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工作個人總結(精選3篇)
棚改工作個人總結 篇1
棚戶區改造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為解決弱勢群體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一項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自20xx年棚戶區改造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抓住民生之本,實施民生工程,確保改革開放和經濟轉型成果惠及廣大棚戶區居民。我市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全省規模最大、任務最重的5萬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使81820戶棚戶區居民徹底告別了久居多年、狹窄破舊的棚戶區而喜遷新居,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增強了全市人民轉型振興的信心和艱苦創業的決心。
一、阜新市棚戶區基本情況
阜新市位于遼寧省西北部,總人口193萬,全市總面積10355平方公里,下轄兩縣和五區。阜新取自“物阜民豐、煥然一新”之意。“一五”期間,全國156個重點項目有四項落戶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的資源型城市,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煤炭開采歷史,是聞名全國的煤電之城。建國50多年來,共為國家貢獻了6億噸煤炭,用60噸的火車皮裝載可繞地球赤道四周半;共輸送出1700億千瓦時的電力,平均每個國民可分享130度。
在計劃經濟時期,受“先生產、后生活”觀念的影響,職工住房非常困難,在礦山周圍建設了大量的簡易平房,礦區職工為解決子女的居住,在平房的周圍搭建了無數的小房和偏廈。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伴隨著煤炭資源的日漸枯竭和經濟體制的逐步轉軌,這些臨時搭建的小房和偏廈年久失修失養,日積月累形成了今天的棚戶區。阜新人引以驕傲的百里礦山,如今留下了滿目瘡痍的百里棚戶區。
我市棚戶區具有建筑年限長、分布范圍廣、房屋面積多、改造任務重、面臨困難大等特點,而且很多矛盾和問題在全省也是最突出的。
一是棚戶區房屋建筑年限長。棚戶區最早建于日偽時期,多數房屋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筑年限多在50年以上。由于計劃經濟時期重生產、輕生活,房屋建筑簡易,不僅面積狹小,而且設施不全、年久失修,致使地基下沉,墻體裂縫,屋面破損不堪,夏天灌水,冬天進風,很多早已成為危房、險房。棚戶區內公共基礎設施匱乏,居民行路難、吃水難、入廁難、用電難的問題十分突出,也存在很多消防隱患。
二是棚戶區分布范圍廣。阜新號稱百里礦區,百里礦區百里城,如今百里城遍布百里棚戶區。棚戶區中的新邱、城南、高德、太平、五龍、平安及清河門平房密布,國鐵以南基本都是棚戶區,被喻為阜新的“第三世界”;老百姓形象地比喻為:“過了鐵道南,回到解放前”,“鐵南鐵北兩重天”。
三是棚戶區面積大,改造任務重。全市有棚戶區房屋建筑面積385萬平方米,其中,被列入省5萬平方米以上棚戶區改造計劃的有221萬平方米,占全省計劃總數的27%。棚戶區實有面積和列入省棚戶區改造計劃面積均居全省首位。
四是棚戶區內弱勢群體人口多。棚戶區85%是礦工住宅區,而且大部分為退休和下崗職工。列入全省5萬平方米以上棚戶區改造計劃的'棚戶區共有居民81820戶、22.66萬人,其中,低保戶30842戶,占38%;低保及低保邊緣戶高達75%。
五是棚戶區商業開發價值小。我市的棚戶區多數靠近礦山邊、鐵路邊、高線走廊邊而建,分布在城南礦區的周邊,交通不
便,幾乎沒有基礎設施,土地價值都在零以下,基本不具備商業開發價值。
六是棚戶區改造籌資難度大。阜新是全省唯一的市、縣兩級財政靠補貼過日子的城市,20xx年全市財政收入8.96億元,僅占全省財政收入816.9億元的1.1%,但卻承擔全省27%的棚改任務,籌措資金困難很大。
二、棚戶區改造取得的成果
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不但改善了棚戶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而且帶來了社會更加深層的變化,促進了“三個和諧”,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第一,促進了城市的和諧發展。
