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組教研工作總結(精選5篇)
政史地組教研工作總結 篇1
隨著期末考試、評卷的上場,又一次需要打點過去的時光。
回頭望,再看看計劃,比對一下教研活動記錄,的確我們在教研中共長。
就像我們在計劃中約定的一樣,我們間周一次進行教研活動,一直圍繞“提升教學質量,落實核心素養”,以主題式教研,聽評課為主體思想,有活動有反思,有分享,做到集思廣益,共同成長。
首先,我們結合新上崗教師需求,進行了師徒結對,明確備課組長,統一了教研活動方案和思想。
然后結合新上崗教師的愿望,分別由郭獻明老師做了新學期課程綱要落實課分享,由宋亞娟老師按照“啟智課堂模式”進行導學案模式背景下如何打造翻轉課堂。從備課上統一了以學生接受為本,目標,教學,評價三位一體的課堂,在平實中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課堂,重視表現性評價促進學習的方向。
接著傾聽了郭良老師,宋巧珍老師,王飛飛老師,張宗婉老師新上崗教師匯報課的診斷課堂,大家主要從目標的擬定,課堂的組織管理,以及目標評價活動達成上進行評議,讓新上崗教師明確了如何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力爭打造高效課堂。
之后,結合創客理念的推廣,以及關于學科核心素養大討論的學習,在郭芳副校長主導下我們研討了教育的主導方向,如何在學科教學中突出學科學習方法和學科思想,從而從知識到能力,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多一些獲得感和成就感,謀求個性化學習的張揚,為學生進一步發展凝聚奠基性力量。
期中考試測評之后,我們從數據中分析,交流碰撞,一起探討大班額下如何分層達標過關,提出了金字塔式管理遞推落實思想,重視課堂反饋評價的.及時性和鼓勵性表揚。“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從課堂情趣中愛上課堂。
同時,結合課堂達標活動,以及期末如何有效復習,我們分別以燕子老師和陳麗君老師為主導進行了分享,讓每個人樹立了全力以赴,時不我待思想,善待每一次教學課堂。
期間,我們還通過博客,微信群等網絡渠道及時互動,就每節課課堂問題討論,上學期所立課題進行研究過程分享,做到以相互督促無形的力量,把課堂教學當作研究提升自我的戰場,且行且思且成長。
所以,一學期以來,組內成員保質保量完成課堂教學和校本課程開設,在平實的歲月轉乘中迎來期末的曙光,相信政史地會依然在群體評比中閃光。
政史地組教研工作總結 篇2
忙碌而有序的一學期又將結束了,這學期我們政史地組在市局和學校的關懷和指導下,堅持以“教研帶動教學”為理念,較好的完成了本學期的教研工作,現將本學期我組的教研工作情況進行如下總結:
一、加強師德教育
這學期我組教師認真加強理論學習,嚴格規范自己的師德修養,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組內教師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嚴格遵守校紀校規,使政治思想以師德修養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我組教師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全組教師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課標的有關理念,并做到有組織、有檢查,實效性進一步增強。在學校“精品課”評選活動中,我組歷史教師才仁的《發展中的教育》一課受到一致好評。活動的開展調動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教師的知識,轉變了觀念。
二、狠抓教育教學工作
我組涉及政治、歷史、地理三科,分布的'教學班級多,根據這一特點,全組經常進行教學研究,深入班級聽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年輕教師虛心好學,學校組織兩輪聽評課活動,我組教師積極參加,使教師的教學效果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堅持每周一檢查、每月一次的大型常規檢查,進一步規范教師的教學活動。
三、抓緊抓好教研及業務工作
我組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研究,以“兩規范、一辦法”為核心,認真開展教育理論學習,并注意把先進的理論應用于課堂教學,做到學以致用。我組每周二開展一次教研活動,在活動中分析教學情況,特別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情況進行分析、交流、研究,去得了一定的成果。
這學期學校為營造更加濃厚的教研氛圍,鼓勵教師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學方法,研究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如:上好開學第一課。積極開展校本培訓活動,召開經驗交流會,課件大賽等。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更新教師觀念,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回顧本學期我組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有較好的成績,但也有很大的不足,需要不斷的完善、改進、充實和提高。要虛心學習,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更上一步。總之,我組教師經過齊心協力、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各位教師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政史地組教研工作總結 篇3
本學期遭遇第一次開始時間晚,結束時間早,一學期只有四個月,去掉節假期,不經意之間一晃而過,真是緊張著,充實著,我們組的教研工作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現在結合期初制定的教研組工作計劃以及教研活動記錄,覺得本期的教研活動還是實在的,主題明確的,探討導學案教學應用,注重教師素質提升,提高教學質量,是始終如一的。
