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綠色食品加工推廣技術項目建議書
二、基地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
1、地理位置與社會經濟條件
天全縣位于四川盆地西緣,二郎山東麓,屬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實施范圍。全縣管轄23個鄉(鎮),幅員面積240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總面積270萬畝,森林覆蓋率59.5%,2003年農民人均收入2212元,縣財政收入4778萬元。全縣境內地貌均屬山地地形,海拔600-5150米不等,呈西高東低狀,相對高差大。全縣總人口14.2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3萬人,農村勞動力6萬人。兩大工程實施以來,全縣有著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為建設生態經濟產業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環境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條件。
2、氣候與資源優勢
我縣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15.1 °c,年日照氣溫860小時,年降水量1736mm,無霜期262天,中、低山土壤為山地黃壤,土層深厚、肥沃,土壤ph值為5.5~6.5,境內中低山土壤、水熱、植被等資源條件非常適宜栽竹。現生長有慈竹、楠竹、水竹、白夾竹等竹林約10萬畝,據調查,我縣具有千畝以上竹林基地15處,品種主要有楠竹、雜交竹和本地慈竹,在海拔1400米處楠竹生長良好,紫石鄉小仁煙村1986年栽植的楠竹胸徑達15.7cm,竹桿挺拔,單株重達75斤。仁義鄉溪口村2000年3月栽植的麻竹3年平均胸徑達13cm,單株重達73斤。2000年在河源鄉、思經鄉等地栽植的雜交竹水土適合,生長好,見效快,已逐步進入采伐期。因此我縣發展竹產業具有十分良好的氣候與資源優勢。
3、縣委、政府重視竹產業的發展。
縣委、政府把竹產業作為我縣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從2000年開始至今已發展竹林面積23萬畝,其中雜交竹5.3萬畝,為我縣雜交竹筍用示范林基地建設提供了領導支撐。
4、有龍頭企業的帶動。
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天全林業公司,在天全縣建立以生產筍子加工為主的“四川省二郎山森林蔬菜公司”,占地面積50畝,年生產加工能力2萬噸,為雜交竹筍的加工生產和銷售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5、有科研成果的支撐。
雜交竹筍按照一般性的常規加工技術加工,其筍略帶苦味,但“四川省二郎山森林蔬菜公司”在四川大學食品學院的專家、教授幫助下,已攻克該難題,生產出了色鮮味美的雜交竹筍食品。
三、施工方案的基本思路
1、總體規劃及建設布局
我縣雜交竹筍用示范林基地建設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竹”的原則,根據氣候、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具體情況,布局以低山為主,主要設計5個示范點,建設總規模1500畝,具體安排為:思經鄉燕頂灣1000畝,城廂鎮落西山200畝,小河鄉順河100畝,青石鄉壩窯100畝,始陽鎮箭桿坡100畝,5個示范點,共涉及1508農戶,人口6032人。
2、方案編制依據及建設原則
示范基地建設方案編制依據: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林業廳《2004年度省級財政林業示范基地建設項目指南》和天全縣林業發展總體規劃。
建設原則: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竹的原則,確定發展雜交竹筍用林,以科學的經營手段進行培育,使其最大限度發揮品種和生態經濟優勢,達到示范推廣和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的目的。
3、建設內容
雜交竹筍用示范林項目建設期為1年,從2004年至2005年3月止。
(1)示范林基地施工準備和工程進度如下:
j規劃設計:根據實際情況,縣林業局組織規劃設計小組于2004年1-2月份完成2個示范點的作業設計外、內業工作,并形成正式材料上報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