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通用9篇)
中秋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1
同學們: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又一個中秋佳節即將來臨,節日里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無論什么形式,都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些關于中秋的千古佳句之所以能穿透歷史的時空流傳至今,正是因為我們人類共有的思親念鄉的情懷。
同學們,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節日里,請給父母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杯清茶、一口月餅……這都是我們對父母最好的感恩與回報。我們只有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感恩一切幫助我們成長的人,我們才懂得尊敬師長,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才懂得勤奮學習、珍愛自己,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
中秋最美,美不過一顆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過真心的祝福!在此,我代表學校衷心地祝福老師們、同學們中秋節快樂,一切圓滿!
中秋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農歷八月十五,是個團圓的日子。中午,我和爸爸媽媽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們將一塊兒吃團圓飯。這一天,是一定要吃月餅的,因為圓如滿月的月餅象征著團圓。想著快要吃月餅了,我心里真有說不出的高興。
去時,我們給爺爺奶奶帶去了精美的禮品,到了奶奶家,奶奶已經把月餅準備好,只等著我們來了?粗蔷赖脑嘛灪,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吃月餅,奶奶拿出一盒月餅,打開一看,種類可真多呀!有鳳梨的、棗泥的、黑芝麻的、核桃的、還有什么廣式五仁的、紅蓮容的、白蓮容的,我挑了一個廣式五仁的,咬一口,真甜呀。其它人也都各自挑了一個,大家有說有笑,品嘗起月餅來。
今天,我們和爺爺奶奶一塊過中秋節,感受到了團圓的歡樂,雖然沒有看到月亮,但也享受了天倫之樂,收獲了許多歡樂。
謝謝。
中秋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秋濃了,月圓了,又一個中秋要到了!本周日,農歷的八月十五,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處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中秋”,它僅僅次于春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稱為“團圓節”。
金桂飄香,花好月圓,在這美好的節日里,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無論什么形式,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華瑰寶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人特別講究親情,特別珍視團圓,中秋節尤為甚。中秋,是一個飄溢親情的節日;中秋,是一個彌漫團圓的時節。這個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這些,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
謝謝。
中秋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4
大家好!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钡榷际橇鱾髦两竦募言挕N覈鞯刂两襁z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每當皓月當空時,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每一項中秋習俗背后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獨特的文化記憶。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
謝謝。
中秋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5
大家好!
八月十五日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中秋節。那一天,人們吃月餅,賞月。有些地方有燈籠,非常熱鬧。
之所以把這一天叫做中秋節,是因為八月是秋天的第二個月,古代稱之為中秋節,在秋天和八月的中間叫中秋節。
中秋節前夕,親戚朋友互相贈送月餅作為禮物,因為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款式也讓人眼花繚亂:菠蘿味的,紅棗的,橘子的,還有我最喜歡的冰月餅…
在中秋節,除了月餅,人們買各種各樣的東西。
大部分都是吃的。傍晚,一家人吃著團圓飯,望著即將要黑的天空,都盼望月亮早點兒出來。
晚上,月亮出來了,像個大圓盤似的。這時一家人把桌椅、茶具都搬到陽臺上,各種月餅也都一齊拿了出來。大家望著皎潔的月亮,想起了在外地不能回家的親人;有的人在月光下舉杯相慶,寄托了美好的愿望;煙花冉冉升起,在夜空中綻放!
謝謝。
中秋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露從今夜白,月適鄉明。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經過千百年的歷史積淀,其來源被賦予上了神秘的色彩,那么透過層層傳說的幻化,我們為什么要慶祝中秋節呢?
蘇東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曹文軒說:“人類悲劇的不可避免在于:人無法還家;更在于:即便是還了家,還依然在無家的感覺中。”我們身處現在的時間節點,暮然回首,發現過去的人生,就像是電影里配樂的敘事片段,我們的心在向前推進的每一幀畫面里尋找著皈依的地方,漸漸脫離最初的那個被親情圍繞的溫暖的豆莢。我們需要一個契機,或許時間短暫,卻可以讓我們重溫情感的羈絆,去填補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團圓情結。每逢佳節倍思親,若是分隔兩地,縱有良辰美景也淪為虛設,有親在旁,圍桌暢談,不復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的凄涼,徒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和睦,中秋佳節之意義得到了體現,屆時容身在溫馨氛圍中的我們大可嘆曰:“絕景良辰難再并。”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在我們熟悉西方節日的具體日期比親人生日更加銘記的今天,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們的概念里只是調養生息的機會抑或是成為熱愛文學之人附庸風雅的話題,佳節的來歷,前人賦予的神奇色彩再不為人們津津樂道,文人墨客的詩意文字大多盡散在歷史的遺風中,而不為我們推崇的腹中底蘊。如果我國的傳統節日不再是日歷表上生硬的數字,不再是平凡普通與往常一般無二的分秒,那么是否可稱得上是無愧于五千年來的民族文化的代代相傳?說:“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當中國夢這三個字成為眾多報刊,雜志的醒目標題,當中國夢這一精神成為先進工作者內心的正能量,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夢并非異想天開,而是從對中國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所以為了踐行這一精神,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豐富傳統節日的內容,以發展的眼光正確地認識它們。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愿我們都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中秋之夜!
中秋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涼爽的秋風,泛黃的樹葉,成熟的果實,飄香的金桂,都在向我們傳遞著一個信息:秋天,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而我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之一——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正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秋節團圓節》。
八月十五恰好在秋季的中間,所以被稱為中秋節。這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被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表達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的千古絕唱。
謝謝。
中秋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8
尊敬的各位__:
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終于到來了,我們一家大小又可以團團圓圓地坐在一起欣賞明月,寄托對遠方朋友的思念。聽媽媽說,中秋佳節是紀念嫦娥而設定的。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陽臺上賞月:天空中云朵五彩繽紛,美麗極了。不時有人放鞭炮,有人放煙花,有人放孔明燈。從七點開始,我陸陸續續聽見有一首歌在響,好像是“十五的月亮”那首歌。再看看大玉盤似的月亮,還有它旁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好像在捉迷藏。時間到了,我們迫不及待地把買來的東西放到陽臺上祭拜月神,欣賞明月的美麗、無數的星星在追隨明月的不離不棄。
在這圓月之夜,我要送給一個人的祝福。正是讓月亮變得更圓、人變得更親。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征,是充滿喜悅的象征,讓我們共同歡慶這個有意義的“中秋佳節”吧!
謝謝。
中秋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篇9
大家好!
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一家吃完飯后,就到樓上賞月,那圓圓的月亮像一個用金子做的大盤子。一些云在月亮前飄過似乎看見了傳說中的嫦娥和她的玉兔,想起了有一個關于嫦娥的傳說,這就是美麗動人的傳說——嫦娥奔月。我們一家人圍著一張大大的桌子,桌子中央放著一盒月餅,周圍還有著各種各樣的水果和食物,整個屋子充滿了家人團聚的氣氛。好香呀!
我情不自禁地用舌頭舔了舔嘴巴,媽媽給我們每人倒了一杯可樂,我站起來和表姐干杯,媽媽他們開始干杯了,趁大家不發覺時,我在月餅盒里拿了一個水果味的月餅和表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了。我望著圓圓的月亮,感受著濃濃的親情。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