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事務服務中心的工作總結(精選3篇)
大學生在事務服務中心的工作總結 篇1
年輕一屆的事務部孩子們:
20xx年,這屆學生會是新學院的第一屆學生會,我首先必須肯定一下我們學生事務部:我們舉辦了最多的活動;我們和老師走得最近;我們辦事效率很高;我們獨立舉辦過校級活動;我們部門掌握有很多的技能;我們部門關系融洽和諧;我們有女神級的部長們和部員;我們的副部居然全是男的;我們很優秀,而且天哪,基本都是單身!
以上都是好的方面,其中也包括我認為一個部門最重要的能力——踏實肯干。畢竟學生會也算一個工作單位,肯腳踏實地得做事才是最重要的,希望這個優點我們能繼續保持。 現在開始才是最重要的——部門反思。
作為一名副部,我看問題不如前輩們全面又具前瞻性,但副部是和大一的干事離得最近的,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給出一個看問題的視角。比如,我認為,在這次總結里,對工作經驗的反思不應該是重點。
一、挑選干事的反思
我不得不說,事務部的這屆挑選干事絕不成功。
大半的活動,策劃、經費、場地都可以早早地定下來,但卻總是面臨“沒有干事有空來參加”的問題!雖然在迎新時大家說,學生會都是一家人,沒有人時就借借其他部門的孩子用。但是實踐證明,這一點要實現沒有那么簡單,所以我們最好做到自給自足。擁有有時間又有激情的部員當然是最好的啦!現在我做出如下總結:
1.參加了多個組織的人一定不要,特別是參加了校級組織的人。因為一旦校級組織的事務和院會的事務發生沖突,他們一定會優先解決校級組織的問題。而且因為大家都是學生組織,所以在很多事情的安排上很容易相似,于是時間極容易沖突。一旦沖突,失敗方可以基本確定是院會。
2.家太近的人要慎重考慮。有許多活動要在周末或假期時完成,而家近的同學常常輕輕松松就回家了,你又不好意思把別人叫過來。所以嘛,要慎重。
3.這點我也說不太清楚,我只能留下一個事實供你們參考:有一個副部,他很優秀,多才多藝。但由于他多才多藝,比起院會的事務,他幾乎把精力全放在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上,于是他對院會的事情基本不上心,久而久之集會也不參加了,更別說部門例會了,可以說是一名“隱身的副部”。所以我建議,掌握有技能的人可以要,但是有很多才藝的人要慎重考慮。當然這也是我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4.男女比例最好要合適一點。
二、對部員行為要求的反思
我們部長團在面試大一新生時,我們都更偏向于選擇性格外向活潑,口齒清晰的人。讓大一新生入部后,大家也只是更多地指導大家做事干活,似乎對干事的要求僅僅是性格好就行,其他的都是些工作上的要求了。但是我認為,我們犯了一個重要的錯誤——沒有對行為上的要求。
我大一也在學生會,但是我見著我的部長、主席都會主動打招呼問好,對于其他部門的部長比較隨意,熟悉一點的才會問好。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出于禮貌,我們當時也是要求了的。曾有一次,我和我國旗班的同學走在路上,我主動給偶遇的干事打招呼。在得知偶遇的是我的小部下時,我國旗班的同學覺得很奇怪,因為他不能理解為什么我的部員在面對部長時表現得甚至有點冷淡。這件事在我心中徘徊了很久。我想主要應該是我自己的原因:自己魅力不夠,平時也沒對屬下作要求。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國旗班對禮儀的重視比我們要強。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和國旗班那樣,畢竟別人是接受訓練的。但我認為我們部門可以向他們學習,稍微做一點點要求,畢竟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大部門,行為處事也得大氣才行。有禮貌,識大體,不管是男生女生都會對這種人產生好感。
三、對技能教學的反思
所謂技能教學,就是把自己會的技能教給干事,然后讓干事去代替我們完成任務。這樣,既讓干事得到鍛煉,副部也減輕了負擔。
我們部門在這件事上做得并不太好。很多的東西,本來想教給大一的去弄,但又想著“他們才到學生會沒什么經驗”“我們自己弄更快”就自己搞定了。結果說來好笑,我們得到了更多的鍛煉。其實,經驗與技能的斷層現象是每個組織都有的問題,特別是像學生會這種更新換代很快的組織,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領導階級沒有有意識地帶領部下“實習”。結果不僅不利于學生會發展,又沒法把有一些難度的任務分發出去減輕負擔。我寫這篇總結,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希望能為解決“經驗的斷層現象”出一點力。希望以后每一屆的學生事務部都能發展這一點,把一些部門會用到的`經驗與技能總結下來,給以后的同學們看。 好了有些扯遠了。稍微總結一下:記得把你知道的東西教給更多的人,別爛在肚子里。
四、歸屬感的建設——對部員管理方法的反思
這是我藏在心里的事。我見過這樣一個干事。不知從何時起,他主動將自己邊緣化。自然而然地,事情發展到他對部門的事情全都表現得非常冷漠。我生過他的氣,但回過神來才發現,他對部門的冷漠和部門對他的冷漠一樣多。
他的冷漠,等價于他對部門的歸屬感幾乎為0。
歸屬感的建設,這是個很難以駕馭的問題,也是每個組織都面臨的嚴峻問題。輔導員曾不止一次地說過,要增強部門凝聚力,在我看來,這就是歸屬感的建設。
