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三江資源優勢 發展縣域特色經濟
三江的茶葉、茶油、肉牛、竹子生產已具有一定規模,但從量和質上都還沒有形成大的產業支柱。一是規劃布局不盡科學合理,分布比較分散,區域優勢不夠明顯。二是經營管理比較粗放,集約化經營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三是企業規模小,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牽引乏力。四是生產投入不足,品種單一,單位產量、產值低,加工、包裝檔次低,沒有形成響亮的品牌。
(二)三江縣民族風情旅游資源沒有深入開發,蘊含的潛力沒有被挖掘。
三江縣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三江程陽橋侗族文化風情旅游區是國家西部地區旅游投資規劃貴州----三江----龍勝----桂林----貴州----廣州跨省旅游線路中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北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被納入桂北山水民俗風情旅游線路,旅游區內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程陽風和岜團風雨橋,自治區重點文物保持保護單位――馬胖古樓;還有高定侗寨、獨峒斗牛、良口三王宮、產口古榕、曲嶺瀑布等景點。旅游區內侗寨依山傍水,鱗次比的吊腳樓和鼓樓與風雨橋及水車等完美麗的風景。其精湛的民族建筑,侗族民居曾被稱為少數民族建筑史上的"活化石",三江縣侗族風情濃郁,其民族節慶、生活、婚戀、飲食等習俗獨具特色,是理想的生態旅游、休閑旅游圣地,吸引著國內外游客的向往。但由于地方經濟較落后,財政收少,對改造旅游區的投入太少,致使旅游業發展緩慢,蘊含巨大的旅游潛力未挖掘出來。一是交通與內外設施建設落后,到景區的公路等級低,通行能力差。二是旅游服務設施落后,服務化程度低。三是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品牌未打響。四是景區風貌與環境沒有得到有效保護。
(三)招商引資軟硬環境建設力度不足,民營經濟發展緩慢,縣域內缺乏農業龍頭企業帶動。
全縣民營企業60多家,總注冊資本5421萬元,其中縣外投資24家,資本3818萬元,年創稅近300萬元。全縣共有木材加工、竹器加工、茶葉加工廠等各小型企業2560個,年總產值達12373萬元,年上繳稅金377萬元。但因招商引資軟硬環境建設緩慢,招商力度不足,引進大企業來投資辦廠少,沒有能帶動優勢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農產品流通渠道少,增值困難,農業產業化經營沒有形成應有規模,農民致富門路不多。造成的原因:一是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經濟不發達,影響外商進來投資。二是優惠政策難兌現,一些優惠政策缺乏連續性,加上部門爭利嚴重,協調難,導致優惠政策難執行。三是招商引資機構自身建設滯后,沒能深入開展工作。四是投資軟環境不夠完善,為投資者提供服務意識比較差。五是項目儲備的相關資料不齊全,前期服務不夠。
(四)農村富余的勞動力沒有得到有效轉移,人力資源優勢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江縣勞動力資源豐富,全縣富余勞動力7.5萬人,以勞務輸出方式開發,但穩定性差,收入與付出比差過大,每年的勞務輸出帶來的收入不多,人力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一是勞務市場建設滯后,勞動就業渠道和勞動者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二是農民工綜合素質低,只能從事廉價的工作。三是勞動力轉移就業層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