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裝馬靠鞍
一外商考察團來某企業考察投資事宜,企業領導高度重視,親自挑選了慶典公司的幾位漂亮女模特來做接待工作。并特別指示她們穿著緊身的上衣,黑色的皮裙,領導說這樣才顯得對外商的重視。
但考察團上午見了面,還沒有座談,外商就找借口匆匆走了,工作人員被搞得一頭霧水。后來通過翻譯才知道,他們說通過接待人員的著裝,認為這是個工作以及管理制度極不嚴謹的企業,完全沒有合作的必要。
原來,該企業接待人員在著裝上,犯了大忌。根據著裝禮儀的要求,工作場合女性穿著緊、薄的服裝是工作極度不嚴謹的表現;另外,國際公認的是,黑色的皮裙只有妓女才穿……
著裝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顯示著一個人的個性、身份、角色、涵養、閱歷及其心理狀態等多種信息。在人際交往中,著裝,直接影響到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關系到對你個人形象的評價,同時也關系到一個企業的形象。
為了在著裝時能夠得以得體運用,達到一種和諧統一的整體視覺效果,就必須掌握西裝、套裙、制服、便裝以及特定場合裝束的著裝原則和禁忌。
一.著裝的四大原則
1.要和所處的環境相協調。當人置身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場合,應該有不同的著裝,要注意穿戴的服裝和周圍環境的和諧。比如,在辦公室工作就需要穿著正規的職業裝或工作服。比較喜慶的場合如婚禮、紀念日等可以穿著時尚、瀟灑、鮮亮、明快的服裝;悲傷場合如葬禮、遺體告別等,參加者的心情是沉重而悲傷的,所以要素雅、肅穆。
2.要和身份、角色一致。每個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身份,這樣就有了不同的社會行為規范,在著裝打扮上也自然有規范。當你是柜臺銷售人員,就不能過分打扮自己,以免有搶顧客風頭的嫌疑;當你是企業的高層領導人員出現在工作場所,就不能隨心所欲。
3.要和自身“條件”相協調。要了解自身的缺點和優點,用服飾來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所謂“揚長避短”重在“避短”。比如身材矮小的適合穿造型簡潔明快、小花型圖案的服飾;膚色白凈的,適合穿各色服裝;膚色偏黑或發紅的,忌穿深色服裝;膚色偏黃的,最好不要選和膚色相近的或較深暗的服裝,如棕色、深灰、土黃、藍紫色等,它們容易使人顯得缺乏生機等。
4.要和著裝的時間相協調。只注重環境、場合、社會角色和自身條件而不顧時節變化的服飾穿戴,同樣也不好。比較得體的穿戴,在色彩的選擇上也應注意季節性。如春秋季節適合選中淺色調的服裝,如棕色、淺灰色等。冬季可以選偏深色的,如咖啡、藏青、深褐色等。夏裝可以選淡雅的絲棉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