兩年來,我市共拆除棚戶區房屋221萬平方米,新建住宅樓711棟,272萬平方米,城市規模增加近一倍,城市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城市空間布局進一步合理。一是大片超大型棚改新區拔地而起。新邱棚戶區是全省單體最大的棚戶區,僅列入省改造計劃的棚戶區面積就有78.57萬平方米,有居民17722戶,47849人,通過棚戶區改造建設了208棟、90萬平方米的棚改新區,使整個新邱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區取代了原來破舊不堪的舊城區;建設規模達到30萬平方米到40萬平方米的大型棚改新區有城南、平西、煤城海新三處;建設規模達到20萬平方米到30萬平方米的棚改新區有1片,5萬平方米到20萬平方米的棚改新區有9片。目前,這些建成的棚改新區已經成為阜新城區靚麗的風景線。二是改變了城市的不平衡發展狀態。“細河南北兩重天”已經變成歷史,從新邱區到清河門區的百里礦山百里棚戶區,已真正變成了百里礦山百里城,城市
各區域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三是城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隨著棚戶區的改造,城市污染進一步減少,空氣環境質量得到提高,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776噸,減少煙塵排放5418噸,每年可減少垃圾排放200噸,新增綠地54萬平方米,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狀況已不復存在。實踐證明,棚改工程是一項“振興工程”,它使落后偏遠的礦區環境得到很大改善,促進了城市整體的和諧發展。
第二,促進了社會的和諧進步。
在棚戶區居住的居民大多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通過棚戶區改造,廣大居民的居住條件得到徹底改變,全市有8萬多戶、22萬人告別了低矮破舊的棚戶區,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占城區人口四分之一的居民通過棚戶區改造受益。戶均居住面積由原來30平方米增加到52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由9.1平方米增加到16.7平方米,接近全市人均建筑面積17.34平方米的水平。棚戶區居民個人資產也得到了增值,從原來幾千元的破舊平房增值到5至6萬元樓房。棚改新區的社區建設、醫療衛生、新型學校等配套設施建設均同步跟進,棚戶區居民開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實踐證明,棚改工程是一項“惠民工程”,它使廣大棚戶區居民享受到了轉型發展的成果,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消除了多年的不平衡心理,同時也增強了自力更生、自主創業的決心,對我市轉型振興充滿了信心,促進了社會的和諧進步。
第三,促進了黨群、干群的和諧關系。
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
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千方百計地為困難群眾辦實事、做好事,使廣大棚戶區居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發自內心地感謝黨和政府為他們辦了一件大好事,從而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在棚改實踐中,廣大黨員干部深入棚戶區居民家中,看到了棚戶區居民的實際生活狀況,受到很大震動,轉變了工作作風,增強了執政為民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全市各部門、各單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采取登門服務、現場辦公等工作方式,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促進了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廣大黨員干部自發開展扶貧幫困活動,主動獻愛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助棚戶區困難居民解決生活實際困難。全市還組織了對棚戶區居民的“大走訪、大服務”活動,形成了轟轟烈烈的黨員干部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熱潮,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實踐證明,棚改工程是一項“魚水工程”,它使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使廣大群眾更加熱愛和感謝黨和政府。
