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國旗下講話(精選5篇)
小學三年級國旗下講話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夢林精神代代傳》。
提起夢林奶奶我們并不陌生。我們平時讀夢林奶奶捐的書,聽老師講夢林奶奶的故事。她的一生是平凡而又偉大的。平凡的是她所做的只是生活中的點滴,偉大是她一生省吃儉用為家鄉教育。
夢林奶奶的一生是簡樸的一生;夢林奶奶一生非常節儉,她在生病期間都舍不得買營養品,一雙球鞋,一件衣服穿壞了補,補了再穿,就是舍不得買新的。夢林奶奶一輛自行車騎了幾十年都舍不得換。想想我自己,一雙鞋幾十元,一件羽絨服幾百元。每天有牛奶喝,零食吃,零用錢花,我們真是生活在蜜罐里。就這還不滿足要這要那,真對不起胸前的紅領巾。
夢林奶奶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她早年參加革命,保家衛國,把青春獻給了祖國的革命事業,后來參加工作,又把熱情獻給了祖國的建設事業,晚年,她把自己一生的積蓄捐給了家鄉建希望小學,把一生都獻給了家鄉的教育事業。
作為吳集小學的一名少先隊員,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要有高尚的品格,純凈的靈魂。夢林奶奶給我們做了好榜樣。讓我們接過夢林奶奶精神的接力棒,約束自己,管理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美德少先隊員。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三年級國旗下講話 篇2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產生一點誤會、過失和矛盾在所難免。在一些涵養差的人,常因一點點小過失或小矛盾而惡語相向,拳腳相加。如果我們都能冷靜平和,寬容別人,雙方一定能達成諒解、融洽關系,和諧相處。
寬容是一種氣度。寬容別人的過失,就給了他一個醒悟的時間,一個悔悟的機會。如果因別人的一點過失,給自己帶來些許不快,就刻薄別人,惡語傷人,則令人感到粗俗,讓人感覺沒有度量。
寬容是一種胸襟。一個心胸開闊,豁達坦蕩的人,是不會對生活中的小誤會、小矛盾斤斤計較的。如果對別人的過失,不僅不能寬容,反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則令人感到心胸狹窄,缺乏君子胸懷。
小學三年級國旗下講話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為他人著想》。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盲人在夜晚走路時,手里總是提著一個明亮的燈籠.人們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看不見,為什么還要提著燈籠走路呢”盲人說:“我提著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同時別人也容易看到我,不會撞倒我.這樣既幫助了別人,也保護了我自己。”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一定要肯替別人著想,替別人著想也就是為自己著想。
替別人著想,是一種胸懷,一種博愛,一種境界。我們不僅要學會讀書,更要學會做人,學會關心別人,學會奉獻,學會與人合作,這一切都離不開多替別人著想.因為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才會最大限度地減少矛盾沖突,我們才會真切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同學們,我們是幸福,幸運的一代.父母,親戚,朋友對我們關愛有加,家庭生活條件極為優越.生活在愛的懷抱里,不知不覺中,我們形成了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養成了一些自私自利的不良行為習慣。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你了解父母的興趣嗎? 你知道爺爺,奶奶最喜歡吃的東西嗎?同學們,在我們緊張學習的同時,別忘了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關心長輩,幫助他人,寬容他人,多替別人著想。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有意義,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光明和溫暖。
我的發言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小學三年級國旗下講話 篇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三(1)班的安思源,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好習慣 益終生》。
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
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些良好行為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形成自然。魯迅先生從小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地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養成了習慣。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我們小學生來講,尤為重要。
就拿我們密切相關的學習來說吧。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平時不刻苦、不用功,作業總是馬虎潦草,沒有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習慣,成績總是不好;我們也看到,有些同學雙休日只顧玩,把作業壓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開了夜車還做不好。其實,這完全是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能使我們既學得有效率,又學得輕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養成好的習慣,上課不注意聽講,不踴躍發言,不鉆研難題,這樣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對你的身心發展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最重要的是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它會使你終生受益。
好的習慣其實有很多,比如,當你遇到不認識的字時,要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學習過程中,不凡對自己多問幾個為什么,養成勤思善問的習慣;課余時間里,養成多看課外書的習慣;早上到校的時間,養成晨讀的習慣等等。這些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你將受益無窮。
小學三年級國旗下講話 篇5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構建節約型校園》。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我們心中會升騰出一種生活在富裕祖國的自豪和幸福。同學們,我們在享受幸福生活之余有沒有想過,地球上的資源不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即使是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節約也應是我們信奉的一種生活哲學。
那么,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校園。節約的口號有的同學還只是掛在嘴邊,校園里的浪費現象仍然可以看到。洗手時肆意流動的自來水,沒有用完的紙張隨意扔,有的同學仍然零食不離口,……
同學們 ,你們知道嗎?淋浴擦肥皂時關掉水龍頭,洗一次澡可以節約60升水;
每人每天少用一個塑料袋,可以節省大量的石油消耗;
回收1噸廢紙能生產0.8噸好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減少35%的水污染;
如此看來,我們每個人的手里都緊握著珍貴的資源,掌握著小到學校大到中華民族發展的命脈。將節約視為一種生活態度吧!當西部一些地區的人連喝水都成問題時你還能忍心浪費水源嗎?大家可知道中國第一個節水大使,10歲的小女孩李濤濤。她生活的地方連喝水都成問題,她和她的父母一樣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努力和命運抗爭著,帶著她那沒有水的故事,走進了中央電視臺,走進了千萬人的視野。當地人因為喝了這樣含氟量超標的水,牙齒都黃了黑了,有些人年紀輕輕牙齒就脫落。像李濤濤那樣的孩子每天上學要穿過十多公里的戈壁荒漠,卻只有半瓶又苦又澀的咸水,路上渴了,還得省著喝,因為那是他們一天的飲用水,學校也沒有水源。聽完這個故事我們都很心酸,我多么希望有一天,那里的人也能像我們一樣痛痛快快的喝上甘甜的水啊!
對我們來說,建設節約型校園是我們力所能及的, 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開始,持之以恒,珍愛每一事每一物!
有人說:留住的是幸福,流逝的是遺憾。我們何不每天都問問自己:今天,我節約了嗎?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