本期我們主要進行了如下教研活動:
1、開好開學第一次教研會,組員之間相互認識,共同制定了教研組計劃,使教研工作常態化,思路清晰化,特別是集體備課,主備與輔備責任到人,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序化,也從時間上確保二次備課的個性化。
2、為了增強教師對導學案教學的認識,我們組織了導學案編制和應用交流會,各位組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論是下載還是原創,都擷取了自己認識上的精華,使所有教師在經驗上得到了升華,手段得到了內化。
3、結合學校安排多次組織導學案應用教學觀摩課,研討課,對導學案的編制和教學環節安排進一步細化,如層次性,激勵化,課堂高效化,當堂檢測習題與自學習題的優化,情趣化,時代化,生活化,在展示中讓每個教師認識到優勢和差距,也明確了前進的方向。使課堂觀察和反思常態化。
4、結合讀書和貫徹“多彩教育”思想,我帶領組員進行了《我如此認識“多彩教育”》,我們共同對“多彩教育”的實施,是什么,怎樣做,進行了集思廣益的內化,“多彩教育”也需要強調教學質量,目標就是讓每個受教育者獲得適合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需要多元化,協同化,優質化,特色化。
同時,還要求每個教師結合自己所感所悟,組織了“多彩教育”大討論交流,是教育理念方向化。
5、結合我自己實際,增強教師的反思意識,在學校領導的之下,我做了《在書寫教學反思中變型》講座,并指導教師如何通過教育博客促進自己成長,完成了全組注冊,也使得教研網絡化,多時空化,開放化。
6、結合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組織了復習交流,特別是觀摩課展示,讓每個老師明確了復習課方法和細節事項。尤其是統一復習導學案的編制,為整體成績的提高做了有效的激發。
總之,一期來,全組成員精誠合作,包括課堂達標,從不認為是一個人的事,成就他人的時候,也是在成就自己,付出著,收獲著,快樂著,我們做了,盡力了,也就無怨無悔了。
當然,也有一些遺憾的,取得成績還不完全盡如人意,個別科目測試與兄弟學校有一定差距的,我堅信,正視差距,銳意進取,一切終會到來的。
政史地組教研工作總結 篇4
當新世紀的鐘聲就要敲響,我們政史地組的全體成員懷著深深的眷戀,來回顧我們剛剛奮斗過的一年。在98——99學年的兩個學期中,我們組的全體成員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輝煌的成績,為二高中這朵鄉間小葩添了一抹芳香。
我們組是一個特殊的教研組,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是政治學科、歷史學科、地理學科的綜合,這樣,就給它的正常工作帶來了麻煩,無法七名同志集體討論某一科目的話題,統一管理上也有難度,如果協調不好,就會造成各自為政的局面,使整體的功能不能得到正常發揮。但我們組的同志揚長避短,團結協作,變劣勢為優勢,最終使我們成了一個有統一凝聚力,形散而神不散的教研組。
首先,談一下我們組的教研活動,這是很另人頭疼的一項,但我們終于想出了一個“學科滲透、各有側重”的教研之路。每周我們的教研會事先就擬定一個教研題目,讓大家心中有數,然后側重于某一個科目進行研討。如在99年上學期的一次教研活動中,我們擬題“聚焦科索沃”——政治科目如何滲透時事,大家分頭作了準備。在會上,由解明主持,吳連剛老師先闡述了“科索沃”問題的歷史由來,從歷史學科的角度評價了“科索沃問題”的產生、發展及未來的趨勢,然后王冬梅老師展示了“科索沃”一帶的地理掛圖,描述了相關國家、地區的地理位置、戰略地位,使大家史地結合。最后,程永勝老師指明了由這一問題引開的時事與政治課相結合的意義、原則,如何滲透。張成良、張娟等同志加以補充,討論。圓滿地完成了這一教研主題。此后,我們依據這條路子,先后又搞了如“地理知識在歷史課中所起的作用”“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有機結合”“高三政、史課教學”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功。由于這樣有精心準備,能夠兼顧各科的教研活動,使我們組有了堅強的凝聚力,做到了政、史、地有機結合。
其次,由于我們組己成為有堅強的凝聚力的教研組,我們充分發揮團結協作精神。第一點,我們做到了在二高中高素質領導班子的帶領下,認真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和社會主義理論,精神上充實,思想上奮進。第二點,我們組的同志重在團結協作,從不各自為政,教同一科目的老師如此,不同科目的老師也如此。在99上學期,我們組內同志互相聽課,聽完課后認真評議,優點加以吸收利用,不足大家共同探討,取長補短,使大家的教學水平都得到了提高,非班主任同志積極協助班主任工作,領導同志關心其他同志工作,有經驗老師幫助新來同志的工作,大家齊心協力,成為一個團結、奮進、拼搏的教研組。
因為我們組有了強大的凝聚力,所以更把目標投向一個教學質量。全組的同志向45分鐘要質量,每堂課都經過認真的準備,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該學的知識。眾所周知,高一、高二的地理、政治課是最難上的,因為課后同學用的時間較少。但是,大家都解決了這個問題。王冬梅、張娟、張成良等同志用各種方法使難以完成的知識在45分鐘內解決,并且做到不丟課、不落課、不遲到、不早退,真正把教學放在第一位,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我們組每個同志的課都經過了領導和其它同志的考驗。
另外,在輔導上,做為班主任,解明和吳連剛老師幾乎放棄了每一個節假日來管理班級,利用課余時間來輔導學生怎樣學習。其它同志,每次輔導都深入班級,解答同學不明白的問題,耐心細致,從不敷衍了事。王冬梅老師每周三個自習,每次都早來晚走。程永勝老師由于任高三課,更是辛苦,但是為了教學,每一次輔導都十分耐心,都力爭提高學生的成績。可以說,我們組的每一位同志都有是負責的同志,班主任負責,科任老師也負責,這種負責,不僅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國家的教育負責。正是這種精神,使全組每個人都有取得了好成績。
