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鄉鎮分館建設現場會發言稿
另外,鄉鎮分館和市、縣公共圖書館相比,先天存在館舍規模偏小、經費投入偏低、人員素質和服務水準有待提高等方面的差距,加上管理經驗缺乏,運營機制不明晰,鄉鎮分館的從業人員,容易在思想和行為上把分館建設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借書還書”模式,不懂或者不在乎網絡平臺的數據維護和設備檢修,為求管理方便忽視預約借書、在線電子閱讀等現代化功能,圖省心省力忽視群眾不斷提升的閱讀需求,影響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這些方面,都需引起我們的重視,并不斷加以修正。
三、整合優勢資源,創新服務思路,推進分館建設工作穩步快速發展
1、爭取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圖書館的建設主體是政府,各地文化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領導的重視,把圖書分館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召開專門會議,形成條令明確、責權明晰的實施意見書面材料,出臺建設硬性指標;落實場地、經費、人員配置等關鍵事項;科學選址,提倡在原有基礎上改建擴建;保證專項撥款、補助,對符合條件的新館建一個獎勵一個,建一個補助一個;遴選優秀管理人員,聘用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職工,接受縣級館培訓和長期業務指導。部門和鄉鎮要在各類緊要存疑的問題上充分進行方案探討和意見征集,尤其要想方設法匯集民意民愿,立足群眾視角,整合鄉鎮分散資源,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統籌協調、加強政策扶持、加強督促檢查,讓分館建設進入快車道。探索政府與民間力量合作建館,政府補助與企業、個人捐獻贊助多管齊下的模式。
2、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建分館。首先要確保 個省級中心鎮和 個市級中心鎮在xx期末全部建成鄉鎮圖書分館。省里對符合建設標準的省級中心鎮公共圖書館鄉鎮分館設施設備補助,是一類一檔每館 萬元,二檔 萬元,三檔 萬元,二類一檔 萬元,二檔 萬元,三檔 萬元。希望大家努力爭取省里的補助經費。除了省、市兩級中心鎮,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在xx期間建成圖書分館。上午我們實地考察的 鎮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我市各地鄉鎮的基礎文化、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等條件差異較大,分館建設須秉承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的原則,對館舍裝潢、特色館藏、服務項目等要素,在充分對應省文件規定的基礎上,進行靈活變通和量力而行。例如在選址上,既可以選擇交通方便、讀者便于聚集的地段,也可以利用中小學校網調整后的校舍,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調配,避免大張旗鼓和打腫臉蠻干。在人員配置上,針對縣級館人員緊張等現實狀況,可在開館前期定期邀請總館業務干部集中指導,待工作步入正軌后轉為不定期培訓。分館從業者可以是鄉鎮文化員或退休的教師,也可以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甚至可以組織熱心讀者進行“服務志愿者”上崗,發揮群眾參與度。
3、延伸鄉鎮分館的服務。服務是圖書館價值的體現,要積極推進圖書分館和圖書流通點對鄉鎮、社區、行政村的覆蓋范圍,加大業務培訓力度和服務績效考評。針對紙質媒體不再是公眾唯一選擇的現狀,可加大網絡資源建設比重,如圖書共享工程、農家書屋資源;借鑒總館網絡服務體系建設,學習先進圖書館在三網融合方面的服務嘗試,強化分館電子平臺的信息流通、匯總能力和文化導向作用,爭取用網上圖書館、手機圖書館、電子讀物等手段豐富實體館站的服務渠道。
4、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截止 年底,全市圖書館線從業人員 人,中級以上職稱人數也僅在四成左右徘徊。不少縣市區圖書館本身人員就不充裕,很難派遣固定的工作人員到鄉鎮圖書分館參與管理和指導。因此,須結合各地實際,組織分館從業職工集中培訓,提高在職培訓力度,及時更新業務知識,鼓勵以函授、自學的方式改進工作能力。同時實行目標考核、崗位管理、優勝劣汰,使一線工作者能進能出,保持工作活力和競爭性。另外,主管部門要在資金投入等方面對分館職工予以保障,促進人才投資與支出的良性循環,多元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投資和建設,緩解資金和資源壓力。
5、重視宣傳,為分館建設創造聲勢。讀者是圖書館存在的基礎和保障,鄉鎮分館的建設評估,既要在硬指標上符合省里規定,又要在軟實力上緊跟群眾需求,在鄉鎮基層立住腳。各地在建設中后期就可以嘗試進行民情調動,如開展“讀書月”、征文比賽等烘托文化氣氛的活動。開館后加緊造勢,可邀請省市的相關領導一同參加剪彩落成儀式,進行適當文藝表演,開展主題知識競賽,配合文化下鄉的送書項目,讓群眾知道開館信息。同時在電視臺、報紙、網絡空間等傳媒道宣傳報道,尤其要加強在校園內的宣傳,可適當組織學生成批參觀體驗,培養民眾借閱圖書,在圖書館學習研究的好習慣,最大限度發揮分館文化陣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