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期末家長會發言稿
為孩子準備一本作業登記本,要求孩子每天把作業抄下來。
為孩子創設祥和安寧的學習環境,鼓勵孩子靜心學習。
家長檢查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并簽名。
5、關于孩子的學具:
鉛筆(5支),紅筆,橡皮,尺子,草稿本、墊本、練習本(2本練字紙和2個拼音田字格本)(不要帶轉筆刀)
6、孩子考試失分的原因
二年級試卷有些難度,有些孩子的成績還有待提高。學生失分主要有以下原因: 1、做題太慢,有的學生試卷沒做完。
2、考試時不夠專注,沒能夠認真檢查。
3、審題不清,有的孩子沒有讀懂題目就做了。
當然,考試還是能看出一些問題的:
1、有的孩子基礎不扎實,該背的課文不會背。
2、有些孩子的閱讀能力還有待加強。
3、有些孩子的做題速度還有待提高。
4、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加強。
5、常被不會的題卡住。
7、寫話能力和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
小學二年級看圖寫話是作文最初步的訓練,是培養兒童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 面對單幅圖或多幅圖,能寫上幾句話或寫一段話,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滔滔的江河就是發源于這涓涓的細流,這可以說是作文當中的一項基本功。那如何寫好看圖作文呢?
一、 訓練觀察能力。
看圖寫話:看圖是基礎,但是二年級學生還缺乏觀察能力,觀察事物無目的、無順序,這就需要在指導看圖上下功夫。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看圖的:
(1)從整體入手,感知圖畫的主要內容,即這幅圖的內容是什么,或誰在干什么。
(2)細致觀察,合理想象,敘述圖意。看圖和觀察客觀事物一樣,要有一定的順序,使學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間順序觀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遠,由內到外;觀察后引導學生敘述圖意。
二、培養想象能力。
有的學生在觀察后,還是把作文寫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沒有發揮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寫物,就事論事。
三、增強表達能力
低年級學生好奇、天真,求知欲強,善于模仿,好提問題,喜愛表達,思維形象具體,但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常是前言不達后語或重復啰嗦,有時帶有語病。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以下三點:
(1)要求說得有頭有尾,要遵循一定順序;
(2)要有基本內容,不要丟掉重點;
(3)鼓勵運用所學詞語。
四、發展思維能力。
1、寫完整 。低年級寫話是為高年級寫作打基礎的。因此,在低年級的寫話訓練中,就要教學生把握住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把話寫完整。
2、寫具體 。 指導學生重點寫事物的主要情節,寫與主要情節有關的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要抓住細節判斷人物可能說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動,人與人之間有怎樣的聯系,使畫面上的人物活起來。
課外閱讀
當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學習,三分課內,七分課外。”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一句話,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金鑰匙,如能長久堅持,必將終生受益。
家長怎樣指導孩子閱讀課外書 呢?
第一,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自己首先起個表率作用,也要讀書。若自己從不讀書,強求孩子愛讀書是難以說服、打動孩子的。如果一個家庭每到中午、晚上都是電視的聲音,那么怎能培養出愛好讀書的孩子呢?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不要以為你們同孩子談話,命令他的時候才進行教育。”其實,我認為那種潛移默化地影響才更深刻,更加根深蒂固。所以,一個家庭的良好讀書氛圍對孩子十分重要,遠大于我們的說教。
家長怎樣指導孩子閱讀課外書 呢?
第一,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自己首先起個表率作用,也要讀書。若自己從不讀書,強求孩子愛讀書是難以說服、打動孩子的。如果一個家庭每到中午、晚上都是電視的聲音,那么怎能培養出愛好讀書的孩子呢?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不要以為你們同孩子談話,命令他的時候才進行教育。”其實,我認為那種潛移默化地影響才更深刻,更加根深蒂固。所以,一個家庭的良好讀書氛圍對孩子十分重要,遠大于我們的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