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工商局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2003年以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和市工商局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進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三個意見”精神,把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緊緊圍繞以狠抓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積極創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寬松環境,取得一定的成效。
截止目前,我縣已注冊登記的非公有制經濟戶3648戶,投資總額28158萬元,從業人員9044人。其中:個體工商戶3540戶,投資總額20208萬元,從業人員5999人;私營企業108戶,投資總額7950萬元,從業人員3045人。2004年以來新發展個體工商戶615戶,投資總額418萬元,從業人員721人;新發展私營企業14戶,投資總額550萬元,從業人員180人。
一、幾點做法
1、加強政策宣傳,優化輿論環境。去年以來,我局共印發宣傳資料2000份,并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省、市、縣關于進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三個意見”精神,大力宣傳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推出了一批先進典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說服和引導群眾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提高了其社會和政治地位,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了我縣非公有制經濟大突破、大發展。
2、結合今年開展的行政效能建設,提高辦事效率,推行“一廳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我局向社會公開承諾: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保證私營企業在5個工商日內辦理完畢(法定時限為30日),個體工商戶在1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法定時限為30日)。同時改變監管方式,將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的年度驗照貼花,變集中辦理為滾動審驗,極大的方便了非公有制經濟戶申辦工商注冊登記事項。
3、放寬市場準入,放寬投資領域。對民營科技企業和從事農業種、養、加、儲、運的企業以及下崗失業人員創辦的個體私營企業,允許注冊資本分期注入,在首次注入資本不低于總額百分四十的情況下,可辦理營業執照,同時其余部分可在一年內補齊。除特種行業和專營行業外,非公有制企業原則上按行業大類核定經營范圍,不再規定具體的經營項目,經營方式由企業自主選擇。同時,除國家法律法規明確禁止或限制的領域外,所有競爭性領域和對外資開放的領域,一律對非公有制企業開放。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加快進入城鄉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旅游和我國政府承諾對外資開放的金融、保險、電信等領域。
4、實行“外來投資企業特別服務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老、弱、病、殘申請從事個體經營的實施“陽光工程”。對外來投資企業,可享受如下優惠與服務:免費咨詢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及信息查詢;對不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資源的專項審批項目可先注冊,后限期規范;申請登記注冊材料齊全的當天辦理;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以及無環境污染的行為,按規費征收標準減征百分之六十,對從事其它行業的減征百分之四十;免收合同文本費及鑒證費;免收消協、私協會費;工商部門在巡查監管中發現違法行為,實行法律、法規宣傳并書面通知限期糾正,對在限期內糾正的免于行政處罰。去年以來,我局共對外來投資企業減免收費18000元,對171戶下崗失業人員申請從事個體經營的不折不扣地落實優惠政策,對23戶老、弱、病、殘從事個體經營的實行“陽光工程”,共減免收費1758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