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尊老敬老弘揚傳統美德國旗下講話稿范文(精選7篇)
2024年尊老敬老弘揚傳統美德國旗下講話稿范文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尊老愛幼弘揚美德》。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一定要尊老敬老,從身邊做起,將這一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在家里,我們要善于關心體貼老年人。對于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首先應該照顧好。人老了,活動起來有許多困難,心里也經常會感到孤獨、無聊,因而我們就要幫助他們打掃房間收拾床鋪,陪著他們聊天說話,或者帶著他們郊游散步,以消除他們內心的寂寞與傷感,讓他們體會到家庭的幸福和溫馨。在歡樂祥和中盡享天倫、安度晚年。一方面盡我們做子女的一份孝心,另一方面也弘揚了尊老敬老之風。
在社會上,我們要善于照顧關愛老年人。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九九老人節,老師都要帶我們到敬老院去。幫助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打掃院子,屋子,洗衣服,擦桌子,然后將我們準備的表演節目獻給他們。讓爺爺奶奶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整個社會都在關心他們,整個社會都在牽掛著他們,從而享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體驗到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優越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要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關愛老年人。出門坐車,要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排隊買票,要主動讓老年人優先;發現老年人有困難,[課~件]要一馬當先及時地幫助他們。只要照顧好了老年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構想也就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總之,老年人是我們人類寶貴的財富。在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平安林州的今天,尊老敬老更是任重而道遠。我們林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尚在我們林州的熱土上更是一脈相承。古代郭巨埋兒的故事曾激勵了多少人矢志不移地孝敬老人。郭巨既是我們尊老敬老的楷模,也是我們林州人引以為豪的好典型。去年曾受到林州市人民政府隆重表彰的“十佳孝星”付愛榮,二十年如一日侍奉癱瘓在床的婆婆比親生的女兒都貼心。她的感人事跡再一次成為我們林州尊老敬老活動中升起的又一刻耀眼的新星!在我們南通如東,經濟騰飛奔小康的今天,我們一定要將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一切從我們身邊做起!最后,祝愿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老年人健康長壽、幸福安康!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4年尊老敬老弘揚傳統美德國旗下講話稿范文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是年10月17日,第八周的星期一。今天國旗下的主題是: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敬老新風。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尊老、敬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要尊敬自己家的老人,我們也要尊敬別的老人。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既要學好文化知識,又要繼承傳統美德。
中華五千年,從古至今,涌現出了很多孝敬長輩的感人故事:漢文帝劉恒是漢朝的一位皇帝,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時,興禮儀,國泰民安。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黃香,九歲時喪母,對父親極為孝順。酷夏時為父親扇涼席;寒冬時為父親暖被褥。黃童不僅文采飛揚,他的孝心更是流芳千古。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而,如今的孩子對父母的了解卻是少之又少,不能主動關心長輩,還動不動就發脾氣……同學們,如果一個人連自己最親近的人都不愛,那他怎么能很好地去愛他人呢?
“孝敬父母尊重長輩”不是口號。我們可以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比如:
1.主動問候。每天上學前和長輩說聲:“再見”;放學到家,說聲:“爸媽好!”;長輩為我們做事,說聲:“謝謝!”。
2.聽長輩的話。長輩講的話要聽,不和他們頂撞,要理解長輩的一片苦心。
3.參與家務勞動。長輩養育了我們,我們要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4.不給長輩添亂。比如,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不要老是讓父母提醒你;努力學習,讓父母為你的學習放一百個心。
5.關心長輩的健康。天氣涼了,提醒長輩多穿衣服;爸媽累了,提醒爸媽注意休息。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敬老新風,做新時代的劉恒和黃香!
