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公路運輸企業的最佳出路
在商業領域里,近年來我國商業零售業趨向大形化和連鎖式經營,實行連鎖式經營的關鍵是建立配送中心,實行商品的統一采購、統一訂貨、統一配送和統一管理。目前這些商店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廠家配送少、社會配送體系尚未形成、店內自行配送投資大。在這種情況下,運輸企業應該力爭融入進去,發揮自己的長處,以運輸為本,向“配送”服務轉化。
隨著制造業對物流管理的重視,一些制造生產企業開始轉向尋求“資源外購”,由專業運輸企業為其生產的產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運輸和組織配送服務。毫無疑問,隨著市場的完善,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和專業化運作的發展,這種狀況必將加快運輸的改變。運輸企業可以圍繞制造企業的物流系統提供自己的服務。
三、配送中心做為物流中心中的一種主要形式,有的是完全承擔送貨,有的是利用社會運輸企業完成送貨。從我國國情來看,運輸企業融入物流,發展物流服務,建立社會化的“配送中心”,還有待進一步調整。
1、通過競爭、兼并和強強聯合,建立運輸企業聯盟,集中力量,提高運輸裝備技術水平,加快公路貨運車輛的更新換代,大力發展專業化運輸。充分利用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建立快速化、專業化、大型化的現代化綜合運輸服務系統。
2、提高服務意識,和盡可能多的批發零售業、制造業建立供應鏈聯盟 , 融入現代物流系統。深入了解聯盟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情況 , 對供應鏈聯盟企業實行小批量、準時化、標準化的到位配送 , 減少供應鏈聯盟企業的物流資金占用 , 將工作做到供應鏈聯盟企業離開你的服務 , 生產經營成本就會上升的地步 , 實現供應鏈內的 “多贏”。
3. 建立自己的服務標準 , 形成自身特色 , 樹立品牌效應 , 擴大知名度 , 做到社會各企業與自己打交道放心、得利的效果。
總之,運輸企業一定要有“物流”的意識和能力,才能不斷發現和開辟新的服務領域,運輸企業也不再僅僅是只能提供單純運輸服務的公司,而是變成了能越來越多提供多種服務的物流服務公司,滿足社會需求的能力越來越大,因此,社會營業性專業運輸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 駱溫平,《第三方物流供應者的研究》,1998.5.
2、 王之泰,《現代物流學》,中國物資出版社,1995.5.
3、 唐納德 j鮑爾索克斯等著,林國龍、宋柏、沙梅譯,《物流管理-供應鏈過程的一體化》,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