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綠色食品加工推廣技術項目建議書
五、產出預測及效益分析
1、產出預測
該生態經濟產業雜交竹筍用示范林建設項目實施3年便可投產,1500畝示范林基地投產后,可年產鮮竹筍750噸,按均價3000元/噸計算,年總產值可達225萬元。
2、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
我縣雜交竹筍用示范竹林基地建設項目從造林到成林總成本為 74.5 萬元,根據雜交竹筍產量和各自價格,估算在培育周期內年總產值可達225萬元,其中:稅費兩金總計67.5萬元。用總產值減去總成本和稅費、“兩金”,即為該項目的見效后第一年總利潤83萬元。按3年后投產計算,育林基金可增加45萬元/年,財政收入可增加36萬元/年。該示范基地建成后,種植戶戶平增收1492元,人平增收373元。同時,由于示范點的輻射,可帶動全縣28456戶農戶,11.2萬人,對5.4萬畝雜交竹實施集約化經營管護力度,年產雜交竹1.35萬噸,產值4050萬元,為全縣農村人口人平增收332元,企業在加工雜交竹筍的工程中既可幫助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每年還可創造上千萬元的加工利潤。更為重要的是它為我縣53000畝雜交竹的后期管理與發展提供了集約化經營管理模式,可見這1500畝雜交竹生態經濟產業基地建設的經濟效益是十分可觀的。
(2)生態效益
筍用示范竹林基地建設項目的建成可以增加我縣森林資源1500畝,從一定程度上調整了森林資源分布不均的格局,對林種結構、樹種結構和現實林分的質量都有很大的改觀。同時能起到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防止污染等作用。此外,對于減輕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災危害,維護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具有深遠的意義,起到巨大的生態保護作用。根據《水利經濟計算規范》,生態林每公頃每年保土量為51噸,蓄水量為2700噸。項目建成后,將增加保土量0.51萬噸/年,年總蓄水量將增加27萬噸/年,大大降低災害損失。另外,由于森林面積增加,為各種野生動物、鳥類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據有關資料介紹,森林直接生產效益與生態效益之比為1:2,森林的無形價值不遜于直接的經濟效益。
(3)社會效益
雜交竹筍用示范竹林基地建成后,對全縣、全市以至全省的雜交竹筍用林建設將起到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特別是對我縣已建5.3萬畝雜交竹的管護將起到示范和推動作用,加速“二郎山竹海”的建設步伐。優化了工程區的森林資源,推動了森林的永續利用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了林區的社會穩定。可增加森林資源以及大量的林下資源,支援了國家建設和城鄉人民的生活需要,又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生產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此外,項目的實施,需要勞動力1.0萬個工日,解決了鄉(鎮)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去向,增加了就業機會,這將對社會的穩定和繁榮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附件:
思經鄉燕頂灣1300畝雜交竹筍用示范林位置圖(一)
城廂鎮落西山200畝雜交竹筍用示范林位置圖 (二)
始陽鎮箭桿坡100畝雜交竹筍用示范林位置圖(三)
小河鄉順河100畝雜交竹筍用示范林位置圖(四)
青石鄉壩窯100畝雜交竹筍用示范林位置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