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城市社區工作(采訪稿提綱)
2、居干素質顯著提高。以第六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為契機,通過公招公選、聘用退休退養人員、有關單位選派等方式,配置居干220名,已有212名居干配備到位,平均年齡42.5歲,比上屆下降了3.3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8.7%,比上屆提高了28個百分點,居干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3、社區用房逐步改善。全區60個社區居委會中,有4個為村管理模式。據初步調查,其余56個社區中,基本達到社區用房老小區150平方米、新小區220平方米要求的有24家,占42.9%;其余32家社區用房都存在一定缺口,尤其是有3家居委會目前仍無辦公用房,占到5.4%。為不斷改善社區用房情況,我區正在針對社區缺房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想方設法解決這一難題。
4、服務網絡初步形成。目前全區開設各類服務網點518個,建成及在建的“星光計劃”項目20個,建立志愿者服務隊伍98支。城東街道自籌資金100多萬元建成紅楓老年公寓,吸引了70多位老人入住。
5、社區黨建得到強化。按照“一居一支”要求建立社區黨支部,并成立了6所社區黨校,籌資40萬元在每個街道都建立了黨員活動中心,同時,與市、區機關部門建立了35對黨組織“結對共建”對子。進一步完善黨組織規章制度,建立健全黨員基礎工作臺帳和工作檔案,依托黨組織積極開展貼近社區工作實際、富有成效的便民服務,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
推進社區建設,創新發展是關鍵
成績是肯定的,但也要看到我們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從中心城市發展角度來衡量,目前的社區工作較多地停留在縣級社區工作格局、運行機制和管理水平上,很難適應形勢任務發展的需要,必須以新的思路謀求社區建設的新發展。為此,今年下半年,我們把推進社區建設作為區委、區政府三項重點工作之一,在組織專門人員分赴無錫濱湖、常州鐘樓、鹽城亭湖、揚州廣陵等市區調研的基礎上,正在研究制定《關于加強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關于建立社區工作準入制度的意見》、《關于加強對社區專職工作者考核獎勵的意見》等9個政策性文件。本月上旬,我們還將召開全區社區建設工作大會,進行專題動員部署。下一階段,我們將堅持以創建“省級社區建設示范區”為目標,力爭在社區建設工作中取得五個方面的“突破”:
在夯實社區工作平臺上求突破。社區的辦公、活動用房是社區建設的載體和依托,沒有這個平臺,社區建設也就失去了基礎。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前一階段,我們已經展開了調查研究,在摸清社區用房真實情況的基礎上,按照總體規劃,分年度實施的工作思路,著手制定我區《社區用房達標建設規劃》,力爭用2年左右的時間,解決好60個社區用房達標問題。整合現有社區用房資源,通過合并、置換等方法,先行解決一部分;出臺相關規定,以保證社區用房必須首先滿足辦公和活動之用,防止擠占用房,出租創收;爭取市委、市政府和市有關部門的支持,針對暫不改造的老小區、列入拆遷改造范圍內的老城區社區、新建住宅小區和單位型社區等幾種類型分別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解決。
在部門服務前移上求突破。社區建設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它的一切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使老百姓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利益,可以說,為民是社區工作的宗旨,服務是社區工作的根本。因此,我們要把服務社區作為部門工作的延伸,既要解決“不進社區”問題,將部門服務前移,工作下移,推進黨建、文化、衛生、計生、法律、科普等項工作深入社區,進一步方便群眾,服務群眾;也要防止以服務之名“濫進社區”問題,把一些本應部門承擔的職能推向社區,把工作壓向社區。這一方面,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社區三大服務網絡建設:即,社區困難群體的幫困服務、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和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