第四,推動了經濟發展和就業
棚戶區改造工程是我市歷史上最大的一個城建項目,涉及面很廣。這一項目建設,帶動了我市的建筑、建材、冶金、化工、家裝、運輸及社區服務業、家庭手工業等相關的二三產業迅猛發展。棚戶區改造的騰空土地也為我市新增工業項目創造了條件,棚戶區改造后,全市共騰空土地347萬平方米,而且這一區域的主要道路、上水、下水、電力、供水、供熱等基礎設施基本完成,具備了招商引資的條件。其中平安西部、新邱中部、清河門等三片可以作為工業用地,海州區利用騰空的土地建成了13.2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目前園區內已完成“七通一平”,部分項目已經進入園區,即將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有力地促進了我市“工
棚改工作個人總結 篇2
XX市棚戶區改造是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心工程。然而在棚改的進行中,還是存在著各種各樣不可避免的困難。我覺得棚改是在提升城市形象、解決城市中的“二元結構”、節能減排的基礎上,更是為了老百姓能更好的享受到安全、供暖、綠化等多項城市便利的一項安居工程,是一個便民、惠民的舉措。所以我個人認為,要把以民為本作為具體操作的一個核心,解決起棚改中遇到的困難就不是難事。對于把雙城的棚改如何把工程圓滿順利的完成,我個人有幾點建議。
一、政策公開。
政策補償的公開,一方面讓具體操作的工作人員能正確的執行,不敢越雷池;另一方面也讓老百姓能對自己應得的補償心知肚明,避免漫天開價。在棚改過程中,還是有很多老百姓對棚改給予的政策補償不了解、不清楚、不明白,有的認為棚改就是政府征收了自己的房子,有的覺得是政府給我的錢不坑白不坑等等,這給整個棚改工程造成了很大的阻力。這就需要在棚改過程中,要把政策補償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公開,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把政策補償耐心講解給老百姓,避免在棚改過程中由于不了解政策發生的矛盾。
二、補償公平。
很多老百姓對補償不滿意,嫌少,那么政府就應該繼續研究拓寬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渠道,積極創新融資方式,盡量給予老百姓更多的補償。但是更多老百姓不是怕補償少,而是恨不公。同樣的面積,為什么有些人得到的補償就會比自己多。究其原因,還是在棚改過程中和棚改以前,很多人利用人情、利用關系,虛報多報、胡建濫建、違規辦照,還有個別工作人員對關系戶特殊照顧,對違規情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以公平的補償是整個棚改工程執行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公平的給予補償,棚改中的困難多數是可以很好的解決的。
三、辦事公正。
如上面所說,更大的矛盾和困難,集中在補償不公平,人情補償、關系補償和違規報面積上。那么這就需要政府下決心,抓關鍵,狠整改,嚴處理。要對那些無理索要補償的,要嚴格依照政策執行,決不妥協。還要對那些違規建設的房子、違規辦理的房照和其他非正常渠道辦理的提高補償的,要拆除那些私建濫建的房子,取消違規辦理的房照,同時一定要要抓源頭,看看是誰允許這些違規問題發生的,對涉嫌違紀違法的人員嚴肅處理,一方面確保的了公正,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警示作用,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以上是我對棚改的幾點意見,同時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保證自己絕不插手介入違規建筑,對知道的他人在棚改中違規違紀行為及時舉報,如果政府需要,全力協助動遷工作。
棚改工作個人總結 篇3
