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端午廣播稿(精選3篇)
喜迎端午廣播稿 篇1
甲:親愛的同學們!(放音樂)
乙:敬愛的老師們!
合:大家中午好!紅領巾廣播站在動聽的音樂聲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播音員。
乙:我是播音員。
甲: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乙:什么事,說來聽聽
甲:下周我們要放三天假,6月17號回校上課。
乙:不可能吧!
甲:別不信啊,6月16日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今年我國將端午節定為法定假日,所以這星期多放一天。
乙:哇,這的確是個好消息。
甲:你先別樂,我還有幾個問題要考你呢!
乙:好,誰怕誰啊,你說。
甲:你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乙:這還不知道?關于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最早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甲:你還真說得頭頭是道。
再問你一個問題:端午節在我國所有的傳統節日里叫法最多,你能說出幾個嗎?
乙:那還不簡單,你聽好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甲:你真了不起一口氣說了那么多,想必沒有什么問題能難倒你了。
乙:那還用說!對了,端午節那天你有沒有空到我家來?
甲:去干啥?
乙:我們一起學包粽子呀!可不能讓這絕活失傳呀。
甲:嗯,你說得有理,是得好好學學。
乙:說了那么多,我們的節目也該進入尾聲了。
甲:親愛的同學們,今天的校園之聲欄目到這里就結束了,
乙:希望我們的節目給大家帶來收獲和喜悅,
合:感謝大家收聽,再見。
喜迎端午廣播稿 篇2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
大家好!
隨著夏日的腳步漸近,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充滿傳統文化氣息的節日——端午節。今天,讓我們通過廣播的聲波,一起感受那粽葉飄香的節日氛圍,話一話端午的故事。
一、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流傳最廣的是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自盡,為紀念他,人們在這一天劃龍舟、吃粽子,以此來表達對屈原的`懷念和敬仰。
二、端午節的習俗
1. 賽龍舟:龍舟競渡是端午節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各地的人們會組織盛大的龍舟比賽,不僅鍛煉身體,更是對團結和協作精神的體現。
2. 吃粽子: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品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和各種餡料包裹在粽葉中蒸煮而成,口感軟糯,香氣四溢。每個地方的粽子口味和做法都有所不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
3. 掛艾葉、菖蒲:端午節時,人們會在門前掛上艾葉和菖蒲,這是為了驅邪避害,祈求平安健康。
4. 佩香囊、戴五色線:香囊里裝著各種香料,掛在身上或床頭,可以提神醒腦,驅趕蚊蟲。五色線則代表著五行,戴在身上可以辟邪保平安。
三、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情感,讓我們在享受節日帶來的歡樂之余,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四、結語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讓我們在這個端午節里,不僅品嘗美味的粽子,更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初心,銘記歷史,共同為中華文化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后,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喜迎端午廣播稿 篇3
男:這是一個流傳千年的節日。
女:追思一種不朽的精神情懷。
男:20__年五月二十八日法定假期的首個端午。
女:一個永恒的紀念,成就一個國家的偉大記憶。
男:就是這樣的一場地震讓今年傳統的端午節變得如此的特別,汶川大地震使許多人清晰認識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在今天的廣播節目里,已不再是僅僅為了紀念遠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的屈原,更是為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梳理心情、分享感悟。
女:端午節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的說法,都認為端午節源自于紀念屈原的`活動。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22歲時就已官居左徒、三閭大夫,輔佐楚懷王。其時楚懷王很器重他,但卻遭到貴族子弟和臣的嫉妒和詆毀。楚懷王因某種原因,沒有接受屈原關于聯齊抗秦的主張,被說客張儀騙到秦國軟禁了起來,逼他割地獻城。楚懷王因憂慮成疾,不久便死在秦國。消息傳到楚國,屈原悲憤欲絕,上書請求頃襄王選將練兵,為懷王報仇。但頃襄王寵信佞,不思振復,將屈原削職放逐江南,三年不復相見。秦國一看時機成熟,出兵攻下了楚國的郢都。屈原救國的愿望破滅了,他在極度憂憤悲慟的心境下,于公元前(時年62歲)農歷五月五日縱身投入波濤洶涌的汨羅江。當時楚國人民因舍不得這位賢臣的死去,聞訊后紛紛劃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蹤影。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為端午節的說法。
男:這是一個衛生清潔的節日。
女:這是一個色彩斑斕的節日。
男:這是一個甜香可口的節日。
女:這是一個交響震天的節日。
男:不管這臺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大戲有過多少的版本和主角。它最終注定要成為愛國詩人屈原的專場,正是他的縱身一躍,最終完成了對這個日子的點化。
女:從此,這個節日所有最初的意義和習俗,都讓位于人們對愛國詩人的永久悼念,人們對自然的崇拜,被賦于了人文底蘊。
男:又是端午,又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這是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們迎來的第一個傳統佳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此刻,我們更加思念那些在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親人,寫下了我們深情的懷念,并且向世人昭示在大災難之后中國人必將在悲痛中凝聚起不屈的力量,勝利一定屬于英雄的中國人民。
(背景音樂起)
女:我們向遇難同胞致哀,向那些在黑暗中寂滅的生命致哀,向那些與死神不屈抗掙的生命致敬,向那種生死瞬間的人間大愛致禮。他們是父親母親兒女兄妹,是我們血脈相連的骨肉同胞,是共和國無法割舍的摯愛。
男:汶川大地震,是對脆弱生命的無情摧殘。也是生命意志的永恒見證。殘垣斷壁之下,不管是否創造了生命奇跡。他們的執著他們的不屈,他們的堅韌他們的渴望,都將作為人類的共同記憶,永遠留在我們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