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工程師個人工作總結(通用3篇)
鋼結構工程師個人工作總結 篇1
本人于1993年7月進入中化三建公司,一直從事鉚工工作,具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盡職履責能力、服務服從意識和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在十七年的工作時間里,我先后參加了安慶煉油廠改造、九江大化肥、大連西太平洋煉油、甘肅慶陽 煉油、沙市天發油脂廠、陜西華縣化肥、合肥四方集團“8.13”工程、河北秦皇島化肥廠、海南大化肥、銀川捷美化肥、神華煤制油、惠州煉油、青海格爾木甲醇工程、越南寧平化肥廠合成氨裝置新建工程等大中型國內國外等工程。通過這么多年的工作,我了解了鉚工所具備的專業知識、理論和經驗,現再此我就曾參加工程中轉化爐高難度屋脊結構的拼裝和煙囪的制作安裝方面進行工作總結。
A、轉化爐屋脊結構安裝工作總結(以青海甲醇蒸汽轉化爐為樣板進行總結) 屋脊的拼接屋脊的施工順序
1、鋼結構組對平臺的鋪設:由于屋脊組裝拼接成型后長度為19.438m,寬度為5.4m。所需在地面上拼接組對的屋脊有A、B、C、D、E軸共5片。為減少吊裝站位等待時間,在地面上鋪設一個20mx10m的鋼結構組裝平臺。
2 、屋脊的拼接組對順序: A-E軸的屋脊拼接組對后是一樣的,以A軸的屋脊為例:首先將屋脊的底梁130G4、130G14和頂梁WL18、WL19進行拼接并擺放到位,底梁與頂梁的間距以中間的支撐高度為準;然后將底梁與頂梁的兩邊支撐136VB24(兩個)進行組對,完成后再將中間的支撐136VB31、136VB32進行組對,由將此屋脊的整體形狀進行定型。最后將屋脊頂梁與底梁之間的支撐依次進行拼接安裝。屋脊整體拼接組對完成后利用吊車將屋脊吊裝就位,將支撐136VB4、底梁130G4、130G14及頂梁WL18、WL19依次和結構立柱進行連接固定。依照此順序依次將其余幾個軸線的屋脊拼接安裝就位。
3、屋脊的吊裝(以吊裝A軸的屋脊為例,其他同)屋脊安裝高度為30.75米,屋脊頂的中心高為36.165米,屋脊頂梁規格為H440x300x11x18,屋脊頂高度為36.385米。吊裝時吊車鉤頭距屋脊頂梁高度不小于2米,吊車鉤頭距吊車吊臂頂端距離不小于為2米,按照最低高度計算,所選吊車的垂直吊裝高度不小于40米。而安裝屋脊用的結構立柱(3C10、3C6)高度為33.75米,兩個立柱(3C10、3C6)之間距離為20米,即吊車吊裝鉤頭距任意一邊立柱距離為10米。
A軸屋脊整體拼裝組對后重量為11.448t,其他幾片屋脊組對拼裝后重量最重為11.962t。以最重重量12t為計算基數,乘以安全系數1.2,即吊裝計算重量應為14.4t。
由于轉化爐屋脊吊裝時爐體北面內管廊及其他設備基礎影響,吊裝吊車需站位在爐體結構南面。為避免吊車移位浪費時間。吊裝吊車確定站位在C軸中心線上,根據爐體北面地面路況,吊車的回轉半徑在26米-28米。以最遠回轉半徑28米計算,吊車距A、E軸線的屋脊中心長度為30.46米,即吊車吊裝A、E軸線的屋脊的回轉半徑為30.46米,按照31米計算,即:
吊車回轉半徑為31米,吊裝重量為14.4t,垂直吊裝高度至少為40米。計算出吊車主臂桿長至少為51米。由此根據上海騰發吊車工礦選用吊裝吊車至少為250噸汽車吊。具體吊裝方案由工程技術員編制,在此只作吊裝初步選型和考慮。
4、鋼結構組裝成片
按吊裝能力、設備安裝順序、鋼架成片后自身的重量、剛性、撓度在現場預制場組裝成片。成片前應保證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誤差不得大于5mm,成片后應保證對角線、柱軸線、平行度、梁水平度符合規范要求。同時應保證柱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柱梁不得扭曲。
5、屋頂結構臨時支撐措施:
為保證立柱安裝后穩定性,在立柱安裝后將立柱與爐頂支撐之間使用244x175x7x11的H型鋼將其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穩定的空間。
由于1軸線的立柱B、C、D立柱之間橫梁未到,需要考慮增加這三根立柱之間的臨時固定。 施工方法:首先將1-D軸線的立柱安裝就位,然后將立柱與爐頂支撐連接固定;將1-E軸立柱安裝就位,并與1-D立柱連接固定。完成后將1-C軸立柱安裝就位,并將1-C軸立柱分別與1-D軸及爐頂支撐連接固定。按照此順序依次將其余立柱安裝固定。
根據軸線之間距離,使用臨時固定支撐材料量為:
(5530㎜+5530㎜+5063㎜+5063㎜+5063㎜+5063㎜+5063㎜+5063㎜+5756㎜+5756㎜+6510㎜+5756㎜)x1.05=65216㎜x1.05=71900.64㎜H244x175x7x11 71.9m 連接支撐與立柱采用焊接形式。本材料的使用,主要是以創造效益為主。其結果,得到了業主的認可,取得了不斐的效益。
B、鋼結構制作安裝工作總結
1、首先要確定,現場臨時設施布置,為施工作準備:
A、煙囪制作時現場需搭設一個長x寬=12米x6米的鋼平臺,煙筒的內、外筒節的制作在平臺上進行,組對時現場搭設道木垛,煙囪的組對擺放位置應與吊裝前擺放位置一樣,以免增加二次倒運。
B、組對現場道路應通暢,場地應平整,無防礙施工的雜物堆放在場內。
C、支撐煙囪筒體的道木垛應擺放平穩,為了便于焊接和吊裝,道木垛擺放高度不低于1米。
