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學生總結分析會發言稿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很榮幸今天能有這個機會和大家在一起交流學習,首先感謝領導的支持和信任,感謝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感謝高一、九班全體任課教師和全體同學的理解、支持和辛苦付出,特別感謝劉芬、杜厚儒、陳佳琳等同學幫我準備的講話材料,由于準備家長會,準備的不夠充分,下面我就把在平時開班會時的常講的內容和大家一起交流
先談四個字:
第一個字,勤,我們大家都知道勤奮的道理,相信大家在求學的歷程里早已領悟到了勤奮的重要性,可以說,沒有勤奮就不會進入一中,沒有勤奮就很難適應社會。我想說的是,雖然我們已經很勤奮了,可我們的勤奮程度還遠遠不夠:
XX年畢業的劉xx同學,大年初一早上連著做3套數學綜合試卷;
XX年高三的同學一個寒假不到21天的時間,數學試卷完成45套,理科綜合完成38套,英語完成25套,語文完成8套包括作文,當然還有基本能力10套;
參加數學競賽的XX年高三數學競賽一等獎被保送清華,一個暑假數學競賽書就做了7本,要知道競賽題,老師會做的也不多,都在一個人在那里研究
所以,唯有勤奮才能取得大成就,勤奮是治學之本,勤奮是進步之源。
然而,我們也看到過一些“假勤奮的現象”:例如晨讀時大聲讀書而忘記了思考,例如上課時奮筆疾書而忘記了聽課,例如作業時完成了數量而忽略了質量,例如晚上加班到凌晨而忘記了休息,我認為這些都是假勤奮的現象,讓別人從表面看來非常勤奮,而實際學習效果很難得到保證,希望有這些做法的同學能盡快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
第二個字,思,思考和反思,剛才提到了讀書時需要思考,我們知道學習的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思考,今天主要談反思,特別是考試后的反思,有的同學考前對試題卷是“可欲而不可求”,考時則是對試題卷“奉若真神”,生怕漏了一道題,但是考后則是把它無情的拋棄,這時,他們眼中只有分數了。時下不是流行可持續發展嗎?那么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同學沒有把眼光放在考后。其實分數只不過是對你這階段努力的一個評價,考完后不是盯著它,難道盯著它就能把66分變成99分嗎?關鍵還是要弄清丟失分數的原因、不清楚的知識以及這一階段的不足,我們的目標不是這一次次的小考,而是將來的高考,當然了,也只有在這一次次小考之后及時總結并矯正,才能在未來的高考中創造輝煌。
第三個字,談靜,不僅是教室、宿舍內的表面安靜,更重要的是心靜和冷靜。
遇事冷靜,不僅是待人接物的一種態度,而且是一種處理一切困難問題或突發問題的方法,更是人生的一種智慧。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與家長之間,正是因為我們平時接觸最多,所以才會有誤會和摩擦,而正是因為我們平時接觸最多,我們才最容易將對方的感受忽略,遇事是否冷靜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生無常,許多事情無法預料,急風驟雨的時候常有,陽光普照`風平浪靜的日子卻也難得.世上有許多無可奈何的安排,每天都有許多不盡人意的事情發生,對于所遭遇的不幸和所發生的不如意,關鍵在于你以何種心態去面對?不管為人處事,還是教室里學習也好,都需要我們有一顆能夠獨立、冷靜的頭腦。雖然有時會很累,但問題解決后總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而成為鼓勵自己繼續前進的動力。脾氣誰都有,但發脾氣前先考慮一下是否應該這樣做?古語云“ 三思而行”,那也正是對自己負責任,并且也是從容淡定的前提和表現。建議,遇事后,先冷靜地思考3分鐘,等情緒有所好轉后,再決定到底應如何做,可能就會有和原先過激行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不至于太極端。也只有經過自己的仔細思考,才會有自己的觀點和成熟的想法,不至于人云亦云。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什么事情應該做”,或者“什么事情不應該做”,心里都要有一把衡量“標尺”。倘若我們常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相信我們就很少出現“急急火火、心浮氣躁、寢食不安、六神無主”的樣子。
大家知道,寧靜致遠 靜能生慧,很多班級前后門都有類似的字詞。怎么才是心靜呢?就是在你想進入一種你想要進入的狀態時候,能夠隨意切換,而且在這個狀態之中,你是心無雜念,不會被外界影響的~注意力完全只聚焦在你想要完成的當前的事情之中。比如一節晚自習,按照自己的計劃,45分鐘過去后,順利地完成了預定的任務,正要伸個懶腰,這才發現,班主任在你身后很長時間了你竟然不知道。例如,晚上放學后,你把剛研究出來的數學題整理完之后,發現教室里其他同學早都已走了。例如,牛頓當年在街上走著走著,被電線桿碰倒后,連忙喊對不起,對不起。可能有的同學會說,我想靜下心來學習,可周圍的誰老是影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