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規心得體會 一日常規工作培訓心得(通用3篇)
一日常規心得體會 一日常規工作培訓心得 篇1
幼兒園一日常規不但是幼兒一日活動正常展開的保證,更是幼兒健康成長的保證,良好的一日常規是實行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圍繞幼兒園一日活動八個環節——晨間活動,入廁、喝水活動,戶外活動,教學活動、室內游戲活動,餐點活動,午睡活動,離園活動等幾個方面,每一個環節的培養要求與教師的指導策略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實行了詳細、細致的講解,讓我對于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對幼兒實行常規與良好習慣的培養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在貫徹《綱要》實施《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嘗試著充分利用和有目的地整合幼兒園的自然資源和本地文化,為孩子們創設了溫馨、寬松的學習、生活環境,有效地促動了幼兒全面發展。幼兒的成長起決定因素的三個方面是遺傳、環境、和教育。幼兒園教育僅占一個方面,而與幼兒有著血緣關系的父母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每位幼兒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氛圍和教育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成長。所以,幼兒園不但應創設良好的園內環境,搞好孩子在園教育,還應樹立大教育觀,積極開發利用園外資源,多方位、多渠道對幼兒產生影響,其中,唱重頭戲的就是家庭教育,這樣只有家園共同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促動幼兒身心發展。分析班上幼兒情況:咱們班的孩子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生活,基本上都能適合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每個孩子都有進步,但進步的水準不一樣,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幼兒自身的特點也有家長的配合教育還有就是幼兒的出勤。我要說說本學期開學這兩周的情況,自己的標記找不到了,不會提褲子了、也不會飯菜分吃了等等,更多的孩子是不會坐著了,吃手、挖鼻子的也見多了。是常規習慣和自理水平像孩子自己說的會忘記嗎?行為習慣的建立不是忘記而是具有反復性需要一貫的要求,對于三歲多的孩子僅憑在園的短短時間就能形成動型嗎?只有反復強化才能建立起來。(幼兒是這樣,成人也如此)不必說家長既心疼孩子又嫌麻煩,于是孩子發展的權利都被剝奪。家長的想法是長大了就行了,再說孩子學東西是上學用的上的,(如:認字、做算數)上興趣班學干活有什么用?真的長大了就行了嗎?如:脫下的衣服該放哪?用玩的東西放回原處。又如“紳士風度”是長大了后學來的嗎?它需要文化的底蘊和生活的背景和良好的教育等等。父母對孩子放認不說,覺得孩子太小,等大了就自己懂道理和規則了。孩子不教行嗎?這個問題我想不用我多說,孩子正因為小,不懂,這才最需要我們教他學習規則,學懂道理,這才是愛的呵護,這才是對孩子一生的保護,試想一想,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不明白,又怎么保證他能健康的成長呢?
那么,為什么要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和生活習慣?雖然,常規和生活習慣是幼兒非智力因素,但它卻直接影響著做人和做事的成敗,如:完成一個折紙作品所需要的不但是反映水平還要具備學習的水平包括:有做事認真的態度,專注力、等,咱們都知道細節決定成敗,聽起來很大,其實不然,一個孩子再聰明,如果缺少了對事物的興趣,不具備基本的自理水平、不自信、怕困難將來會成為出色的孩子嗎?
家長們了解了幼兒在園的常規培養,那么在家里您是采取的什么教育策略呢?案例:幼兒早上不起,動作慢造成不能按時參加早鍛煉。您分析其中的原因了嗎?您又是怎么辦的呢?(家長的做法)針對情況先調整家長自己的作息時間,改變自己的.思想意識和重視水準,然后再針對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制定相對應的策略如:比賽、讓幼兒自己挑一個小鬧鐘等總來說之,方法是從幼兒角度,讓幼兒樂于接受的。
作為家長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參與家務,充分發揮合作的功能;讓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增強與孩子的交流。增強與幼兒園教師的聯系,及與孩子同伴家長的交往,即時了解孩子的狀況。還有就是,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樣的作用。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改掉壞毛病,一旦發現孩子的問題,都免不了一通數落甚至責打。不過,家長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在孩子身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長的性格很隨意,對發生的事情不介意,得過且過,他想要求孩子事事嚴謹就很難。所以,孩子身上發現的問題,家長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為不當之處。相信通過的學習,能讓我更好的指導幼兒有序、快樂地度過在園的每一天,也能讓我的專業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