D、筒體不能直接擺放在道木垛上,而應有鞍式支座支撐,以防止筒體局部受壓而產生變形。
2、基礎驗收:煙囪安裝前,應進行基礎驗收,并根據資料對基礎的軸線和標高、地腳螺栓的相對位置等進行檢查,基礎周圍回填夯實是否完畢。其支承面、地腳螺栓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
項目 允許偏差(mm)
支承面 標高 ±5.0
水平度 L/1000
地腳螺栓 螺栓中心偏移 ±2.0
螺栓露出長度 0, 20
3 、環焊縫組對時可利用吊車、千斤頂來調整筒體同心度,千斤頂與筒體接觸的地方應有臨時鞍式支座,防止筒體發生局部變形。環縫之間的間隙用8組沿筒體均勻分布的花籃螺栓來調整。
4、筒體下料、卷制、組對
A、根據鋼板到貨尺寸繪制筒體排版圖。
鋼結構工程師個人工作總結 篇2
在這里要首先要感謝公司領導,同事對我一年來的工作關懷及關懷表示真誠的感謝。
進入xx公司,我走上了結構工程師的崗位。雖然有許多艱辛,但是伴著領導的關懷,同事的關懷,一步步充實著走了過來。在這里我們感覺到了家庭般的溫和,我們是家庭成員,公司就是我們的家。
站在專監的崗位,需要學習較強的專業技術和剛正不阿的良好品德。我們應當學習老前輩的工作閱歷,他們的工作特點,學習他們的人際關系的協調,
我們應當不時的相互溝通工作閱歷,利用具體事例,達到了預期目的。我們每一位監理人員,要對比自己的工作找出差距、不足,像優秀的監理人員學習;我們應以老同志的閱歷為基礎,工作之初就高起點、嚴要求,來共同提高我們的服務水平、樹立我們的形象、拓展我們的進展空間。
下面是我從事監理工作學習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做人的道理;
我們從事的監理工作,遵守“守法、誠信、公正、科學”的準則,正逐步走向規范化,我們也要努力成長為一支敢打硬仗、團結向上的有機團體的一員。
我們應當糊涂的熟識到在工作中徇私舞弊、以權謀私的行為對社會對自己的危害,希望大家潔身自好。
在工作及生活當中我們不僅要學習專業技術更要學習做人的道理,向老工程師們學習他們對工作的態度及做人的.道理。
二、是關于監理人員工作方面的問題:
(一)是留意集體學習和自己學習的統一。我們單位監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參差不齊,其水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多數監理人員來自純技術或施工企業,學問結構較為單一、組織協調力氣不足,缺少年富力強的骨干人才。所以我們確定要留意學習,到工地不說外行話,并能切實解決工程中消逝的問題,為建設單位出謀劃策。早來的監理員要不斷進取,起到帶頭作用,新來的人員要舍命學習,留意實踐,干一點會一點,留意閱歷的積累,應盡快趕上。
(二)是留意工作方法,搞好關系協調。目前監理的形勢要求我們監理人員,一是業務水平要高,一心一意靠在工程上。二是要搞好關系協調。監理是一種服務行為,我們是通過自己的專業勞動得到建設單位認可,取得酬勞。我們到工地上,確定要擺正位置,不能以行家自居、以法律執行者的口氣,告知建設單位依據規范規程和法律法規應當怎么做,而是要擅長說明狀況,讓建設單位明白這樣做的好處。對施工單位也不要以管理者自居,要把查出的問題說清楚,說清楚后要加強檢查驗收,的確無法解決的,要讓建方、項目總監進行協調。否則關系弄僵,工作也干不好。對建設單位來說,假如我們只收費、不服務,那么結果只能是“為短期利益,出賣了自己的將來”。
(三)是嚴把質量關,對材料、驗收批、分項、分部工程的驗收必需做到親自檢查,結論和實物必需相符。假如大家對工程的驗收似是而非,檢驗不到位,走過場,憑相當然 簽字,那么早晚要出質量問題,出了問題你就要負法律責任。 最終,在公司領導的關懷和關懷下,我們會認真努力,為公司美而好的明天做貢獻。
希望公司蒸蒸日上,履創輝煌。
鋼結構工程師個人工作總結 篇3
本人于20xx年7月畢業于武漢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后加入武漢廣電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擔任結構工程師一職,從事結構設計技術管理工作。在此期間努力鉆研專業知識、國家地方規范圖集、行業標準、技術管理理念,先后在廣電蘭亭時代一、二期項目,廣電蘭亭盛會B5、B6地塊擔任結構工程師一職,在公司經理與結構總監的帶領下保證了圖紙高質量按時達到項目部、及時處理現場各種技術難題與設計變更程序,配合其他專業同事解決各種技術問題。
經過近3年的努力成長為公司技術骨干,能獨自同時管理2個工程項目。為加強專業知識、親身體驗結構設計于20xx年9月至今先后在武漢西源博越建筑咨詢有限公司、武漢綠風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擔任結構設計師,從事結構設計工作,按時高質量的完成了多個住宅小區、商業綜合體的建模、基礎、上部結構的設計,及時高效處理了項目現場技術難。
在5年工作時間中,自己的思想、工作、學習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個人綜合素質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從專業技術角度對我的工作做一次全面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