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陳情表讀書感悟600字(通用5篇)
關于陳情表讀書感悟600字 篇1
歷對《陳情表》有這樣的評價: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剛上完陳情表,問我的學生:“你們感動了嗎?你們流淚了嗎?”學生們很熱鬧地回答“沒有”。他們反問我,我也是否定的回答。
下課后我就想,我們的學生,甚至是我自己和我的同事,讀《陳情表》這樣一篇文章,都沒有了下淚的感覺,一篇感動了一代帝王,感動了一批學士的《陳情表》卻感動不了現在的我們,這是為什么?這是我們現在人的情感比古代人要淡薄些么?還是我們根本就已經喪失了“孝”這樣一種情感?還是有更多的原因呢?
每天坐單位的車子上班都會收聽有線廣播,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關愛家人,關注社會。我們教我們的孩子去關愛家人了嗎?我們給他們關愛家人的機會了嗎?
這個雙休我們放假,我們就把女兒帶回家自己帶,早上起來她爸爸帶她出去吃早餐,她跟她爸爸說:“爸爸,我喉嚨痛,我感冒了,你爸爸要批評你的,會說你的。”星期一我去幼兒園接她,發(fā)現她真的感冒了,就問:“你感冒了呀?”她馬上回答:“我沒有說你,我奶奶說你了。”我們聽一個五歲多的孩子說這樣的話只會覺得好笑、好玩,可好笑、好玩的背后是否有一些思考呢?為什么孩子感冒父母就要受批評了?他感冒他就認為是父母沒有照顧好,他摔跤是照看的人沒有看好,那以后不讀書是不是就是老師不好,工作不認真就是領導不好,生活不幸福就是社會不好-------那小孩自己該承擔什么呢?她自己有什么不好呢?我們從小就幫孩子把他們自身的問題轉嫁給別人,一個從小就習慣了把自身問題都推給父母的人,那他長大后還會自覺地承擔自己的責任、承擔家庭的責任、承擔民族的責任嗎?我們還能想著“養(yǎng)兒防老”嗎?他會去品味父母對他的用心嗎?他會去感激父母對他的養(yǎng)育嗎?他會去關心父母的需求嗎?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培養(yǎng)他們也去學會關心父母和家人。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讓他們明白,爸爸媽媽也是需要關心的。
我們不空談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可他是我們父母的希望,他是我們生命的延續(xù),我們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人,我們希望他的一生都是平安幸福的,而這樣一個樸素的愿望卻依賴于我們現在的教育。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關心父母,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關于陳情表讀書感悟600字 篇2
感恩是發(fā)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們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們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樣做到,暫棄某些機遇而回報親人的養(yǎng)育之恩。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于心。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人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隨時都會產生令人動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說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給予的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記恩,銘記那無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圖回報的惠助之恩。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們還會長久地占據在兒女的記憶里。但這種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尋無覓處的黯然神傷:還有誰會呼喚你的乳名,牽掛你的冷暖,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
人間真情——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值得我們回味、留戀,讓我們懂得感恩……
關于陳情表讀書感悟600字 篇3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富蘭克林傳記》,富蘭克林在大雷雨中放風箏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事了,他不但是卓越的科學家,在外交、軍事、文學等,也是頂尖的人物。
富蘭克林是波士頓一個貧窮工匠的孩此文來源于文秘寫作網,從小他就很喜歡讀書,所以父親對他的期望很高,希望富蘭克林有一天能出人頭地。但是,十歲那年家里付不出他的學費,只好讓他輟學,富蘭克林到印刷廠去當學徒,在印刷廠裡他免費欣賞到許多名家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寫作的基礎,另外他也不忘努力自修,讀書時心無旁鶩,求學若渴。成年后富蘭克林除了從事印刷業(yè)以外還辦過報紙和雜志。
