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為”“敬老好兒女”雙獎會發言稿
我和丈夫1988年4月結婚,婚后一直同婆家父母一起生活,家中還有個近90歲的姥姥和我的一歲多的孩子。我們家里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我很愛我丈夫,也很愛這個家。自結婚以后,三位老人就把我同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處處關心我,我生活在這個家就同生活在自己家一樣,一點也不生疏。家里三位老人年紀較大,身體又不太好,我覺得孝敬老人是應盡的責任,所以買菜、做飯、搞衛生這些日常家務活,我就盡可能多干,使三位老人心情舒暢、身體健康,這樣我上班可以安心工作,下班生活愉快,基本做到了生活家庭兩不誤。
平日家里買菜、做飯是非常繁瑣的事情。由于我工作單位和家距離遠,乘車要一小時,這樣就要合理的安排時間,每天早六點半離家,下午五點半到家,到了冬天兩頭不見太陽,婆婆的腰不好,不能提重東西,我就利用午休時間在單位附近采購青菜和副食品,盡可能合理的調配。下班回家,婆婆基本已準備好主食,我就準備做菜,我考慮老人白天要帶孩子,還要干點工作,也沒時間和精力在早、午飯上,我就晚上做菜時多做些,留出一部分,讓三位老人早午餐吃,使三位老人吃的好一些,我這樣做雖然很累,但看到三位老人愉快的笑臉,也就不覺得怎么累了,心里還很高興,越做越來勁。
我婆婆是個很賢惠的人,她關心我們每一個人,尤其對姥姥,特別關心,姥姥因年紀大了,手抖動,拿東西不方便,每次吃飯婆婆總是問清姥姥想吃什么,先盛出來讓姥姥吃,如果我們的飯中,沒有姥姥想吃的,她就再做給姥姥,從不耽誤,每個人的飯都準備好了,婆婆才最后一個在飯桌前坐下,如果某種飯大家都喜歡吃,婆婆就吃的很少,我們讓她多吃點,她總說:“我吃了很多”。言傳不如身教,我學著婆婆盡量多關心三位老人,有次婆婆的腰疼病犯了,不能起床,雖然婆婆沒有讓我請假,我想丈夫在家也干不了什么家務事,就自覺請假回家照顧婆婆,上次婆婆又因血脂高,住院治病,我就主動擔負起照顧全家老小的任務,中午,我和余兵輪流回來給小孩喂飯,每天往返兩次,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要照顧好家庭,看起來都是些小事,但做起來還真不容易。
公公退休在家,但有時晚上要去兼課,為保證公公在上課前能吃上熱飯熱菜,我都下班回家后,急忙先給公公做部分飯菜,讓公公吃得舒舒服服再去上課,公公是個很慈祥的老人對我從各方面都很關心,按時詢問我的工作生活情況,公公做一手好菜,有時中午他做了比較好吃的菜,總是給我們留出一部分,等我們晚上享用。公公喜歡在業余時間種地,我總是支持他。如有時間我就幫他干點地里的活,公公對我支持他種地很高興,我幫公公干點活也很開心,我們配合的很默契。
在節假日或休息時間,我就抓緊時間給老人做點衣服,我雖做的不好,可婆婆總是高興的說好。有一次婆婆第二天參加運動會,要件白襯衣,我連夜趕制出來。還有一次,婆婆要出去開會,我也趕制了一件新衣,婆婆穿上了很高興,從今年四月我上班后,抓緊那點可憐的業余時間給姥姥織了件毛背心,給公公織了件毛衣,余兵的毛衣也快完成了,孩子的也都織好了,唯獨我的毛衣一件也沒織成。我在娘家是老大,理應家里的事也要多干,可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忙了婆婆家,就忙不了娘家,有時回娘家跟我媽說起來,總感到內疚,自從結婚后,幫媽媽干的事太少了,可我媽總是理解我,還經常囑咐我在婆家要盡量多做家務,不要任性。讓三位老人高興,多關心他們,我為有這樣知情達理的媽媽而高興。
除了在吃穿上關心三位老人外,在其他方面也關心他們,今年夏天的一個星期天,婆婆在老干協會干工作,傍晚還未回來,這時外面正下大雨,我就抓緊時間做好飯菜,這時已六點半了,我讓公公他們先吃,自己雖然也餓了,但想到婆婆還困在41中呢,飯沒顧上吃一口,就帶上雨傘和雨鞋去接婆婆。到了41中看到婆婆、黃老師、張老師他們餓著肚子還在工作,我很感動。
婆婆家還有兩個姐姐,他們都結了婚,有了孩子。因為他們家里沒有老人幫助她們照看孩子,有時趕到孩子生病,姐夫出差,就送孩子過來,不管姐姐、姐夫還是他們的孩子回來,我都盡量的同對待家里人一樣對待他們,使他們沒有異常感覺,有時兩個姐姐和孩子同時回家,家里簡直成了一團,我也感到很煩,但盡量掩飾自己的煩躁心情,同時也勸說余兵別煩,照顧好她們,等靜下心來想想,這個家也是他們的家,就同我回媽媽家一樣,就為當時的想法感到內疚,通過我的這種做法,兩個姐姐對我也很關心,三位老人非常高興,全家都很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