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工作總結合集(通用3篇)
外科工作總結合集 篇1
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20xx年度的教學工作已順利完成,并成功經歷了“抗非典”和“教學評估”的考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 理論授課工作
參加臨床醫學授課教師21人,完成160學時;參加見習授課教師10人,完成學時104。教學效果良好。
參加口腔專業授課教師 22人,完成82學時;參加見習授課教師4人,完成66學時,教學效果良好。
參加夜大專升本授課教師22人,完成116學時,教學效果良好。
二、 臨床實習工作
20xx年度在普外科實習同學人數共124人,包括臨床58人,口腔52人,口腔七年制同學14人。
我科建立專職帶教老師2名,由科主任負責,科內全體人員參加負責同學的帶教工作。
臨床小講課每周三下午,內容包括入科教育及各種外科常見病的診治,授課教師由高年住院醫師以上負責,教學效果良好,考評成績平均91分。
教學查房每周四下午,由高年主治醫師負責,內容主要結合臨床病例,以病史的問診,體檢為主,手把手幫助同學的臨床技能提高。考評成績平均94分。
教學病例討論,二周進行一次,由科內副主任醫師以上負責,主要內容為通過臨床病例分析,提高同學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并拓展同學視野,介紹診治進展。考評成績平均97分。
三、 嚴格選派理論授課教師,選派工作責任性強,表達能力強,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并大多由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上課,形成上大課是一種責任,一種榮譽的氣氛,目前大課授課教師占總教師的1/3,從而保證大班授課的質量。另外新教師參加大班授課前一定要通過試講,得到教研室及醫學院的認可,方可允許上崗授課。
四、 積極開展雙語教學工作,使其在理論授課中達15%。并將雙語教學貫徹到日常教學工作中,臨床實習工作中,使同學專業雙語能力日漸提高。
五、 重視實習同學帶教,在小講課與教學查房中做到教學有準備,有講課提綱,講課內容以臨床實際進行綜合歸納,突出橫向的知識聯系,而不是簡單的理論課內容重復。教學病例討論以現有住院病人為主,以學生為主體,要求同學事先準備,通過積極引導,使同學把相關疾病認識串聯起來,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臨床技能。
六、 在外科是以實踐為主的一科室,在臨床實習中我們盡9可能多給學生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其在一線有操作的親身體驗,有利成長。
七、 積極利用現代化設施,將“模擬人”用于教學工作中,使同學能更有機會,更直觀地進行實踐操作。
八、 成功應對非典特殊時期的教學工作,已順利完成教學計劃。面對突
發的“非典”疫情導致的教學計劃變動,科內全體老師遵照院領導布置,不怕苦,不怕累,克服重重困難,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加班加點,放棄個人休息,圓滿完成了特殊時期的教學任務,無任何教學事故差錯的發生。
“教學評估”完成情況:
九、 作為教學評優的主干科室,在教學評優工作期間,本科室全體教師
積極響應二醫與院領導的號召在科主任帶領下,加班加點,不計個人得失,全力以赴投身教學評優工作。抽調專職教師負責同學培訓;晚間及周末組成專門教學小組,逐個考評同學的理論與實際操作能力;每個同學都有指定教師負責,并簽訂責任書,保證其通過教學評估考試。在二醫初評中,同學外科考試成績優秀,并最終為我校全面通過“教學評估”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十、 通過全體教師的工作努力,獲得20xx-20xx年優秀教研室。 十一、 下學期的.打算
1. 加強雙語教學力量,為培養高層次地教學人才作好充分的準備,特
別是臨床七年制同學即將形成下學期教學主體,更加需要我們作好充分的準備來滿足其教學需求。我們將現有雙語教學教師外,還將通過臨床試聽試講的方式選擇更多的雙語教師予以雙語教學。
2. 參與教材科學化與教材改革,在外科乳房I期成形再造,疝的修補
術,外科營養等都是我科開展較好的項目,我們將通過申報相應課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目的。
3. 開展橫向聯系,請外院優秀教師進行示范性授課,并將本院教師派出聽課,達到培養和建設教師隊伍的目的。
外科教研室
20xx.1.14
外科工作總結合集 篇2
回顧一年來神經外科的護理工作,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政治方面
1.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各項活動及臨時指性指令任務。在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真正做到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科學實踐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并緊密聯系科室實際,深入思考目前工作中急需改進、急需創新的地方,把為病人辦好事,辦實事變為自覺行動;教導護理人員在以后的工作中,熱愛自己的崗位,一切從病人出發,一切為病人著想,一切為病人服務。珍惜好的工作環境條件,勤奮學習、努力工作。