我水平有限,無法給出完美的分析和解答。但是,思考不一定能得出答案,但是不思考一定不能得出答案。所以,我下決心決定給出自己的一點鄙陋之見,引導大家一同思考,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我想,就一個團體而言,每個人對這個團體的歸屬感是不同的。而在我看來,歸屬感很大程度上是由存在感決定的。例如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受重視,在虛擬世界中卻是紅人,那么他在虛擬世界中的強存在感會使他對虛擬世界的歸屬感更強。那么,在學生會里總有孩子存在感薄弱,在最壞的情況下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自己把自己邊緣化,進而表現出冷漠——其實我想這更像是自我保護——和之前我說的那個孩子一樣。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一個由幾乎互不認識的新生組成的團體如何造成每個人對這個團體的歸屬感產生差異的。
大學生在事務服務中心的工作總結 篇2
不知不覺在XX公司線的工作已經三個月了,從一開始實行五班三運轉到七班五運轉制……公司和中心領導根據電話量和實際工作需要,在保證話務員的工作質量并令話務員有充足的休息時間,曾三次調整話務員上班時間。這一點讓我充分體現了上級領導科學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在4月份輪到我們組上白天班,白天上班人員要比倒班人員多,這也是考驗我如何管理好班組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白天班接觸到的案件較多樣化、復雜。有時會遇到不屬中心受理范圍的案件或者涉及到城管法律法規問題不懂時自己會馬上向領導咨詢,有時感受到好像在“打仗”一樣,講求隨機應變。因為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工作。一般來說作為班長跟組員一起接投訴電話,當案件多的時候,就要及時分派,否則區專線就不能即時處理的情況下會直接就會影響到中心的案件回復率。
有時接來訪,市民一個接一個。記得有一次想上廁所都不能走開,唯有忍到最后,加上組員會不時問你案件的問題,有時忙得應接不暇。因白天上班人數多要妥善安排吃飯時間和休息時間,有時不能確保每人休一個小時,與組員溝通協調,配合安排,為確保線路暢通,大家都愿意午休時間縮短一點也沒有議異,這一點是很難得的。
我深深體會到倒班是辛苦的,通過上白天班使我體會到以前上白天班的同事也同樣是辛苦的,更使我深深體會到工作期間絲毫不能馬虎,不要計較個人得失,要隨時為大局著想。
在三月份我在各方面做得不夠好,因為涉及自己一些私人問題,單主管也主動跟我了解情況,我也承諾自己會在下一個月做得更好。結果我4月份的各方面成績有大幅度提升。從這一點我學會了工作時工作,絕不能把私人問題帶到工作中去,也證明了事在人為,有錯就要改,最重要自己意識到“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理由”,以后我會繼續像四月份一樣努力做到,這是我在這里工作最深刻的體會。
大學生在事務服務中心的工作總結 篇3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把“文化惠民”工作做到更實更細更廣,以滿足轄區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促進街道文體事業的發展。
一、文化方面:
(一)1—2月,配合XX區委、區政府開展第四屆中國(禪城)嶺南年俗歡樂節活動,把春節打造成為全民狂歡的文化盛會并形成年俗文化品牌,我們將結合石灣特色打造石灣鎮街道“第四屆”嶺南年俗歡樂節,以促進石灣本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豐富廣大群眾的春節文娛生活,為片區群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文化服務。
(二)計劃4—11月舉辦“送戲進村居”系列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三)加強各文化藝術協會的發展。各文化藝術協會(音樂、舞蹈、曲藝、攝影、書畫、太極、乒乓球等)每個季度舉辦一次技能培訓班,或是與其他團隊開展交流活動。通過開展活動,提高會員的水平,增強凝聚力。
(四)繼續完善“農家書屋”、“十分鐘文化圈站點”的建設。
(五)結合“我們的節日”,聯合社區、村居舉辦各種具有文化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共享節日的快樂。
(六)繼續做好公益電影的播放工作。
(七)積極做好人才培訓、挖掘計劃。通過組織人員參加省市區各獎項評選活動,促進街道文化事業的提高和發展。具體工作計劃如下:
1、5月,提前做好參加區青少年暑期系列活動的學生組織工作;
2、6月,開始收集作品參加XX市百花獎評比;
3、8月,組織好外來務工人員參加XX區外來務工人員文化藝術節;
4、繼續開展書法進校園活動。
二、體育方面:
(一)繼續完善和健全轄區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
1、對轄區內體育健身設施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及時維護健身器材,確保居民健身安全。
2、對轄區內的健身器材摸底調查,查漏補缺。
(二)制定并組織實施全街群眾體育活動計劃,指導轄區群眾開展體育活動。
1、針對明年“十分鐘文化圈”展示,有針對性地開展太極木蘭協會的健身操套路培訓。
2、舉辦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健身培訓。
3、10月,進行國民體質測試。
(三)發動社會力量,舉辦群眾體育競技活動。
1、繼續舉辦第三屆“石灣陶藝大師杯”乒乓球團體邀請賽。
2、舉辦羽毛球、籃球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