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
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時期人民政協工作的客觀需要。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為人民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供了機遇,為廣大政協委員施展才干、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為政協工作探索新思路、開拓新局面提供了條件。政協工作要與時俱進,上臺階,上水平,就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不斷發展變化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深化對政協工作特點和規律的認識,探索政協履行職能的新途徑、新方法。
一、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必須確立科學的發展觀
學習是人民政協的傳統,也是政協的一項首要任務。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嶄新思維理念,其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好實踐,首先要學好理論,把握好精神實質。用科學發展觀統一好政協委員的思想,使每個委員能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深刻理解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要發展、為什么發展和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從而在履行職能、發揮作用中更多更好地建言獻策、參政議政。
科學發展觀,從本質上說,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發展觀。它是在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情況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根據中國實際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提出來的,切合當代世界發展趨勢的一種新的發展觀。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說:“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是2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的總結,是戰勝‘非典’疫情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也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20多年改革開放啟示我們: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不是單純追求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而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僅要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且要有利于全面體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要求,實現社會和諧和全面進步。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包含以下方面: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 放,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即"五個統籌"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證世代永續發展下去。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促進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的;保持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重要體現;實行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我們黨對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