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社區教育,建設現代生活
2)寓教于學,寓教于樂,學有所樂,提高生活質量
文化休閑教育是受社區全體居民歡迎的活動,不論社區教育進入何種階段,學習化社區達到何種程度,社區文化休閑教育活動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大眾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標志之一。社區成員雖分屬不同的階層、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但是提高生活質量、愉快生活是其共同心愿,青山區社區學校有針對性的、娛樂性的、寓教于樂的非正規教育形式和科學、規范的教育形式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求樂求知、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需求,從而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廣大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熱情,增強了社區教育的影響力和教育效果。
3)促進居民崇尚文明,熱愛知識,利于學習型社區建設
青山區以社區教育為載體,以知識科學健康文化娛樂為導向,營造學習氛圍,根據人們衣食住行、優生優育,職業技能、閑暇娛樂、衛生保健等多方面多層次需求,依托社區學校有計劃地開展“五進社區”?的活動,引導居民熱愛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覺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將知識和科技融入生活,提高個人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學習化家庭、學習化門棟、學習化社區建設。
4)增強社區凝聚力,促進人的民主意識的發展與社區發展的互動。
貼緊需求,貼近生活的社區教育,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居民突破傳統生活空間和封閉的生活方式,走出家門,走出門棟,走進人群,融入社區,以集體娛樂和學習活動為紐帶,在學習中交往,在娛樂中溝通。同時,開辟廣泛的民主渠道,如通過報紙、電臺、電視臺、青山社區教育學院網站論壇等現代化通訊手段,廣泛宣傳政府開展社區教育的主張,深入到群眾中去談心、對話,及時了解民意,傾聽建議,使社區教育有效地為居民服務,從而增強了人們對本社區的認同感、歸依感、責任感。青山121社區在開展社區教育短短幾年中,盡管社區成員貧富不一,追求各異,但通過多種形式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教化,居民的主體意識、社區自治意識明顯增強,逐步形成了“博愛,誠信,互助,寬容”的社區精神,成為營造文明、健康、寧靜、祥和的121社區生活環境的良好思想基礎,也是121社區可持續發展的靈魂和動力。青山121社區教育的實踐被海峽兩岸三地的專家稱為“社區教育的典范”。2003年12月武漢市青山區光榮地被確定為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
人才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和自我提高的過程,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據有關資料報道,德國有36%的家庭平均訂閱報刊4份以上,每4個成年人中至少有一人在職業學校進修,他們以“一輩子都讀書”為榮。學習、培訓已經成為德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社會發展的內在力量,直接造就了德國發達的社會經濟。因此,我們要抓住機會,大力發展社區教育,并加以改革創新;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終身學習的教育制度;要充分調動學校和社會方方面面,尤其是社區和企業的積極性,積極地、科學地發展多層次、多類型和多形式的社區教育。
中華民族素有興學重教之傳統,正在走向強盛的現代中國人應當銘記先賢教誨,抖擻精神,融入到社區教育的大環境中,盡早將中國建設成學習型社會,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