《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讀書筆記
在讀了白落梅的《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之后,我更加的了解了張愛玲。我也慶幸我愛的是張愛玲。
在我看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幸的,生在了一個不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缺少了愛、溫暖,剩下來的只是痛苦和無奈。但張愛玲并沒有逆來順受,他有反抗,并且是那么的強烈。她是那么的迫切地想要自由,當她自由的同時另一個魔鬼又找上了她,可張愛玲并沒有后悔,他寧愿這樣的活著,也不要幸福的苦著。張愛玲一個美麗動聽的名字,這名字是她母親取的,真是人如其名。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張愛玲考上了大學,可還沒有等到畢業他就輟學了,因為沒有學費,一個連生計都成問題的人怎可能去奢求上學,即便他是多么的渴望,從此她開始了漂泊的生活,因為他找不到母親同時被父親的拋棄。貧窮沒錯,可貧窮卻在無形中成了恥辱。他找了一份翻譯的工作,但是這遠遠不能滿足像她這樣才華橫溢的人,張愛玲開始了寫作,當第一部小說得到大家的追捧時,張愛玲成了作家,一個名副其實的女作家。她喜歡寫小說,她覺得里面每一個人都很像她亦或不像她。張愛玲說過這樣一句話:“總之,生命是殘酷的,看到我們縮小縮小的、怯怯的愿望,我總覺得無限的慘傷。”
正是這樣,張愛玲開始了她的慘傷——情傷。她的成名讓一些人開始關注她并追捧她和追求她,那么胡蘭成就是最明顯的那一個,在胡蘭成給她送去了一張紙條后,張愛玲便對胡蘭成有了一點想要見上一面的想法。當在一次長談過后,張愛玲此時已經對胡蘭成有了些許想法,但是在那次長談后胡蘭成卻對張愛玲失去了追求的愿望,也許胡蘭成愛著的不是那人而是愛玲的才華。也許胡蘭成自己都不清楚,亦或他清楚了也要留她在身邊。張愛玲愛上了那句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這樣張愛玲的愛情,來的不動聲色。張愛玲是這樣一個理性和聰明的人,卻偏偏地愛上了胡蘭成這樣一個多情的、且只愛自己的漢奸,也許是胡蘭成懂得她,也許是她糊涂了。胡蘭成一開始就沒有愛上張愛玲,她只是被他這樣欣賞著,然后就淡了,他們之間的話開始很多、很多。有時是一個人說另一個人聽著,有時又是都說,說不完。他們沉浸于此,但胡蘭成從來沒有說過愛她,胡蘭成只說過她是他的膩友,只是膩友而已。要不是妻子全慧文提出與他離婚,他是不會與張愛玲結婚的。她是開心的,他是無奈的。后來的婚姻生活他們還是那樣只是說話,而因時間的漫長,讓胡蘭成感覺到了煩惱,他覺得這樣的生活讓他很乏味,確實是這樣,與一個不愛的人在一起時間久了,乏了、累了就開始怨起來了。對于一個平凡的人來說一定會的,更何況是一個花心的男人,胡蘭成有發妻玉鳳,妻子全慧文,情人英娣,后妻張愛玲,又有武漢小周和秀美,張愛玲只是其中的一個。此時只覺得胡蘭成是如此的混蛋,張愛玲以為可以挽救這段她看重的愛情,所以她從上海去了溫州,當她到溫州看到的一切和聽到胡蘭成說的一切時,他就知道自己來錯了,可她不死心,還是后著臉皮問了胡蘭成是否愛自己,可張愛玲再一次錯了。愛上了一個不愛她的人,張愛玲只好離開了溫州,此次來她足足呆了20天,可她還是走得那么不情愿,她還是不舍胡蘭成,即便胡蘭成不愛他。張愛玲不是自愿走的,而是被胡蘭成趕走的,胡蘭成容不下她,秀美也容不下她,所以她走了。胡蘭成說;“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之不仁!”可張愛玲還是不舍得,數日后她從上海來信說‘那天船將開時,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撐傘在船旋邊,對著滔滔黃浪,佇啼泣久之’。張愛玲結束了一段婚姻,是那么的令她痛心,她真不該,不該遇上胡蘭成,也許這就是宿命雖然她不信這些迷信,但是她卻說,有一只烏鴉站在她的窗戶上,她不在乎,但當烏鴉飛走時,她又是那么的開心。原來她也那么普通和平凡,對于愛情也只是凡夫俗子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