2024年尊老敬老弘揚傳統美德國旗下講話稿范文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的內容是:敬老愛老,弘揚美德。
10月26日是重陽節又名敬老節,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人倫道德的基石。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把孝親敬老優良傳統和時代特點相結合,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提高公民道德水準的重要舉措。
老年群體對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對家庭建設和子女培養承擔了義務和責任,因此,他們應該得到社會尊重,并享有充分的合法權益。同樣,老年人群因自然衰老退出了生產工作崗位,降低了生活能力,成為社會弱勢群體,也應該得到社會和家庭的扶持和保障。對老年人的尊敬,對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維護,實質上是社會和家庭對老年人人生價值的肯定,關系到老年人群體的晚年生活質量,影響到在業的中青年人對自己今后老年生活的前景和信心。對待老年人的態度,是衡量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組織,乃至一個國家和民族道德水準、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關系到社會是非觀念的確立,扶正祛邪,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進而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
敬老愛老、養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悠久歷史和文明的重要表現。弘揚敬老傳統,重要一條是從學生抓起,讓每個公民在學生時代就樹立起孝親理念,懂得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人生最重要的守則之一。
希望同學們能更多地了解老年人對社會發展所作的貢獻以及老年人對家庭的貢獻;明白敬老、養老、助老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子女對老人有經濟贍養,生活照料和慰藉的義務;知道敬老、養老、助老是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會理解老年人的心理,處理好與長輩、老人之間的關系、尊敬老人,主動關心和照顧老人,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和實事,爭做敬老、助老的積極分子。
2024年尊老敬老弘揚傳統美德國旗下講話稿范文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媽媽經常對我說,做人必須要從:“禮”“德”開始,如果做人做不到文明禮節,做不到以德優先,那就做不好人。
小時候的我并不知道什么叫美德,見了爺爺奶奶不經常問好,和小朋友相處不懂得寬容,上了幼兒園后,老師第一堂的課講的就是讓我們懂禮貌,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一個懂事的小朋友。慢慢地我開始懂事了,開始幫老師掃地了,開始幫老師收拾碗筷了,開始和小朋友互相關愛了,出門見了長輩也懂禮貌了,成為一個文明的小朋友了。
上小學了,在教室里的第一堂課,班主任也對我們進行了文明禮儀教育,教育我們同學之間要友好相處、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鼓勵。我從那開始一點點學著做一位文明的小學生,做一名出色的少先隊員了。
時間已慢慢地走過,轉眼間我已經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我已經能從身邊的事感覺到文明禮德是怎樣做的了。比如說在我上學的路上,常過的十字路口處,經常會看見闖紅燈的行人,我也經常說這些人的素質低,這時候媽媽就會告訴我:“禮德從自己做起,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你看和我們一起等綠燈的行人不都是文明的人嗎,不文明的人還是少數的,只要大家共同做好自己,相信那一小部分也會慢慢變成文明人的”。我開始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不闖紅燈做起,做一個文明的人。
在學校里,有一些不講文明的同學經常亂扔奶盒、垃圾,讓一些室外衛生員增加了許多的麻煩,在老師增添了許多衛生檢查員后,同學之間互相提醒,互相監督。學校里出現了許多文明小天使,他們主動地在學校各個角落里撿垃圾,以自己的行動讓更多的同學們參于這項活動,現在亂扔垃圾的同學越來越少,校園里也變得比以前干凈了。
這次五一,我出門去爬泰山,在高速公路上,見到有些人從車窗里亂扔拉圾。這個現象可真不好,真想告訴那些人,這樣做是不文明的,你干凈自己的同時,卻破壞了環境,還有可能造成。爬到泰山頂端的時候,我看到山頂上有許許多的垃圾,到處都是。這些垃圾有可能讓人摔跤、跌倒,我還看見有些人邊吃邊扔,真讓人氣憤。同時我還看到反的一方面,有人正在忙碌地撿著垃圾,還把垃圾分裝在各個不同的袋子里,背到山角下去賣。想想,平常我們見到這些人都把他們稱為“買破爛的”都有點看不起它們。今天看到他們的行為,我有點感動,還真佩服他們。山這么高,這么陡,我空身爬上來就花了四個小時,而且累得大汗淋淋,還說絕不來爬第二次了,想想他們,他們為了生活可能天天要來爬,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為景區做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可稱上是光榮的“文明衛士”。他們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和好朋友把我們的垃圾背下了山,并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參于進來,做到文明從小事做起。
文明常常在我們身邊,從小事做起,堅持一直做下去,慢慢地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文明的小學生,和更多的人創造一個文明社會。
2024年尊老敬老弘揚傳統美德國旗下講話稿范文 篇5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周易·大傳》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同學們談談。
一、奮發、立志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說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系,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的《沁園春·長沙》 ,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并為之奮斗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云。
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中流擊水,奮發圖強。
二 勤學、好問
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 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
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并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三 “百善孝為先”,也難怪這中華民族聰慧的人民會把孝這一美德提到八個字的首位!這很有講究,不過這也很實際,做人首先應當懂得尊敬、孝順父母長輩!當然,盡孝也并不僅僅在物質上。父母的養育之恩、親人的關切之情,我們的“寸草心”僅用物質,又何以能報答?也許一點精神上的安慰,也會讓疼愛我們的父母親人開心不己!而身為學生的我們,又如何在精神上給父母長輩安慰呢?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電扇的涼風為我們消去襲來的熱流,我們在感到一絲滿足的時候,此刻的父母,也許正在灼熱的太陽下,為我們賺取那一筆一筆的學費、生活費!當我們圍在餐桌旁,噴香的飯菜勾起我們的食欲,可口的飲料為我們消去渴燥,可曾想過,此刻父母正在干嘛!。