2.認真積極準備,迎接“以病人為中心”醫療安全,以及“百姓放心示范醫院”活動的檢查,并把此項活動的指導思想和核心貫穿在護理活動的每個環節,在護理工作中,通過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抓好護理質量管理,改善服務。
3.當選河南省優秀護士。獲得河南省人民醫院護理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三等獎。
二、業務工作方面
1.截止到20xx年11月30日共收治患者873人,其中急診患者159人次,手術603例,氣管切開患者79人次,病危人數35例。其中包括腦干腫瘤,聽神經瘤,腦動脈瘤,椎管腫瘤、面肌痙攣等。
2.病區各項護理工作質量指標合格率為100%,然而,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有待改進:患者基礎護理有待加強;病房管理陪護人員太多;工作人員主動服務意識欠佳,服務態度有需進一步提高。組織全科人員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措施,通過跟蹤監控,希望這方面的問題能得到根本解決。
3.護理新業務方面,今年下半年開展了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截止到截止到20xx年11月30日共穿刺110例。
4.由于全民醫保及合作醫院的建立,患者人數量劇增,并且急診患者數量劇增,經常處于加床狀態。現有護理人員16人,床:護=1:0.4,距衛生廳要求神經外科床:護=1:0.6,還有一定差距,危重患者多,護理工作量大,現護理工作開展仍有一定困難。
三、護士的繼續教育
1.在科內采用晨會交接班、危重患者床頭交接班組織小講課每周一次;每月科內組織一次業務學習,由科室老專家及博士學歷的醫生講解神經外科專科知識,培養護理人員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和表達問題能力。
2.組織人員按時參加護理部舉辦的業務講座。
3.為了更好的使用監護儀、微量泵、血糖儀等儀器,組織邀請相關廠家人員講解正確使用及注意事項,使大家常學習,更新知識。
4.每月組織了護理技術操作考試,成績均在93分以上。每季度組織科室護士一次專科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平均在95分。
5.全年護理人員外出參加省內會議共有5人次,1人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進修。
6.目前我科共有護理人員16人,本科學歷6人,專科學歷10人(其中3人正在讀護理本科)。
四、護理教學
全年共接待省內護理進修人員1人次,接受護理實習人員50人次。護理見習人員3人次。
五、撰寫的護理學術論文
全年病區護理人員撰寫護理學術論文共4篇。全年護理人員外出參加省內會議共有5人次。
六、護理新業務:今年下半年開展了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
在創先爭優的活動中,在科主任、護士長的帶領下,他們每日滿負荷的工作著,加班加點也是司空見慣的事,他們為患者揮汗如雨、不知疲憊,為了將更多的危重病員從死神手里搶救回來,無論工作多忙多累,大家毫無怨言、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份工作,他們就是外四病區的醫護人員。
外四病區主要收治神經外科病員,眾所周知,神經外科是外科中急、危、重病員最多的科室,每到節假日病員數量會比平時增多,尤其今年國慶節以來創歷史新高,走廊上、樓梯口到處加滿了住院病人,有時在沒法安置病員的情況下連消防通道都暫時加了床。因外科監護室床位緊缺,所以部份危重病員只能在病房,最多的時候病危人數達13人以上。并且神經外科大多數病員都處于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軀體移動障礙、病情變化快,護理人員除了做好每天的常規工作(及時完成治療、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氣管切開護理、q2h翻身拍背等等),還要觀察病情變化,做好護理記錄,除此之外還得接受急診病員,因此工作十分繁忙。
10月22日下午17:30,在病房病員數量已經處于飽和的狀態下,急診科電話來了,告知馬上要收4個腦外傷病員,剛剛開完會回到科室的護士長劉紅得知情況,立即安排人員加班,已經勞累一天準備下班的護士老師們積極主動要求加班,一邊通知二線醫生,一邊忙著準備床位,病區主任也聞訊趕到病房,待急診病員做完檢查送來病房的時候,病區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神經外科的急診病員最多,手術時間一般都很長,醫生值一個班,有時要收治十多個新入病員,做幾臺手術(最多時醫生值一個班要做五臺急診手術),有時就是一個通宵,連飯都顧不上吃,第二天待處理好病人已經是中午,才回家休息,遇到主管病人有什么突發狀況,還得趕到醫院處理。
不管白天還是晚上,不管是休息還是節假日,二線醫護人員都會及時趕到,患者的需要就是命令,不知到多少次,正在睡夢中的他們都會被電話叫醒,睡眼朦朧的趕往醫院,立即投入到工作當中,對此他們從無怨言。
在神經外科的醫護人員平凡而又細微的勞作中,一個個虛弱的病體變得健康,一幅幅痛苦的表情離去。雖然繁忙;雖然失去了一次次和家人團聚的機會;雖然一次次的被誤解,眼淚只能偷偷的往肚里咽,但他們想到的是職責,就會振作精神,以飽滿的熱情面對每一位患者。他們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埋頭苦干、默默無聞的奉獻著,這難道不是實踐創先爭優活動的具體體現嗎?
