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教師獲獎感言
在這本書里,考澤爾向新教師承認,自己初執(zhí)教鞭之時并不順利。作為一個哈佛畢業(yè)生,在公立學校的教書生活并不符合他的期待,幾乎可謂一團糟。他碰到過一些難教的孩子,“他們對老師粗魯無禮、橫加指責,以至于他們赤手空拳就能讓幾乎所有的嚴肅教育陷于癱瘓。”事實上,這種情況不論在美國還是中國都是客觀存在。每年都會有一些躊躇滿志的師范生走出大學校園,進入他們想象中“朝氣蓬勃”的中小學校園。但是,和那些“看上去怎么也教不好的”學生糾纏了半個學期后,他們開始懷疑師范課程中教過的內(nèi)容。“如果允許這個孩子占用太多課上時間,我就無法給班上其他孩子上好課,也就毀了其他所有人的學習。”盡管知道這樣做與教育的根本原則背道而馳,他們還是會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孤立那個孩子,將他無限期地留在老師和同學的關(guān)注范圍之外。
難道我們要眼睜睜地看著教育在年輕一代教師的手上依然散發(fā)出陳舊的味道嗎?對此,考澤爾沒有答案,正如對于教育本身的疑問,我們永遠沒有答案。但是考澤爾提醒所有的教師,你們和孩子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你們對教育使命的忠誠將是你們力量的源泉、思考的起點。“我們在學校中努力工作,不是為了自己有錢去購買什么,我們投資的是我們生活于其中的地區(qū)以至國家的利益……我們是在為公平和正義而教書”。今天你在處理學生的問題上為自己找了借口,日后當你碰到不公的處理時也記得不要抱怨。找借口是有傳染性的,“向那些極不合理的規(guī)定屈膝投降也是具有傳染性的”,孩子會記得你和你的話。這一點,不會因為教師的年輕與否而有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