一日常規心得體會 一日常規工作培訓心得 篇2
不知道為什么,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一旦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就總有一種畏懼感,內心深處自帶著一股自卑。緊接著,就是好奇,興奮,渴望,一種希望立刻揭開陌生城市面紗的沖動,一種滿滿的想去感知與學習的期待。當然了,也會有一種莫名的浮想聯翩。
可以這么說,在我去過的城市,沒有一座城市的“熱情”,是可以與重慶比擬的。在我看來,這座城市的熱情分為三種,第一,是天氣炎熱。剛下飛機不到幾分鐘,你就是把外衣全脫了,還是避免不了被滿頭的大汗浸濕,接下來的兩周,每一天我都未能幸免于熱,幾乎在“濕身”中度過,不可阻擋也無法抗拒;第二,是熱鬧。你永遠別想著在重慶自認為僻靜的某個角落里偷偷撒個尿或者什么的,盡管放心,也許在你撒尿的時候,旁邊一定是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你,重慶的熱鬧,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小角落,人山人海,萬人空巷,這是這座城市的一大特點,如果你認為人多的城市一定很臟,那你大錯特錯了,這座城市出奇的干凈;第三,是熱情。“大媽您好,請問一下洪崖洞怎么走?那里好玩嗎?”我就這么一問,我跟大媽的故事就開始了,“從西政渝北校區南門站上車,然后在軌道嘉州恒大中渝廣場站下車,步行幾百米,坐輕軌3號線,然后、要說洪崖洞嘛!巴適慘老!一句話高大上,特別好耍!你們、”大媽詳細講解著,害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講著講著快講了半個小時,“大媽,謝了哈,我們這就克那里耍!”因為白天要上課,時間有限,我還是很不禮貌的打斷了大媽的講解。不然,我看這架勢,等大媽介紹完,別說去洪崖洞沒有時間,可能公交車都下班了。不過說歸說,我原本以為,這樣的情況可能只是個例,未想到,未來幾天的問路和擺龍門陣(重慶話指閑聊)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和以往我去過的城市中前所未有的熱情。
介紹完了重慶的“三熱”,該聊聊本次業務素質培訓的目的地了,它就是西南政法大學(以下簡稱西政),說到西政,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由劉伯承元帥擔任校長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政法類高等學府,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政法系為基礎,合并了當時的重慶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政法學院,重慶財經學院法律系,貴州大學法律系,云南大學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學院。其院名由著名的現代文學家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首任院長更是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學院直到1995年才更名為西南政法大學,不乏有現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同志等知名校友,是我國法治事業發展道路上培養與儲備法律人才一股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說到這,此行西政培訓,足以看出迪慶中院黨組,真是煞費苦心。
有幸參加本次培訓,深感榮幸,應當倍加珍惜,竭盡心力,學有所獲,才不辜負院黨組的良苦用心,未來幾天,我懷著對西政的無限憧憬,在這里開啟了一段讓人銘心刻骨的學習生活,這里的每一位老師都才高八斗,博學多才,循循善誘,讓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當屬西政行政法學院副教授劉穎老師以及西政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蔡斐老師的課,聽了他們的課,讓我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思考之中,而且這是我在上課之前根本就沒有的那種思考,劉老師在上課時候舉的城管與小販的例子讓我無地自容,因為一直以來在我們的記憶深處,也許是因為看了太多城管的霸道、蠻橫、流氓執法行為,而引起對城管這個群體的深惡痛絕,包括我也如此,在我看來,城管與小販,城管的強勢與小販的弱勢,形成一個很鮮明的對比,潛意識中,總會讓人覺得,不論城管執法行為是否合法,城管還是那個總會一直欺壓小販的城管,小販依舊是那個讓人心生同情憐憫之心的小販,久而久之,這樣一種心理暗示,恐怖到會讓我們每一個人失去獨立思考以及辯證的能力,在社會輿論中,小販更是以壓倒性的優勢,博得全社會的同情,而城管顯然就猶如過街老鼠。如果我們不被這樣的心理暗示左右,是否可以重新這樣思考一下,在我國,小販并非絕對禁止擺攤設點,只是對其地域性禁止,也就是說你在政府規劃允許的范圍內是可以擺攤設點的,只是你偏不!你處于某種原因或者利益驅使下,偏要反其道而行之,這樣就衍生出了城管,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城管,小販可以為所欲為地在城市任何區域內無所畏懼地隨意占道擺攤設點,賣日常物件,兜售水果,燒烤,甚至在人行道中用小推車辦小餐館。