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尊重國旗下講話稿(通用6篇)
學會尊重國旗下講話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勇氣演講團成員劉曉萍,來自高一(21)班,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學會尊重》。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要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的文明程度,主要是要衡量它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做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際交往中,自己待人,待事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在尊重他人這方面,我國的周恩來總理就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周恩來總理為了黨和國家的前途。毫無保留的獻出了自己畢生的精力,但他對別人為自己付出的,哪怕是微小的勞動都非常尊重,服務員給他端水送東西。他或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站起來,雙手接過去;或是微笑朝服務員點頭表示謝意,有時身邊的工作人員在門口與總理相遇,立即停步讓總理先走。總理卻總是含笑擺擺手,堅持讓工作人員先走,周總理外出視察工作,當離開一個地方的時候,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務員等一一握手,親切的對大家說:“辛苦了”并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更感人的是周總理在彌留之際,仍不忘向守護他的醫務人員致謝。周總理就是尊重他人,所以他的一生都被人們所愛戴。
尊重他人也體現在儀表和言行舉止中,我們在觀看演出時,演員們總要精心準備一番,畫上妝容,大概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么他們要裝扮呢?其實,演員們之所以上妝,是因為這樣是對評委、觀眾的尊重,衣著整潔、樸素大方,語言親切,舉止文明,這既體現了一個人自身的修養,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請得臥龍出山,商得天下大計,楊時程門立雪,只為不打擾老師休息。最終,老師被楊時的品質所感動,成為了他的老師,因此看來,尊重是多么重要,即給他人以自尊的信,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當你尊重別人時,別人才會尊重你,但是,尊重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所忽略、所遺忘。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發揚尊重他人的美德,有了尊重,同樣的天空會變得更加蔚然,同樣的陽光會變得更加燦爛。二中會變得更加美麗和諧。
學會尊重國旗下講話稿 篇2
以往聽說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個位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將10元錢塞到賣鉛筆人的手中,然后頭也不會地走開了。走了沒以幾步,他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于是連忙回到來,并抱歉地解釋說自我忘了取筆,期望不要介意。最終,他鄭重其事地說:“你和我一樣,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個商貿云集、熱烈隆重的社交場合,一位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推銷商迎上這位商人,不無感激地自我介紹道:“您可能早已忘記我了,而我也不明白您的名字,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給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向覺得自我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您親口對我說,我和您一樣都是商人為止。”
沒想到商這么一句簡簡單單的話,竟使一個不無自卑的人頓然樹立起了自尊,使一個處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這種自尊與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我的價值和優勢,最終經過努力獲得了成功。不難想象,倘若當初沒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勵的話,縱然給他幾千元也無濟于事,斷不會出現從自認乞丐到自信自強的巨變。這就是尊重,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是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對別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審神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悄一顧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別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我,我們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假如自我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們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應有的尊重。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必然會以平等的心態、平常的心境、平靜的心境,去應對所有事業的上的強者與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運者與不幸者。
尊重,是一縷春風、一泓清泉、一顆給人溫暖的舒心丸、一劑催人奮進的強心劑。它常常與真誠、謙遜、寬容、贊賞、善于良、友愛相得益彰,與虛偽、狂妄、苛刻、嘲諷、兇惡、勢利水火不容。給成功的人以尊重,證明了自我對別人成功的敬佩、贊美與追求;給失敗的人以尊重,證明了自我對別人失敗后的同情、安慰與鼓勵。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間的真情在,就有未來的期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繼續奮進,就有失敗后的東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沒有原則的謙價奉迎,更不是沒有自尊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別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學會了如何尊重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尊重也是一門學問。學會了尊重別人,就學會了尊重自我,也就學會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義。
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地體味和摸索吧!
學會尊重國旗下講話稿 篇3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即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處于社會最低層的小人物。
記得多年前,我去一個商場買東西,走過一條馬路時,迎面飛來一頂帽子,就落在我的腳邊。那帽子看上去舊舊的,臟兮兮的,我看到對面一個拾荒老者正顫巍巍的試圖穿過馬路來拾他的帽子。我遲疑了一下,還是撿起那頂臟得要命的帽子,向對面晃了晃,示意我會拿給他。當我穿過馬路,把帽子交到那個老者手上的時候,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眼中的感激,也聽到他一連聲地對我說:“多謝你,小姑娘,你長命百歲!”。“小姑娘,你長命百歲”,這在一個拾荒者缺少詞匯的嘴里,可能是最真摯的感激和尊重了吧?
