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消防演練的廣播稿范文(精選3篇)
學校消防演練的廣播稿范文 篇1
甲:走進七彩童年,共享美好生活。本次播報的主題是:學消防安全,建和諧校園。
乙:謝佳金,你聽過“曲突徒薪,焦頭爛額”這對孿生成語嗎?
甲:當然聽過。這對成語出于《漢書·霍光傳》。說的是: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訪,見主人家爐灶的煙囪是直的,旁邊又堆有柴薪,這位客人便對主人說:‘您的煙囪應改為彎曲的,并將柴薪搬到遠處去,不然的話,將會發生火災!’主人默然,不予理會。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鄰居們共同搶救,幸而將火撲滅。于是,主人家殺牛擺酒,對鄰居表示感謝,在救火中燒傷的被請到上座,其余則各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坐,卻沒有請那位建議他改彎煙囪的人。有人對這家主人說:‘當初要是聽了那位客人的勸告,就不用殺牛擺酒,終究不會有火災。如今論功請客酬謝,建議改彎煙囪、移走柴薪的人沒有功勞,而在救火時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才是上客嗎?’主人這才醒悟,將那位客人請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消防要以“防”為主,以“消”作補救措施。
乙:我國的《新消防法》第二條“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一、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絡。”是這個故事內涵的進一步提高與發展 。
甲:我們每個人幾乎天天都再與火打交道,一旦發生火災,尤其是火災初期階段,可燃物質燃燒面積不大,若發現及時,方法得當,就可很快將火撲滅,但人們往往發現火災后卻找不到滅火器滅火,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不少“滅火劑”,一樣能撲滅或控制小火,比如:濕布、食鹽、沙土、鍋蓋等等。
乙:食鹽,真的嗎?
甲:食鹽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鈉,在高溫火源下,能迅速分解為氫氧化鈉,通過化學作用,抑制燃燒的進行,吸收燃燒環節中的自由基。家庭中備的顆粒鹽或細鹽均是滅廚房和火災固體陰燃的滅火劑,食鹽在高溫下吸熱快,破壞火苗的形態,同時發生吸熱反應,稀釋燃燒區的氧氣濃度,所以能使火很快熄滅。
乙:然而在火勢越來越大,不能立即撲滅,有人被圍困的危險情況下,應盡快設法脫險。如果被困火場,在窗口、陽臺或屋頂處可以向外大聲呼叫;在白天可以揮動鮮艷布條發出求救信號,晚上可揮動手電筒。如果在高層樓發生火災,應捂住口鼻走樓梯逃生。
學校消防演練的廣播稿范文 篇2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火災,是一個可怕的災難,每一場大火都會造成可怕的悲劇。但為什么悲劇會常常發生?都是因為人們缺乏消防意識,可見了解消防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當火災還沒發生時,我們就要準備好防火工具和逃生工具,以便我們更安全、更快地逃生。
火災是可以避免的,首先人們要有良好的防火意識,多了解防火知識,平時要科學用電,用煤,用氣。一旦發現有隱患的地方,要盡快地采取措施,并告訴身邊的人要小心。還可以多宣傳一些消防知識,不要亂用消防工具,以免找不到或使用不了消防工具。
發生火災時,我們一定要冷靜,及時撥打消防電話,切記,在打電話時一定要將地址說清楚,不然會耽誤消防員叔叔尋找事發點。
逃生時,一定要及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因為據不完全統計,發生火災時,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是被濃煙窒息而死。
其次還要遠離煤氣等易燃物,因為被困時靠近煤氣等易燃物,那么由于高溫,煤氣等物品就會容易發生爆炸,從而導致受傷,甚至死亡,后果不堪設想。
只要大家都擁有消防意識,一定能減少非常多的火災,讓城市更加美麗。我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和我一樣,做一個有消防意識的小公民。
學校消防演練的廣播稿范文 篇3
播送。
一、校園直通車。
”,讓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節日,,我校于6月1日下午開展藝術節閉幕式作品展示及大型游藝活動。各年級組織形式多樣的游藝活動,師生全員參與,同學們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感受節日的快樂。
,掛起了警示牌。希注意安全,遠離施工現場,切不可跨越警示線、安全防護。更加不要私自進入正在施工的溪英樓。從下周開始,升旗儀式改為室內聯合晨會,升旗手和護旗手每天升旗降旗時,請找值班的老師或門衛輔警叔叔陪同。參與紅領巾廣播和聯合晨會的同學請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溪英樓。
二、主題播報區。
、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絡。”是這個故事內涵的進一步提高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