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灌南縣農村勞動力輸出情況調查報告——發展勞務經濟 加快富民步伐
一、灌南縣概況
灌南縣位于連云港市的南大門,瀕臨黃海,四市交界,東與鹽城的響水相連,南與淮安的漣水接壤,西與宿遷的沭陽毗鄰。縣域總面積1041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246個村,72.9萬人,其中農村人口約55萬,農村勞動力30.9萬。農業資源比較豐富。境內河流縱橫,土壤肥沃,生態環境優良,是江蘇省生態農林業試驗示范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03年,該縣國內生產總值30億元,人均gdp4126元,財政收入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70元。
二、灌南縣勞務輸出工作的特點
2003年,該縣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503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3%,勞務收入在農民增收中的貢獻額越來越大。該縣始終把加快勞務輸出擺上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2003年勞務輸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勞務輸出總量不斷增加。縣鄉村各級對勞務輸出工作高度重視,加大勞務輸出工作力度。2003年,該縣輸出勞動力16.32萬人,較去年凈增3.99萬人,增長33.2%,勞務經濟在農民收入中比重由2002年的36.3%增加到50.3%。
(二)勞務輸出層次不斷提高。縣農辦、勞保局等單位狠抓農村勞動力致富技能培訓工作,加強組織協調。2003年,該縣由去年培訓農村勞動力2萬人增加到勞務技能培訓3.8萬人,培訓后就業率達90%。根據市場需求,該縣大力開展訂單培訓,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打造勞務輸出的行業品牌,在建筑、電動縫紉、家政、羊毛衫針織等行業上已經形成了有較強競爭力和較高知名度的勞務品牌,涌現了一批勞務輸出特色鄉鎮和特色村。
(三)南北協作不斷加快。充分利用南北掛鉤的有利條件,主動加強與蘇南掛鉤市太倉市的聯系和溝通,定期交流情況,在太倉市等勞務輸出集中地區派出專人成立勞務輸出辦事處,專門聯系協調勞務輸出工作。不斷加強與省市扶貧工作隊及后方單位的聯系,爭取他們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去年該縣在蘇南地區勞務輸出達4.88萬人,占該縣勞務輸出總量的40%。2003年與省委工作隊和太倉市密切合作,兩次組織太倉市多家企業和勞務輸出中介機構來該縣舉行集中招工現場會,現場招聘該縣農村勞動力800余人,南北勞務合作取得了很好效果。
(四)勞務輸出對農民增收的貢獻份額不斷加大。2003年該縣勞務收入8.35億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502元,占該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三、灌南縣勞務輸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雖然該縣勞務輸出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也存在勞務輸出規模還不大,整體水平還不高,發展空間還未充分利用等許多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
(一)有組織勞務輸出的比例較低。該縣2002年有組織勞務輸出2萬人左右,2003年有組織勞務輸出雖然有較快的增長,但有組織勞務輸出仍然只有3.5萬人,占該縣勞務輸出總量的22.5%。該縣勞務輸出仍然處于以自發性輸出為主的階段,自發輸出往往帶來輸出成本高、穩定性差、勞動待遇等權益得不到很好保障等問題。
(二)勞動力綜合素質比較低。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擇業觀念、技能素質諸多方面不能適應現代用工企業的需求,供需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據統計,該縣勞動力中目前勞動技能較差、沒有取得勞動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無技能級別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84.7%。農村勞動力既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二三產業就業,又加劇了低層次產業領域就業的過度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