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七年級家長會發言稿
第一,學生需求不斷變化決定了家校溝通的長期性。
現在的學生在學校不單是為了獲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與人合作,知恥明理,學會學習,崇文尚德,全方面發展。同時家長要控制學生的要求要符合學校的管理,比喻說,學校不準學生穿奇裝異服,不能染發燙發,不能騎“死飛”自行車,不能帶手機進校園,但是很多家長沒有和老師溝通就滿足了學生的要求,導致了奇裝異服成了不搞學習的標志;染發燙發牽扯了學生更多的精力;:“死飛”讓你的孩子安全沒有了保障;手機把你的小孩帶進了網絡的虛擬世界。
第二,家長愿望要逐步實施決定了家校溝通的長期性。
一個學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家長幾乎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要實現家長的愿望必須長期和學校保持溝通。很多時候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以偏概全。學生從老師那里如果學會了勤勞善良、自強不息、堅韌不拔、仁慈博愛、以禮待人、誠實守信、認真做事、有責任心,那么即便他的學習成績不好,也只是暫時的,將來他一定會生活得非常充實與幸福,甚至大有作為,才的不足可以由德來彌補,德的不足無法由才來彌補。
第三,社會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決定了家校溝通的長期性。
社會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不可小視。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影、光盤、錄象、電子游戲、網絡等,充滿了誘惑性,網絡空間人際交往的虛擬性、隱蔽性、廣泛性,完全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道德習慣,許多空虛的孩子整天浸泡在暴力和色情影視以及打打殺殺的網絡游戲中,是非觀念差,心靈麻木,漠視生命,視生命如草芥。家長稍不關注,孩子很快就會學壞,為了及早發現,及時制止,家長和學校必須要保持長期溝通。
第四,辦人民滿意學校的要求決定了家校溝通的長期性。
各位家長,雖然我校在家校溝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離家長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我校一直以辦人民滿意學校為宗旨,雖然說對學校的評價指標有很多,如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價,教師對學校的評價,學生對學校的評價等,但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家長對學校的評價。希望家校能長期溝通,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希望家校能長期溝通,培養學生良好地學習習慣;希望家校能長期溝通,努力建設好學校的師資隊伍。立足真誠,無所不成,互相配合,達成共識才是家校溝通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