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吐需要注重的禮儀
常見到這種情況,有的同學說了不該說的話,自己還不知道,還在繼續說,而聽者早就快忍不住了。人際交往中,雖然說“以誠相見,萬無一失”,但誠并不是完全把內心的話都說出來,特別是一些雖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卻不能說,更不要說去評論了。那么,和別人談話的過程中,一般應該注意哪些語言的問題呢?
1.多用敬語、謙語、雅語,不用粗言濫語。
下面我們列舉一些常用的敬詞:
請——用于希望對方做某事
請問——請求對方解答問題
賜教——請人給予指教
高見——高明的見解
高壽——用于問老年人的年齡
拜訪——訪問
拜望——探望
拜托——托人辦事
敬請——恭敬地請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臨——請客人到來
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時用奉字:
奉陪——陪伴
奉送——贈送
奉還——歸還
奉告——告訴
奉勸——勸告
奉養——侍奉和贍養(尊親)
恭喜——祝賀人的喜事
雅正——把自己的詩文和書畫作品贈人時用,此時表示請人指教
常用的客氣話:
恕——請求別人不要計較
有勞——用于拜托或答謝某人幫助
難為——感謝某人幫助做事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違—叫艮久未見
勞駕——用于請某人做某事
借光——請人給予方便
包涵——請人寬容或原諒
指教——請人對自己的工作或作品提出批評,指出錯誤
多謝——很感謝
失敬——向對方致歉
失陪——表示因故不能陪伴別人
上述這些禮貌用語只是代表了言語謙恭的一部分,明白了意思,內心一定要有同樣的觀念,否則雖然說的是敬語,但語氣語調不誠懇,一樣沒有效果。
1.說話時學會在不同場合控制自己的儀態,切忌有失儀行為。如:大哭大笑、大吵大鬧、竊竊私語、指手畫腳、怒目圓睜,或者左顧右盼、哈欠連連、萎靡不振、拉拉扯扯等都是失態的行為。在和老師同學說話的過程中,不但要儀態保持端莊,還要和顏悅色專注他人,不論講話的環境、情緒怎樣,都能做到心定神至,條理分明,溫文儒雅,這是謙謙君子、溫順淑女必須要具備的良好儀態。
2.不要探測他人隱私。在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隱私權的重視逐年提高,同學們在學校或在校外與人相處,切記以下話題是必須避免的:
●問他人年齡,尤其是女性的年齡。
●問他人的薪水或探詢財產以及薪水的分配和財產的價值。
●好奇地問他人身體的殘障或缺陷。
●人家贈送禮品,冒失地問價錢多少。
●別總和朋友說自己的不幸,因為大多數人不是非常愿意和一個總是訴苦的人在一起。
●有什么可以吹噓的成績,不必見人就提,正如不要吹噓自己的金錢、財產一樣。
●對別人有意見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去表達,不要在公共場合對別人說三道四,這樣反而露出你的短處。將道聽途說的閑話在同學之間散布,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也會讓你的形象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