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
第六,關于學習問題
我們在前面所講到的思想意識,觀念的進一步提高,都有賴于學習。這一次先進性教育活動就是一次最好的機會。我想,我們的先進性教育除了按照區黨委、市委和縣委的布置以外,最關鍵就是要聯系實際,聯系我們的思想意識方面的差距,聯系我們工作目標實現中碰到的阻力和困難,聯系我們加快發展,尤其是加快經濟發展的實際來學習。沒有很多深奧的道理,但是又不等于不學習。我們聯系自己在工作實際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帶著問題,有針對性的學習。我想通過半年的先進性教育,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當然,這一期先進性教育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我相信通過這一次教育活動,會有一個大的提高,從而促進我們的各項工作,最終達到我們的目的。學習、教育只是一種手段,提高思想意識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目的。就像磨刀,最后是為了砍柴一樣,因此,我們要聯系實際地去學習,邊學邊改,學以致用,通過學習,解決一些存在的問題,促進工作。
三、解決發展思路問題
第一,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
一是科學的發展觀, 科學的發展觀內容很多,根據陽朔的實際,我認為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首要的是要解決一個實實在在的發展問題,而不是虛的發展,不是數字上的發展。第二個問題就是要可持續地發展,而不是因為眼前的發展,而影響和損害今后的長遠的發展。另一方面是正確的政績觀的問題,我們追求的是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實惠的政績,而不是為了追求領導者個人或者班子的升遷的政績。我們追求的是離任的時候對得起老百姓、對得起上級組織這樣的政績。有了正確的政績觀的指導,干起工作來才不是圖虛,不要為了追求一時的政績,把一些基礎的、基本的東西去掉了,所以正確的政績觀講起來容易,要真正堅持、要真正做到還真不容易。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我們就是要不斷學習,要正確地對待自己的職位,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崗位,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升遷、個人的發展,只有這種心態,做起工作來才從容,才不會出問題。
第二,統籌三產協調發展
三產就是農業、工業、第三產業。在陽朔來說,我們怎么統籌?第一產業,最重要。一產雖然對財政貢獻小,但對社會貢獻大,一產穩定發展,能解決全縣80%的人生活就業問題,對社會穩定的作用是巨大的。各級領導干部對此要有足夠的認識,下大力氣抓好農業和農村工作。首先要調整種植結構,在保證口糧自給的前提下,增加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目前,我縣有水果面積25萬畝,其中掛果面積13萬畝,如果發展得好,這是一筆大財富。如白沙的古板村,全村約2500人,2004年金桔掛果面積3500多畝,人均擁有果樹1畝多,人均純收入就有1萬多元。其次是調整養殖結構,我們要繼續加大對二元雜豬、三元雜豬、土雞等等養殖項目的發展。最后是發展其它農業項目。但是,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非農化。第二產業是工業。工業的“短腿”問題,大家都知道,關鍵是如何搞?工業發展問題要以辯證的觀點去思考,要結合實際去抓。根據我縣的實際,我們要著重發展一些科技型、勞動密集型、環保型的項目,如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制衣、制鞋業及特色旅游紀念品、工藝品生產等勞動密集型的工業,這是我們的發展方向。以旅游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是我們的優勢,旅游資源是我們擁有獨特的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去年,桂林市旅游是恢復性的增長,而陽朔是創歷史新高,旅游人數由原來的280萬,增長到去年的320萬,旅游收入由上年的2.4億元到去年已突破4億元,留宿人數由20多萬增長到了50多萬。旅游發展的同時,還帶動了我們的交通、通訊、旅館、餐飲等一系列的行業發展,也拉動了農業的發展。這就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一優勢不能丟,今后還要進一步利用這一優勢發展我縣經濟。目前,我們三產的結構是:農業第一產業占42%,第二產業占22%,第三產業占36%;而在一些發達的國家,第一產業大概占10%左右,第三產業占50%左右是比較合理的,可見我們的差別非常大,我們的工作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