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總結表彰大會發(fā)言稿
一是推行“一幫一”、“老帶新”、“新促老”等互幫互促機制,以點帶面,全面發(fā)展。開展評選優(yōu)秀科組活動,促進各科組和諧共進,爭當教研排頭兵。用我校原英語教師、外交部黨委委員、部長助理鄭澤光的事跡,激勵教師勇挑重擔,敢于擔當,把干出名堂當神圣使命。
二是推行“公平、公正”的管理機制。教師公寓住房的分配采用抽簽的辦法,按實績推薦優(yōu)秀教師評選省、市優(yōu)秀教師,民主推選教研組長,民主評選“十佳教師”,并由熱心校友獎勵手提電腦各一臺。學校管理陽光公正,深得人心,大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為高考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三是替教師排憂解難,讓教師安教樂教。地處農村,原來教師缺口較大。近年來,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招聘教師的政策,學校招聘本科優(yōu)秀畢業(yè)生100多人,解決教師緊缺的燃眉之急。對招聘的教師,我們給予深切的人文關懷,做到事業(yè)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為方便家住市區(qū)的教師上下班,學校租車接送。為解決年輕教師暫時買不起房的問題,學校建了一幢教師公寓,讓骨干教師住上二房二廳、三房二廳的溫馨居室,個別想走的外省籍老師最后也留了下來。
目前,學校教師凝聚力強,骨干教師留得住,優(yōu)秀教師引得進,中青年教師跟得上,師資結構得到較大程度的優(yōu)化,為高考出成績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四、高效備考譜新篇
學校準確把握高考的發(fā)展方向,充分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在“早、細、實、嚴”上做文章,既重視傳授知識,提高能力,又注重品行培養(yǎng),激勵壯志,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超越自己的發(fā)展。學校落實六年、三年的高考備考思想,引導初中部學生打好基礎,立志上理想大學;高中部實行分層編班、分層編課、分層考試制度,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每年都安排部分高三、初三的老師到高一、初一任課,把高考從起始年級抓起,為高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今年高一陳曉燕同學統(tǒng)考列全市57名,比中考進步x名。
同時,著力探索網絡化備考的新途徑,加大備考信息獲取力度。學校借xx教師下鄉(xiāng)支教的契機,學習實驗中學、斗門一中的先進備考經驗,與每一位支教老師做朋友,與支教學校結成友好學校。同時與華師附中、省實驗中學、金山中學、一中、xx中學等名校建立長期友好的備考交流關系,大大提高了高考備考效率。
隨著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影響力不斷擴大,學校也吸引了部分xx區(qū)、惠來縣的學生前來就讀。幾年的時間,學生增加了1500多人,教師增加了100多人,出現了教室、宿舍緊缺的難題,原有的實驗室不得不騰出來作為教室,教師宿舍也讓出部分作為學生宿舍。硬件建設已經與其作為譽滿歷史名校的身份不相襯。幾年前,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建莊世平博物館,不但提升了僑中的辦學檔次,而且提高了知名度。今天,我們斗膽請市委市政府能為第一位院士、中山大學校長許建院士樓,讓這所80年的名校煥發(fā)風采,造福教育,激發(fā)學子以院士為榜樣,立大志,讀大書,成大才,榮耀。
春歸萬里江山上,志在一流事業(yè)中。我們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有占隴鎮(zhèn)委鎮(zhèn)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導和兄弟學校的熱情相助,xx中學必將乘全市教育創(chuàng)強的東風,繼續(xù)發(fā)揚“自強不息,志在一流”的精神,努力實現“一流,廣東知名”的辦學目標,爭取早日成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最后,祝各位:萬事勝意,家庭幸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