外科工作總結合集 篇3
醫院感染管理科緊跟醫院管理步伐,積極響應質控號召,在院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進行了如下工作:
一、根據院感安全生產要求 細化院感質量管理措施
根據醫院“安全生產”和“質量管理”的要求,調整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臨床科室醫院院內感染管理小組成員,完善了醫院感染的質量控制與考評制度,細化了醫院感染質量綜合目標考核標準,根據綜合目標進行督查反饋,全面檢查和梳理有關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認真排查安全隱患,為保證院感安全,切實抓好院感重點部門、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管理,特別是手術室、消毒供應中心、血透室、ICU、產房、新生兒病房、口腔科門診、胃鏡室、檢驗科等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又制定了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防治院內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規進行督查和指導。
二、思想匯報專題加強院感質量控制,保證醫療護理安全
1、每月組織院感質量控制小組,按“醫院感染控制質量考核標準”,對各科室消毒隔離措施落實、手衛生、院感病例上報等進行檢查考核,對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物品進行生物監測。針對存在的問題及監測不合格等情況,及時反饋、整改,至合格。
2、及時應對醫院感染的發生。3月1日-6日ICU 4例病人發生“鮑曼不動桿菌”感染。事件發生后,科室及時上報,院感科成員及時到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組織ICU全科人員加班加點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院內感染事件及時得到控制。
3、針對我院產科2例剖宮產術后發熱病人進行了危險因素調查,調查發現院感相關易感因素為:產婦過敏體質、廣譜抗生素使用受限制、羊水重度污染。
三、對重點部門進行專項檢查
1、3月1日,結合醫院“進一步加強我院麻疹防控工作會議”精神,院感科對全院及重點部門進行了專項檢查,本次檢查包括傳染病的預檢分診、手衛生依從性、職業暴露等內容,隨機抽查了醫生和護士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督促相關科室做好消毒隔離以及醫護人員的防護,提高防控意識,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2、3月11日15時,迎接了縣衛計局對血液透析室的監督檢查。
3、3月22日,根據《衛計委關于縣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培訓視頻會議內容》,按照上級指示精神,認真查找我院醫院感染管理,報告和處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將存在問題形成“自查自糾”書面報告材料,上交至市衛計局醫政醫管科,4月初市局醫政醫管科將攜帶上交材料對全市各縣級醫院進行巡回檢查。
四、做好院內感染監測工作
1、院感科每周對全院22個臨床科室進行前瞻性病例調查,督促臨床醫生及時上報院感病例;每月兩次到病案室進行回顧性漏報病例調查。采用前瞻性加回顧性調查方法,共監測住院病人11956例,醫院感染人數100例,醫院感染發病率0.84%,漏報率 %,見附表一。
附表一 第一季度院感病例監測結果
科,分別為:16.35%、4.28%、2.66%。醫院感染發病率2月份、3月份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漏報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如圖所示:
醫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為主,其次為上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其構成比如下圖所示:
醫院感染病例微生物病原送檢率為56.19%,前五位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依次為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肺炎亞種、鮑曼不動桿菌復合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各危險因素調查發現:前五位院感相關易感因素依次為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手衛生依從性差、無菌操作欠規范。
2、2——3月份,醫院各類環境、消毒滅菌物品、消毒劑等細菌學的`監測,總合格率為90.05%。空氣超標部位為ICU大病室、血透室透析大廳、產房普通分娩間、新生兒暖箱室、產科二病區9病室、口腔科門診2診室、門診手術室1號手術間、胃鏡室操作間;物體表面超標部位為ICU微量泵面板和監護儀按鈕、新生兒暖箱窗欄和暖箱操作按鈕;消毒劑濃度監測超標的部位為新生兒科治療室使用中的碘伏不達標、透析室透析用水入口液不達標。經對所有細菌超標部位重新消毒后,復檢均合格。
五、加強了醫療廢物管理
院感科三次下發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并要求質控員對全科人員進行培訓,明確了醫療廢物管理人員的職責,落實責任制,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并常規督察,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反饋。并對工勤人員進行培訓,嚴防因醫療廢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發。
六、院感知識培訓
分批分次進行了五次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血透室一次、ICU一次,全院臨床科室質控員2次、工勤人員1次,共216人次。培訓內容為:血液透析病人醫院感染防控措施,ICU病人多重耐藥菌防控措施,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考核標準,標準預防,醫療廢物分類管理,手衛生知識,醫院感染診斷及上報程序、工勤人員的職業防護及消毒隔離知識培訓等。
七、院感工作亮點
1、全院醫務人員對院內感染控制意識增強,對醫院制定的消毒隔離、手衛生及自身防護制度和措施能夠遵照執行。查房、治療過程中部分醫務人員能做到及時清潔或消毒雙手,醫療器具使用后能做到消毒。
2、科室質控員發揮應有的作用,范文寫作定期對本科室的院感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并將檢查結果每周兩次OA上傳至院感科。
3、部分重點科室“重消毒、輕清潔”導致環境生物學監測,空氣培養結果超標的現象完全去除,3月份環境衛生學監測合格率100%。
八、下一步工作設想:
1、完善醫院外來手術器械的清洗、使用管理,減少交叉感染隱患;
2、進一步強化抗感染治療常規病原學+藥敏檢查的意識,提高送檢率;
3、進一步完善ICU、新生兒科的感染監測管理,強化感染防控措施;
4、加強培訓,規范標本采集運送技術,提高病原學檢查的陽性率;
5、加強對急診手術的術前預防感染用藥的規范化管理。
6、加強清潔工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