我不明白“尊重”一詞,究竟深藏了多少深情厚誼,但我由此明白了,一個人、一個生活在凡塵大千世界中的人,不論你地位多么高或多么卑微,只要你尊重了別人,別人就必須會以百倍的尊重來回報你。這,就是以心換心,這,就是做人該具備的最起碼的品德吧?
世界是龐大的,相似的人很多,可是完全相同的人是沒有的,社會各層次的人,因為各自的經歷不一樣,性格不一樣,價值取向不一樣,受社會影響不一樣,接觸的人群不一樣,所以,對尊重的理解也會各不相同。
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只顧了尊重比自我地位高的人,而忽略了細枝末節,忽略了小的方面,殊不知,世間的萬物都是流動的,都不會一成不變,也許某一天,那個拾荒者變成了你的上司,也許某一天,你的上司變成了拾荒者……
“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不僅僅會尊重自我的上司和父母,更會懂得尊重自我的下屬和身邊每一個地位卑微的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從別人的優點中吸取精華,從別人的缺點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何嘗不是一種領悟和提高的過程?
尊重別人不僅僅體此刻語言上,更要體此刻行動中。尊重別人需要真心實意,不是虛情假意。尊重別人,需要用一顆真心去感染對方,帶給對方歡樂。那么,從中獲得歡樂的又何嘗不是自我呢?
讓我們用原本清純的本質,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吧,學會尊重別人,為自我的生命增加彈性和厚度,別人,也才會更尊重你。
尊重了別人,也是尊重了你自我!
學會尊重國旗下講話稿 篇4
它與真誠、謙遜、寬容、贊賞、善良相得益彰,與虛偽、狂妄、刻薄、嘲諷、兇惡、水火不容。給成功的人以尊重,表達了對成功者的敬佩與追求;給失敗的人以尊重,表達了對失敗者的同情鼓勵。這,就是尊重。
一個位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生憐憫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將10元錢塞到這個人的手中。走了沒幾步,他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于是連忙回到來,并抱歉地解釋說自我忘了取筆,期望不要介意。最終,他鄭重其事地說:“你和我一樣,都是商人。”
兩年之后,在一個熱鬧的市場,一位身著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推銷商迎上這位商人,感激地自我介紹道:“您可能早已忘記我了,而我也不明白您的名字,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給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向覺得自我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您親口對我說,我和您一樣都是商人為止。”
沒想到商這么一句簡簡單單的話,竟使一個自卑的人樹立起了自尊,使一個處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這種自尊與自信,才使他看到了真實的自我,并經過不懈的努力創造了今日的自我。這,就是尊重。
這個乞丐似的鉛筆推銷員得到別人的尊重是偶然的。然而,僅有你真心的將尊重給予別人,你得到別人的尊重才是必然的:
有一位當上經理的成功女經理這樣講述她的故事:若干年前,她只是某家企業的小員工,收入很低,可是她的兒子卻要求為其買一個足球。而對于這個連溫飽都困難的家庭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不久她的上司得知此事,親手送給母親一個嶄新的足球,并對她說:“雖然我們不能付給你更高的報酬,但你在我們心目中的位置很重要。”她為這番充滿了尊重的話而感動,從此,把自我的全部聰明才智奉獻給了這家企業,并最終當上了經理。這,就是尊重。
任何人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敬仰比我們某些方面“高”的人,也沒有資格用不屑一顧的神情去嘲笑比我們某些方面“低”的人。我們不能用傲慢和不懈去傷害別人的自尊,也不能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應有的尊重。一個真正值得人們尊重的人,必然會以平等的心態、平常的心境、平靜的心靈,去應對這個雜亂的世界。
這,就是尊重。
學會尊重國旗下講話稿 篇5
都流傳一個廣告語:“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此刻社會,許多人都把金錢看得很重,但有一個靠賣菜維持生計的老爺爺卻從不貪財,這種精神真可貴呀!
