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開發工作總結
(一)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加強扶貧隊伍自身建設
自覺地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一項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關注民生的頭等的政治任務來抓,努力為貧困群眾提供有力的生活保障、就業保障和社會保障。組織扶貧干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不斷研究探索扶貧開發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到扶貧開發先進地區學習經驗,交流工作,增強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方法和技能,提高為貧困戶服務的水平和能力。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加強各項制度建設,具體工作中要做到公開、公正、透明,以廉潔的工作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二)轉變農民觀念,增強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
要在精神扶貧上下大力氣,在更新觀念,鏟除陋習,喚醒自主、自力、自強意識上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堅持對貧困地區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給予盡可能多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科技文化、經營管理、信息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力度。使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落后觀念,得以迅速轉變。
(三)加強資金投入,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
緊緊圍繞全縣新農村建設,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工作,努力促進貧困村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第四批整村推進重點村中,投入資金120萬元,為濃河鎮西勝村、清河鎮漂河村、大古洞村等3個貧困村,每個村硬化道路2公里以上。建設金河、永河、清茶、自然、二村、宏興等6個村級三室960平方米。為永河村、大古洞村新打自來水井各1眼,并實施自來水入戶工程,解決貧困地區群眾行路難、吃水難。實施村內道路建設硬化、亮化工程,人畜飲水工程,中低產田改造工程,特困戶住房改造工程,全面加強農村貧困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貧困村致富
1、扶持發展綠色無公害種植業,吸引土地流轉。XX年,縣扶貧辦將通過扶貧貼息貸款、扶貧資金注入的方式,加大對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扶持,培植新產業,推進“企業加農戶”的產業鏈發展。引導貧困農戶走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以加工促增值的脫貧路子。根據本村自然資源、生產條件和產業基礎的不同情況,研究發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體系。大古洞村、清茶村重點發展外派勞務、食用菌種植,引導30%農民進行土地流轉,把土地集中在種田大戶手里,實行綠色優質水稻種植。自然村重點發展特色種植,扶持貧困戶庭院種植五味子,形成五味子種植專業村,帶動貧困戶增收。
2、扶持發展養殖業,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XX年全縣計劃發展大鵝養殖100萬只,黃牛發展5000頭。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種養殖項目,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不斷的增加貧困戶的收入,促進貧困人口早日脫貧致富。
3、扶持創建龍頭企業,做強做大扶貧產業。投入20萬元,創建青鑫鵝業扶貧聯合體,聯合體與農民簽訂合同,為農民提供鵝雛,并回收成鵝深加工,帶動貧困村農民通過養殖大鵝增收致富。
(五)強化轉移,促進貧困勞動力增收
以縣職教中心為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強化對貧困農民的培訓工作,重點開展餐飲服務、種養殖技術、焊接技術、計算機、保安等技術技能的職業培訓,并以電焊、計算機2個技能培訓為貧困勞動力培訓轉移的品牌專業,全年計劃培訓農民400人次,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300人以上。整合各方面力量,組織和動員全縣各部門、各單位、各界人士積極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獻計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