毋庸置疑,一方面,這確實方便了周邊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家不用跑遠路就可以享受到應有盡有的服務,可是大家是否考慮過,這是一把雙刃劍,而且我個人認為弊大于利,小販的出現,不僅會把整個城市對外的形象拉低,進一步講,城市里原本足夠有限的人行道空間,再加上擺攤設點會怎樣?原本就已經千瘡百孔的城市環境,再加上夜間濃煙滾滾的燒烤,以及無法排入地下的污水引發的惡臭會怎樣?原本就默默無聞,起早貪黑的環衛工,再加上因為擺攤設點丟棄的各類垃圾又會怎樣?我們有沒有認真的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城管執法最大受益者是誰?對了!是市民。在這么多的利益權衡之下,我們該選擇買菜買鹽吃燒烤的那點蠅頭小利?還是選擇寬敞,清靜,舒心的生活環境?這樣說來,答案也許通達透徹多了。在這之前,我承認自己確實從未想過這些問題,甚至是不屑一顧,毎每看見城管與小販的新聞推送,心里總是對城管無意識一頓痛批,現在想想,這樣不假思索的同情心真是可怕!甚至覺得歪曲。在蔡斐老師的課中,寶馬車與老奶奶過馬路的例子,也引發了我在故事背后的深思,遵守交通規則的寶馬車與闖紅燈的老奶奶,又該如何評價呢?老師用簡單的五個字概括了所有,那就是“塔西佗陷阱”,我認真的了解過這五個字的含義,其中有段話很引人入勝,讓人聽了覺得醍醐灌頂般,他是這么表述的“塔西佗離我們很遠,即使穿越時空,抵達古羅馬,也未必得見,塔西佗,離我們很近,那句警言流傳1900余年,成色不減,猶在耳畔,一個人,一件事,一旦不受歡迎,他做的事不論好壞,都會招致同樣的不滿”,這不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嗎。精采絕倫的課程如期結束了。有些課我甚至舍不得去趟衛生間,生怕自己錯過。因為我心里十分清楚,也許這是我人生中僅有的一次機會,又也許,這一課足以影響我的一生。
光陰似箭,短短兩周的西政培訓之旅就結束了,有太多的不舍,也有太多的遺憾,對這座城市的感情來得如此之快,讓人感到驚訝。對在這座城市遇見的人們,我想說一聲“謝謝!”而此刻,因為內心一點點自私的想法,我更想對這座城市說:“重慶,不說再見!”
故事的結尾,還是感謝迪慶中院黨組以及同事們給予的這次培訓機會,人生總要帶著一些東西前行,而我選擇“感恩”。
一日常規心得體會 一日常規工作培訓心得 篇3
上周六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戶外拓展訓練,這是公司的首次拓展培訓,也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類團隊的拓展訓練。訓練強度相比大學軍訓要輕松不少,一天的收獲卻比大學軍訓一月還多。下面就簡單談談這次拓展訓練的心得體會。
1、多角度看問題,跳出思維的局限性。這是在一個“烏鴉,烏龜”的游戲中的體會,教官講的規則是:喊道你代號你就躲,沒喊到就抓。聽到這個規則,人們潛意識認為就是只有“躲”和“抓”兩個動作且應該是一個躲一個抓,故而當教官喊道“烏云”之類的無關代號時,大家都只是笑笑而沒有幾個去抓的。在這里,我認為教官所說的“自我保護”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思維局限,當教官叫到烏云的時候,我想大部分人的心理是“別開玩笑了,我才不會上當”之類的。而沒有幾個能意識到這時候應該是“沒有喊到就抓”。我們往往被所謂“常識”“經驗”之類的條條框框束縛了自己的思想,而不能跳出去看問題,殊不知也許跳將出去,看到的是另一番新天地。
2、永遠不要低估自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判斷自己能不能的標準。
3、不要一味“明哲保身”,需要你站出來時要適時的站出來。上天賦予了你能力的同時也讓你背負了責任,與其到時被逼站出來倒不如自己站出來來的坦蕩。
上面主要是針對個人的體會,下面談談針對團體的體會。
1、信任。信任可以說是團隊協作的基礎。信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信自”一是“信人”,且兩者是相互促進了。信自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把該做的做好,這種自信會感染他人讓他人相信你,也就讓他人“信人”,你感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自信心也會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相互信任,成員個體又充滿自信,這個團隊便會關系融洽,無縫銜接自然完美運轉。
2、責任。團隊里的每個人都有責任把自己的份內工作做好,每個個體都做到位了,整體自然也就到位了,切不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3、分層管理、明確領導極其重要。每個人的崗位職責確定之后,各司其職,有利于明確責任,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既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又思考怎樣做好。 一個團隊中,在執行一項任務的時候,最好只有一個聲音。
4、合理科學的方法:在失敗中,成功的團隊學到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保證下次不會犯同樣的錯誤,而失敗的團隊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責。
5、不斷的自我超越:任何工作都不會一蹴而就,高效的團隊必須有一種成功的欲望,但又要有勇氣接受失敗,要把失敗作為一種動力。
6、小團體間良性競爭,大團體內團結協作一致對外。
7、站在高處者就要有站在高處的承擔和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