一七五二年六月的某一天,富蘭克林和他的小兒此文來源于文秘寫作網冒著風雨,帶著自制的風箏來到一處空地,這個風箏是用鐵絲和絹布完成身體,并連著一根長長的麻線,在手握處綁上一小截絲線,再系上鐵鑰匙,突然轟一聲,閃電及雷聲先后出現,鑰匙也迸發(fā)出火星,是電呀!電通過來了!于是他們就把閃電聚集在萊頓瓶內,證明了電就是閃電,揭開了閃電的奧祕。
我覺得中國有一句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富蘭克林也說過:“空袋此文來源于文秘寫作網不能立起來。”富蘭克林在困苦的環(huán)境中成長,又能努力好學,真的非常令人敬佩與學習。
暑假爸爸帶我們全家去美國玩,我們到L.A.、奧蘭多、邁阿密和紐約,其中我們去了太空總署,我看到了登陸小艇、火箭、太空人練習地及發(fā)射基地,這些都是像富蘭克林一樣的發(fā)明家、科學家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經過他們的努力,才能登陸月球、探索宇宙外太空的秘密,也才能發(fā)明機器和電腦,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我對科學很有興趣,希望我能學習富蘭克林和科學家,不怕困難,努力達成目標的精神,成為一位對人類生活有貢獻的人。
關于陳情表讀書感悟600字 篇4
接受教育為的是什么?教育能給學生什么?面對劇變的時代,我們教育應該做些什么,又該改變些什么……這些是我讀《21世紀技能》一書所想到的最多的問題。
為了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這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體都追求的不變主題。不然,社會就會停止發(fā)展。然而,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考察教育,就會發(fā)現,我們的教育是多么地嚴重錯位。
細細觀察當前的教育,我們所追求的更多的是知識,說得再直白一些,就是分數。然而,時代已經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互聯(lián)網的全面推廣,知識在以幾何級的速度在增長,一個人想記住全部知識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是,在快速增長的海量知識和信息面前會不會迷失自己。也就是說,我們如何在知識和信息的海洋里生存。
在數字時代,我們需要哪些生活技能呢?這本書指出,當前我們學生嚴重缺乏一些基本技能和大量應用技能:口頭和書面交流能力;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yè)水準和職業(yè)道德;團隊協(xié)作與配合能力;在不同團隊工作的能力;技術運用能力;領導才能和項目管理能力。提出這個觀點,有一個作者對未來工作的判斷:工作變得越來越不程序化、手工化,而是越來越抽象、越來越以知識為基礎和以設計為導向。
可以說,“學習如何學習”是我們今后教育的最大任務。也只有這樣,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變化的環(huán)境中學習,將是伴隨我們終身的。對于當前來說,如何利用一些數字化的工具進行學習,是我們自己以及教育部門的一個挑戰(zhàn)。我們現在大部分學校都視電腦、手機為陷害學生的狼,這是對已經到來的數字時代的一種反抗與逃避。要學會與人相處,甚至是與不同價值觀、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的人一起交流和共事,這也是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較強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看一看這些年來社會經濟的巨變,想一想不久的將來變化的速度會比現在更快,它讓我們感覺到,未來是多么的不可預測。我們現在所學的、我們現在的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方式,難道能為大家為未來做好準備嗎?大學畢業(yè)即失業(yè),我想,這種狀況與我們當前的教育錯位有很大的關系。
想想未來的變化,看看當前的教育,每一個稍有心智的人,都會嚇出一身冷汗。
關于陳情表讀書感悟600字 篇5
科學使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飛機、汽車的發(fā)明使我們的交通方便。網絡、電話的發(fā)明使我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電視、電腦的發(fā)明使人們每天可以了解很多新知識。青霉素的發(fā)現使人們擺脫了千百年來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傳染疾病。
科學來源于自然,所以我們要保護自然。保護自然,當然應該先了解自然。而《21世紀十萬個為什么之地球萬象》就像我們介紹了地球上各種各樣的自然形成的事物。
這本書不僅讓我了解地球的自然形成。還讓我認識到了地球。了解了地球的一些知識。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地球。地球原來是分為4層的。分別為地殼、地幔、外核、內核。地球至今已有46億多歲了,是我們人類歷史的上百倍,可見我們人類歷史和地球相比是極其短暫的。
這本書還引領我們了解了世界各地的名地。有我國北部著名的“藥泉山”,有奇峰異石的黃山,有沙漠綠洲,有新疆天池……在觀賞風景時,我們又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21世紀十萬個為什么之地球萬象》這本書,向我們青少年就行了科學啟蒙和科學教育,為我們青少年的素質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向我們青少年傳播了現代各種科學研究的新見解、新知識,所以我推薦大家多看這本書,多了解科學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