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局局長在全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
各位領導、同志們:
正當農口上下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按照去年全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和奮斗目標,安排部署今年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時刻,今天,市委在這里舉行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座談會,專題研究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這充分體現了市委對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農口上下無不感到歡欣鼓舞,更加堅定了我們工作的決心和信心。這次會議,對于我們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搞好“三農”工作,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會議要求,下面,我就2004年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做簡要匯報,并針對這次會議討論的主題,就加快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建議,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正確認識和把握形勢,進一步增強加快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年,也是城鄉一體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口上下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省委8號文件精神,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總攬全局,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為主題,以發展“兩品一游”農業為重點,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進一步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使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78億元,同比增長 ;農業增加值1億元,同比增長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07元,凈增608元,增長 ,首次排在了全省第一位。總的來看,2004年我市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民收入穩步增加,農村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呈現出許多喜人景象。這種好的形勢,是多年努力、來之不易的,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農口上下和三鎮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認真分析和準確把握當前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所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充分認識到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奮斗目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從目前來看:一是農民收入雖然增幅較大,但增收渠道不寬,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總量偏小,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不強。當前,農民依靠一產業增收的空間不斷縮小,洋蔥等畝收入在2000元以上“雙千元田”作物種植面積已占到全市總耕地面積的近60%,以家庭養殖為主的“萬元院”達到50%左右,就目前的生產條件和水平,依靠農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大的突破困難較大。況且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407元中,來自于一產業的收入已經占到64.5%。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前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到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8000元,這就意味著從現在開始,農民必須人均每年增收600元。但是,從我市實際情況來看,農村來自二三產業的收入僅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5.5%,農民的非農業收入與城郊型農村的實際不相適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少,實力弱,帶動能力不強,農產品深加工不夠,生產基地規模小,缺少知名品牌和拳頭產品。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不高,規避風險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較弱。二是結構調整雖然不斷深化,但調整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無論是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還是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調整都比較緩慢,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這幾年的調整,很大的程度上是種植業內部結構的調整,畜牧業盡管有了大的發展,但仍然停留在老的品種上,效益差,沒有形成產業內部調整的核心,農業還只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且農產品品種單一,不適應市場日益多樣化、優質化和精細化的需求。一旦遇到市場風險,將直接影響到農民的增收。由于農村非農產業發展水平不高,農民多渠道擴大就業和增加收入的需要不能滿足,同時農民培訓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農民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民的增收。三是城鄉一體化建設投入雖然增加較多,但基礎設施薄弱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城鄉一體化建設還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近年來,通過實施城鄉一體化建設重點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從總體來看,農村道路建設、鎮區建設、水利建設、生態環境建設以及農村社會事業包括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硬件設施和服務管理水平遠遠落后于城市,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相對滯后,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農民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水平與城市化的標準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隨著鎮財政體制改革、農業稅全面免征,各鎮基建項目資金日益缺乏,這些與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3——5年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目標差距較大。四是科技服務工作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鎮村管理和服務職能雖然有了較大的轉變,但是提供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與農村生產力水平、農村發展要求不相協調。主要表現在農技部門和科技人員服務“三農”的積極性、主動性還不高,業務技能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業、農村發展的需要。由于經費短缺,我市農業科技部門現有的儀器設備少而陳舊,技術人員外出學習培訓機會少,致使一些化驗工作無法開展,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受到制約,技術人員知識更新速度慢,技術服務工作滯后于形勢發展的需要。同時,部分基層干部傳統的小農業管理思維與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不相適應,重管理輕服務的思維定勢還沒有根本打破,部分鎮村組干部發展競爭意識不強,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不高、點子不新、措施不多,對農民致富后的消費問題引導不夠,特別是稅費改革后,村組干部減少24%,加之工資報酬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對村民的服務,致使部分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不快,村集體積累薄弱,發展后勁不足,不適應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