由于我們組的共同努力,在98—99學期我們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任高一地理課的王冬梅老師勤勤懇懇,基本功扎實過硬,在全校“教學基本功大賽”中取得第二名。在會考中,也取得優異成績,得到全校師生肯定。任高一政治課的張娟老師在兩學期的期末聯考中,取得了第三名、第四名的好成績。任高二歷史課的吳連剛老師,既是優秀的班主任,又是優秀的歷史老師,他的科在期末聯考中達標,他的班級是優秀班級。張成良老師在高二政治兩次期末聯考中均取得第三、第四名的好成績。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考我校又獲得大豐收,程永勝老師的政治成績驕人,應屆生成績第一(市同類學校),往屆生第三。解明老師所任文科班升學率達56.7%,所任歷史科應屆在市排名第三,往屆排名第一。這樣,在全校高考豐收前提下,我們組同志也取得全面喜人的成績。
在上一學年,是我們組同志揮灑汗水,喜獲碩果的一年;在上一學年,是我們組同志引以為自豪的一年。如今,我們又跨進另一學年,我們政、史、地教研組的全體同志有決心繼續團結協作,共同奮斗,為二高中的明天更加燦爛而盡每一份力量,以更優異的成績跨入新世紀。
政史地組教研工作總結 篇5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在學校領導和教研室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始終堅持以“教研帶動教學”為中心理念,全面完成了本學期期中測試的工作。為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更好、更有效的開展今后的教研教學工作,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現將本學期期中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成績
【教學基本情況】
第一、按照學校要求認真完成常規教學。我們每位組員都能夠做到:不遲到、不曠教、不備課不上講臺。為了做到合理安排教學、統一教學進度,本學期初,我們經過集體協商制定了較詳細的教學計劃,我們的教學工作基本上是按預期計劃完成的。
第二、每兩周一次的教研組都會就本周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展開討論,相互交流教學心得,認真研究教學重難點。
第三、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本備課組成員通過聽課、說課,交流,展示各成員在教學方面的亮點,尤其是多媒體工具在教學中的運用。通過對多媒體的運用,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期中考試情況】
第一、優點分析。
1、平均分達到學校所提的要求。由此可見,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比較好。及格率和優秀率與上次相比也有很大的突破。
2、本次試卷的主觀題答題紙做了橫線和邊框,所以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比較規范,沒有出現一起出框和亂寫的情況。
3、學生的字跡方面與上次考試相比也有很大的進步。
4、學生的語言組織方面也有很大進步。
第二、不足分析。
1、有20%學生的平均分較低,說明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好。本次考試特意安排了兩道考前模擬卷上的試題,試圖考查學生平時的作業落實情況,但通過考試發現,仍有學生沒有對平時的作業真正引起重視。
2、仍有部分學生做題的層次比較混亂,存在答非所問的情況;答題邏輯表達不清,對專業術語的掌握不到位,語言多采用大白話。
3、部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欠缺。只會背書中的干條條,不能很好地把運用理論對材料進行分析。
【期中試后策略】
第一、狠抓雙基,培養能力
按照學校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落實,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認真學習,轉變觀念
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廣泛交流合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質。
第三、團結協作,共同提高
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團結協作,分工合作,形成合力,精心研究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各個知識點,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法,以實現最優的教學效果。
第四、嚴格落實教學常規
組員之間加強相互聽課,說課,相互學習,平時及時探討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按照學校工作安排,保質保量地開設組內研究課,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第五、充分利用導學案和多媒體,
充分利用學校的現有的教學手段,積極制作教學課件,改革課堂的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工作中,我們有成績也有擔憂。無論如何,我們將繼續努力攜手前行,積極進取,譜寫更加輝煌的明天。
二、后半學期工作打算
1、加強理論學習,鼓勵學習再提高。將學習新課程、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作為下學期全組工作的重點之一,讓他們全面掌握新課程、現代教育技術。
2、進一步加大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實行新老結合,以老帶新,共同提高。下學期擬開展老教師講示范課、新教師講匯報課活動,積極向學校爭取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組織教師參加提高自己業務水平。
3、教科研工作在課題研究、校本研究等方面要有新起色、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