我家小區門口有一個嘈雜的菜場,整天都是吵吵的叫賣聲,但在菜場的一角有一個安靜的攤位,攤主是一個慈祥的老人,60多歲了但還是一頭黑發,黝黑的臉,硬朗的腰板,一張永遠充滿笑容的臉,他,就是我尊重的人。
記得去年暑假的上午,媽媽給我20元錢去買菜。我不喜歡亂哄哄的地方,看見這位老爺爺這兒很安靜,便到他這兒來買菜。
老爺爺悠閑地倚在長椅上,曬著暖和的太陽,笑嘻嘻地瞇著眼睛,嘴里不明白在哼唱著什么小曲。看見我來了,便問:“孩子,要買些什么菜呀?”
“老爺爺,我要二斤西紅柿,二斤小青菜和二斤土豆。”老爺爺給我稱好了紅通通的西紅柿,綠油油的小青菜和土黃色的土豆。“一共12元。”老爺爺對我說。
我付給他20元,他找回零錢,我拿起零錢看也沒看便走了。走在路上,我數了一下手中的錢,咦?怎樣僅有7。5元?少找了0。5元!可能是老爺爺把5角當1元找了或者是我忘拿了,不就是5角嗎?人家賣菜本來就不容易,就不去要了吧!我不默默地想。
這時,一個沉重的聲音喊道:“小姑娘,你5角錢沒拿。”竟然是那位老爺爺。老爺爺將錢遞給我,我感激地說:“老爺爺,5角錢還值得您專門跑來遞給我?”老爺爺笑著說:“沒事,做什么事都要誠實嘛!”
我被老爺爺的話震住了。5角錢,老爺爺都專門遞給我,更何況他只是一個靠賣菜為生的老人。連他都這樣,那我們更要做一個誠實、拾金不昧的人。這5角錢在我手中也變得沉甸甸的了。
賣菜的老爺爺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人,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一個人。
學會尊重國旗下講話稿 篇6
尊重,是臉上一抹真誠的微笑;尊重,是在他人發表不一樣意見時的傾聽;尊重,是為別人付出的努力而鼓掌。尊重看上去,好像只是奉獻給身邊的人。
古人云:“尊人者,人尊之。”中國古時候就要以尊重他人作為道德的首要。在唐代詩人杜牧的《上李太尉論北邊事啟》:“敢以管見,上干尊重。”在漢朝陸賈的《新語·資質》有一段:“夫公卿之子弟,貴戚之黨友,雖無過人之才,然在尊重之位者,輔助者強,飾之者巧,靡不達也。”等等,都是教育我們要尊重別人。
我們大家從小就理解教育,在電視?書本上往往看到一些:“不要嘲笑殘疾人”此類的標語。在小的時候,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故事使我印象深刻:在美國,有一個頗有名望的富商在散步時,遇到一個骨瘦如柴的擺地攤賣舊書的年輕人,他縮著身子在寒風中啃著發霉的面包。富商憐憫地將8美元塞到年輕人手中,頭也不回地走了。沒走多遠,富商忽又回到,從地攤上撿了兩本舊書,并說:“對不起,我忘了取書。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兩年后,富商應邀參加一個慈善募捐會時,一位年輕書商緊握著他的手,感激地說:“我一向以為我這一生僅有擺攤乞討的命運,直到你親口對我說,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這才使我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創造了今日的業績……”不難想像,沒有那一句尊重鼓勵的話,這位富商當初即使給年輕人再多錢,年輕人也斷不會出現人生的巨變,這就是尊重!
尊重是一種大智慧,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尊重旁人與己的相同之處不難,得遇知音的興奮雀躍足夠掩住“尊重”那平實些微的光芒。難的是尊重旁人與己的相異之處。你認為吸煙有害健康且污染環境他卻將其視作一種調劑,他說人生要進取進取鮮活濃烈而你只求平淡安祥恬然舒適一輩子,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差異何止千千萬,尊重便是守著自我的人生信條而從客觀的角度用以欣賞的目光去看對方,并不苛求相同,而是正視相異。所以,懂得尊重旁人的人都參悟明了了人生的大智慧。所以姿態優雅舉止從容,因為有足夠的自信支撐自我也有足夠的寬容去審視旁人。所以會為旁人所尊重,因其身上所散發出的高貴又平和的氣息實在是讓人向往予人吸引。
當我們學會?懂得尊重別人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必將更加的和諧完美。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