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怎樣當教師
3、學會寬容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教育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學生犯錯誤,而教師對他們多一些寬容,定會取得懸崖提韁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寬容是愛的甘露,通過教師耐心地引導,犯錯的學生會得到滋潤和營養,必將使他們在自我教育中轉化。
愛因斯坦小時侯,把一個指南針拆壞了,卻未受到父親任何指責。拿破侖·希爾小時侯被父親稱為是“希爾兄弟中最壞的一個”,而他的繼母恰恰認為他是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個,對他倍加關愛,在他犯錯時寬容,拿破侖后來才有了巨大成就。
4、學會公正
主體性教學要求教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遵循教學的公平原則。教師要用平常心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要學會像法官一樣公正。
一位教師上課時看到一個平時學習不認真的學生趴在桌子上,就說:“你可真懶,只要一拿起書就睡覺。”幾天后,一個他平時比較喜歡、學習成績也比較好的女生也打瞌睡了,這位教師看見以后,充滿憐惜之情地說:“大家不要驚動她,他一定是昨天晚上看書看得太晚了,同學們可要向他學習,你看她,打瞌睡也還拿著課本呢!”
我想,作為教師,如果沒有客觀的認知標準,他的課上得再好,也難走進學生的心。
5、學會激勵
激勵是向別人提供積極性,或以積極性去影響別人的一種正向動力,它是通過激發人內心的潛能來發揮作用的,是一種持久的外部動力。通過激勵,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幫助學生建立對自己潛能開發的強烈的自信心,從而使外力演變為內力。美國學者查爾斯的故事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
行為科學家的實踐證明:一個人在沒有受到激勵的情況下,他的能力僅能發揮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能力就可能發揮80%~90%,以至更多。
6、學會賞識
學會賞識是一種教育藝術。賞識,其本質是愛。學會賞識,就是學會愛。“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這是一個偉大的父親用自己十多年的教育經歷總結出來的教育心得,這位父親名叫周弘,他的女兒周婷婷幼時又聾又啞。但是,在周弘的“賞識”教育下,周婷婷不僅能聽會說,還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各種潛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最終成了一名殘疾少年大學生。
7、學會呵護
小學生是未成熟的人,是發展中的人,他們的內心世界是極其脆弱的,他們渴望教師真愛的滋潤,需要教者關愛有加,呵護倍至。蘇霍姆林斯基曾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要好好保護,任何形式的簡單、粗暴、冷漠、體罰,都是對孩子的美好而脆弱的生命的任意踐踏,因而是不道德的教育行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在學生們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投射,教師要學會用心去呵護每個孩子的心靈。
當然,除了以上這“七個學會”以外,教師還應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研究……。在這里,我就不想展開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