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業化引領發展全局,推動市域經濟快速發展
以工業化引領發展全局,推動市域經濟快速發展
——市委書記電視專訪
近年來,沱江堅持以工業化引領發展全局,突出工業主導地位,抓項目,育骨干,建園區,大力推進產業化,增強了發展后勁,推動了市域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預計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可達到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6.4%;全市6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可完成工業總產值35億元,同比增長3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5億元,增長31.6%;完成財政收入3億元,同比增長15.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可完成1.36億元,增長1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150元,比上年增加10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到3650元,增長15.9%。
近年來,我們圍繞“工業立市、項目強市”,主要抓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科學謀劃發展思路,突出工業主導地位
認真分析沱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在全面分析把握市情的基礎上,我們把沱江放在湖北和三峽發展的整體框架中,充分利用臨近三峽三峽、區位交通便捷、工業用地條件好、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等優勢,堅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大力實施“工業立市、項目強市、環境興市、誠信建市、開放活市、法德治市”戰略,確立了把沱江建成湖北新興的工業強市、糧棉油等優質農產品生產大市、依托三峽的現代化衛星城市的奮斗目標。特別是針對沱江過去是農業大市、工業不發達的實際,通過集中力量推進項目建設,培植工業骨干,提高工業化水平;通過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工農聯動發展;通過農業大市向工業強市的轉變,以工業的發展強市富民。
二、培育壯大工業骨干,調整優化工業結構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重點,優化結構,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產品集中,不斷壯大工業骨干。
一是培植優勢產業,形成集約發展的產業群。大力實施“511”工程,重點扶持壯大食品釀造、化工、紡織、建材、電子材料5大支柱產業,大力培育化肥、水泥、優質米、優質棉產品 、優質白酒、啤酒、精煉食用油、高比容化成箔、高密度纖維板、高檔墻地磚、食品罐頭等11大類優質產品。初步形成了以沱江酒業、天頤食用油、鴻新食品、隆華食品為代表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群,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4家;以湖北化肥、三寧、開元、香青為代表的化工產業群,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家;以奧美、穩健、朝陽、大江、帝元為代表的紡織產業群,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家;以亞泰、金泰、宏泰和助力、洪森為代表的建材產業群,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家;以南輝為代表的電子產業群快速成長,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家。
二是創新發展機制,做大做強骨干企業。近幾年來,我們對409家市屬國有集體企業徹底推進以產權制度和勞動用工制度為重點的民營化改革,在改制過程中因企制宜實行“三個一批”,即依法破產,盤活一批;股份改造,轉讓一批;賣斷產權,出售一批。國有骨干企業改制后,結束了過去徘徊不前的局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沱江酒業公司改制后近四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2.5%,2004年可實現銷售收入7.2億元、利稅1.45億元,綜合實力連續三年進入全國白酒行業前十強;今年正在實施的1萬噸優質沱江大曲擴建工程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過10億元、利稅過2億元。三寧公司改制后企業積累全部投入發展,每年技改投入在3000萬元以上,今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3億元、利稅2200萬元,分別增長35.3%、33.3%。助力公司改制后先后在監利、重慶等6地投資辦廠,已形成年產150萬噸水泥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