何力同志在20xx—20xx年由市委組織部抽調參加市棚改工作第三推進組工作,與全組同志一起負責鴻嘉花園小區、融福康城小區拆遷征收工作推進落實。期間,能夠積極開展工作,深入住戶家中調查,加強協調,督促開發商積極推進,科學合理制定拆遷工作方案,較好地完成了市委組織部、市政府征收辦公室交辦的工作任務。
一、基本情況
鴻嘉花園于20xx年7月動工,小區占地面積23.63公頃,規劃總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該小區動遷面積19.2萬平方米,動遷戶數2915戶。工作組于20xx年7月初進入,進入時還有315戶沒有動遷。工作組進入后,突出重點,注重實效,截止現在,拆遷226戶,還有89戶沒有動遷,已經安置入住1135戶。規劃建設回遷樓32棟,已經建成20棟,今年預計建設12棟。融福康城小區拆遷總面積2.6萬平方米,動遷戶數577戶,已拆遷528戶,已安置入住479戶,未動遷1戶。
二、主要工作
(一)深入調查摸底,準確掌握第一手材料。進入小區之后,首先,工作組聽取了業務經理介紹了本小區涉及征收拆遷戶的基本情況及對每戶補償的初步意見,并查看了前期工
作留下的工作資料。其次,深入各家各戶進行走訪調查。基本是采取“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到各家調查摸底,詳細了解各住戶的想法和用房情況,然后與各戶進行了初步的溝通。對白天上班不在家的住戶都是晚上等下班后到家中商談,經常工作到晚九點多才結束。如有一戶主不在本地,在沈陽工作的,就通過電話約談,或利用星期日等空閑時間從沈陽回來談其想法和要求,組織其與征收辦進行具體商談,對上述約談的情況一一形成筆錄資料。
(二)積極宣傳政策,確保順利推進工作。在開展約談和走訪過程中,我們注意加強政策的宣傳和解釋,從近幾年先后出臺有關政策的銜接、實施和理解,以及對其要求補償的適用哪項政策及對其影響等情況一一進行了解釋說明,保證了他們對各級政策的正確理解和認可。特別是對年齡較大的老人,不聽你解釋政策不政策的,就要求按他要求的條件,我們就多次進行耐心的勸解。
(三)加強溝通協調,力爭建遷雙方滿意。針對鴻嘉花園 小區拆遷戶多,涉及住戶面廣等因素,在深入調查后,我們一是對雙方所持條件相差較大的,工作組積極協調雙方進行商談協調,使所持要求逐漸接近。二是對開發商所給予補償條件略低的,以工作組的名義建議開發商提高補償標準。如果有住戶要求過于高的,工作組進行了多次的協調講清相關征收政策之后,仍不同意的,將建議開發商對其提出強遷申
請,由工作組報市征收辦。現已有2戶進入強遷程序之中。三是所在住戶涉及親戚朋友的,通過多方關系進行溝通協調,促進其相互信任,達成協議。有的涉及某單位工作人員拒絕見面約談的,工作組主動到單位上門約談,或通過其單位領導說明情況進行約談。
(四)注意預防上訪事件,積極督促按時回遷。在工作中,一方面,針對有一部分住宅樓回遷戶不滿意水、電、暖等附屬工程進度過慢的情況,欲串聯到市政府上訪的言論。工作組及時找開發商溝通,了解接水、接電、供暖等生活設施工程的進展情況,催促其抓緊時間進行協調、加快施工進度。另一方面,加大對回遷住戶落實政策的解釋和調解工作,保證順利辦理回遷入住手續。同時,對辦理入住后對其結構不十分滿意的住戶,積極協調開發企業幫助解決。一住戶在辦理入住后,發現中間有非承重的間墻和多出一個衛生間等問題,要求能否幫助去掉間墻,取消一個衛生間,工作組出面與開發企業協調幫助解決這一問題,使住戶滿意而歸。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要求條件過高的無法協商。拆遷區內剩余56戶大多數因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漫天提高安置條件,致使無法達成拆遷協議,而所占位置處在6棟回遷樓的位置,將使510戶住戶無法正常回遷。
二是部分簽訂協議仍拒絕不搬遷。有2戶簽訂協議后拒
不搬遷的,致使按規劃位置建設的回遷房、廉租房不能整棟落地,動遷進程停滯。相應160戶回遷住戶無法回遷入住,期間每天都有不能按期入住的回遷戶到棚戶區動遷辦上訪,雖經工作組和回遷入住辦做耐心細致的工作,但情緒激憤,以致到市里上訪的事件頻發。
三是回遷時且拒不交清余款。此種情況在協議簽訂時,已標明相互費用在入住時結清。但在辦理入住時回遷戶不認可超出面積,或感覺超出面積過多,不想交多出協議規定的面積房款的,而無法回遷入住,這類情況引起上訪的也較多。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繼續協調做工作,督促推進工作進程。
二是積極協調開發企業,解決好辦理入住中的問題。 三是提出安置要求過高的,經對多次調解無效,盡快完善強遷手續。
20xx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