四 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 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奮發、立志,勤學、好問 ,勤儉、廉正,敬長、知禮,孝敬父母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2024年尊老敬老弘揚傳統美德國旗下講話稿范文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弘揚傳統美德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弘揚傳統美德》。
首先說熱愛勞動是一種美德。
同學們,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這里我要說,勞動教育是人生必修課,良好的勞動習慣對于我們少年兒童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一個孩子,如果不愛勞動,自然就缺乏勞動的體驗。說實話,同學們之中誰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涵義?你們能體會到爸爸媽媽賺錢的不容易嗎?要知道我們每天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爸爸和媽媽用勞動換來的呀! 勞動的過程也是實踐的過程,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用和創造;如果我們沒有好的勞動習慣,我們學到的知識就難以運用到生活中去,更談不上應用和創造了;同時,勞動對于培養每個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發現:兒童勞動時間越長,獨立性越強;兒童從事勞動的時間越長,越有利于形成勤勞節儉的好品德。專家們分析說,讓孩子從小生活自理,可以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珍重家庭親情、尊重他人等品質,我們長大以后自然比那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更有出息。這一調查結果證實了,勞動與孩子成才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我們要熱愛勞動,就需要把勞動變成一種習慣,如果養成了這種好習慣,勞動就成了一個愉快而自然的過程。經過老師們的了解與調查,不少同學經常在家幫助父母干家務,做一些象洗衣服、刷碗、摘菜、買東西、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等一些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同學老師或父母偶爾支使干點活、馬上小嘴撅起老高的現象。
同學們,上帝為我們創造大腦,是要我們靠自己的本事生存;上帝賦予我們雙手,是要我們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勞動增長見識,勞動是快樂的。我們要時刻牢記“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我們要持之以恒,真正從內心把勞動當做自己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來看待。相信,只要大家愿意去做,一定能從勞動中獲得許多快樂,同時也獲 得許多做人的道理。請同學們記住:熱愛勞動是一種美德。
接著說感恩父母是一種美德。
同學們,我們從哪里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當年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激動的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的時候,我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們長大了,應該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們,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給了我們前行的原動力,使我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里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血濃于水,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它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然而,同學們,你們捫心自問:你們對父母的掛念有多少?你們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么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感恩是一種對愛的追求,對善的堅守,對生命的尊重,對責任的執著!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常懷一份感恩之情,它會讓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奮勇前進,它會讓我們的生活灑滿溫暖的陽光。
再說說尊敬師長是一種美德。
老師,多么神圣的字眼。這個名字賦予我們的實在太多太多每個人的成長和成才,都離不開老師的培養;社會的每一點進步和更新,無不飽含著老師的辛勞和奉獻。解決疑難,教師是書;傳遞文明,教師是橋;科教興國,教師是帆。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我們的每一點進步,每一份成功,無不浸透了老師們的心血與汗水,無不來源于老師們的栽培與辛苦。
萬里春風催桃李,一腔熱血育新人。對老師的辛勤勞動,人們總是用動人的詩句來表達自己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贊美。在我們的心目中,老師是美麗、淳樸、善良的愛心使者,她把自己的愛無私地奉獻給我們每個人;老師像慈愛的母親,用溫暖的臂膀擁抱著我們;老師像辛勤的園丁,用甘甜的雨露滋潤著我們;老師像一塊塊鋪路石,用自己的青春年華為我們鋪墊著一條成長的道路。
人說春蠶到死絲方盡,您——偉大的老師,您的愛,如陽光一般溫暖,如春風一般和煦,如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細致而溫暖;您的愛,高潔而偉大!此刻,我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千言萬語無法深深表達我們的感激,萬語千言訴說不盡我們心中對您的愛!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愿我們學生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封表露自己感激之情的親筆信、一個賀卡、黑板上一句祝福的話、講臺上一支鮮花或一杯茶、一個祝福老師的電子郵件帶給老師的快樂和欣慰的感受。
同學們,尊敬師長、感恩父母、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重要的內容,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弘揚傳統美德,請從尊敬師長、感恩父母、熱愛勞動做起。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2024年尊老敬老弘揚傳統美德國旗下講話稿范文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美德就像一朵花,美德少年人人夸,我們要多幫助別人,做一個美德好少年。
美的標準是什么?善良、樸實。而美德又意味著什么?至善和博大。一個人有了才能而且努力,還要修養濃厚的美德,不嬌不吝。
記得有一次,我邊哼著歌,邊走在上學的路上,突然之間,一位阿姨闖入了我的視線。那位阿姨左望右望的,像小偷似的,手里還拿著一張皺皺的紙。“小妹妹,你知道培正中學在哪嗎?”那位阿姨“刷”的一下走了過來。我看著阿姨好像很急似的,回過神來,馬上告訴她了。“阿姨,你只要一直走,走到前面那個十字路口右轉就是了。”“謝謝你啊,小妹妹,你真乖,我先走了啊!”當阿姨走了幾步之后,我又想起來了:做好事做到底嘛,阿姨人生地不熟,要不要把她帶到去培正中學呢?我又馬上追了阿姨,問她一句:“阿姨,要我帶你去嗎?”那位阿姨馬上笑了起來,讓人感覺到很溫暖。“上學去吧,小妹妹,我自己去吧。!”……我第一次體會到助人為樂的意思,第一次發自內心的快樂。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溫暖啊!
名譽和美德是心靈的裝飾,如要沒有它,那肉體雖然真美,也不應該認為美。我們應該注重內在的美,而不應該去注重外表的美。
我一定要做一個美德好少年,給小的同學做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