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農個人總結
暑假,我們進行了十天的支教生活,我主要負責一年級,教一、二年級英語,并教其他課程。由于一、二年級是臨時補加的班級,事先沒有做備課,在授課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
英語以教字母為主,并穿插一部分簡單口語知識。這樣講課的后果可能是,一年級把英文字母與漢語拼音弄混,停留一段時間后根本沒有一點英語概念,二年級情況稍好一些。但效果不好,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九節英語課,沒有多少成果。一、二年級英語應該偏重口語,他們學習一些基本生活用語,基本單詞即可,而不應教他們系統的英語知識,比如字母、音標之類。
其他科目,語文上了作文課和閱讀課。作文課,一部分學生寫的很好,文采不錯,一部分學生根本不知道作文為何物,寫的文章語句不通,有的甚至只有一句話。閱讀課,一年級同學有的寫讀書筆記,有的沒有讀書概念。寫讀書筆記,積累好詞好句,了解名家名著,是一個好習慣,應該鼓勵孩子養成并保持這個習慣。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現在明顯存在重數輕文的現象,多向語文傾斜,對孩子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支教期間開展了“家鄉美景”為主題的調研活動,活動目的在于帶領學生發現家鄉美景,感受家鄉美,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一活動目的很好,不足的是,沒有事先選好目的地,支教隊員對當地不熟悉,只是由學生帶著漫無邊際的走。即使有美景也引發不了學生的興趣。我自身而言,這一活動是失敗的。在活動期前,應該把路線確定好,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能真正的感受到沒的存在,而不是由學生帶著老師在村子里轉。
另一實踐課是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街道。這培養了學生的公德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并且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
與城里孩子相比,鄉村孩子的素質有很大差異。這主要表現在展現自我的意識、衛生習慣、團結精神上。舉辦一期朗誦比賽,部分同學能抓住機會展現自我,然而大部分同學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在以后的活動中,多提供給孩子平臺,讓他們從小就有展示自己的意識,展現自己的天賦與才華。低年級的同學普遍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高年級的情況稍好。同學間經常出現打架的現象,有時還出現高年級欺負低年級的情況,不懂得謙讓。
在成長環境上,鄉村孩子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他們有自由的生活、學習空間,這對于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自主學習力十分有利,活潑好動的孩子天性得到充分的展現。劣勢主要表現在學習資源上,孩子的天賦、興趣、愛好得不到及時的培養與發展,沒有專業的學習機構培養、發展這些。家長、教師不能給予及時的引導與指導,還是一味的停留在學習這一層面上,不注重全面發展。學校內的學習資源不足,圖書、網絡建設等,導致學生課外學習資源不足,教師信息量不足。學生不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都浪費在玩上,教師沒有最前沿的知識教給學生。
家訪過程中,了解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情況,也對部分學生的情況做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家長對孩子溺愛,不注意孩子成長環境的塑造。家長教育知識的缺乏,對孩子成長、學習中的問題,不能給予及時的解決。比如,一對雙胞胎姐妹的家庭是開棋牌館的,聚眾賭博肯定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一年級學生校性格孤僻,膽子小,不敢說話,學習成績不好,沒有其它愛好,家長對此著急卻束手無策。另一同學學習不喜動手,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家中條件優越,學習環境很好,家長對此迷惘。四年級同學要強心呈現偏激化,不能正確對待勝負問題,一事不順便以哭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