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家長會教師代表發言稿
——對單位來說,你其實很不重要;對家庭來說,你真的很重要。
家長發言語錄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
大家下午好!
感謝馮老師、浦老師,也感謝各位家長,有這樣一個機會在一起交流、探討孩子的教育培養問題。我站在這里,不是說我教育孩子有多成功。孩子這幾個月來是有一些進步、狀態也比較穩定,這應該是主要原因。但她還沒有能夠做到很自覺,跟好學生相比還是差距。這是我所認知的現實。
下面我就孩子在成長教育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包括部分做法,和各位家長、老師做個分享。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多包涵。
第一點算是老生常談——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從根本上講,我更想要的是培養孩子一個好的性格或者說是人格,一個好的性格形成了,為人處事自然會有一個大概地模式去遵循,也就不需要別人再在具體的事情去詳細的指點。但目前一是孩子還比較小,二是“性格”、人格這兩個概念都不容易說清楚。從內向外的三個層次,性格-人格-行為習慣,前面兩個不好操作,所以只能通過外在的行為、習慣等等來由外而內的去影響、去塑造。于是,培養孩子性格的想法就演化成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實際做法。
習慣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學習習慣、作息習慣、生活習慣、人際交流的習慣……等等。
在習慣的養成方面,有兩點注意,這也是我在現實中遵循的:一是“身教重于言傳”,身教,也就是實際的“做”,家長的行為習慣對孩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效果要好于抽象、空洞的說教,孩子對說教的印象不夠深刻、可能理解也不透徹。二是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中國的老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方人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都是一個意思,要天天堅持做,過一段時間之后,慢慢會看到效果。
就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有一段時間里,我們做家長做的不到位,孩子散漫了,課外作業也好、興趣學習也好,基本上成了帶邊玩邊學的狀態;家長檢查作業的時候也不太仔細,所以她的學習效果比較差。作息也不規律,晚上睡得很遲、早上起床難,等等……吧。
那么造成的結果是她想學的東西沒有學到或者沒有學好,考試也考不好,在校表現差,孩子自己覺得很難受。以前呢,我管她有點兒嚴,也有點兒兇,實際上我對自己可能也比較嚴,所以投射在她身上就是既嚴又兇,所以那時間她也不高興我管她。到了她自己覺得說再這樣子下去不行的時候,她又想著有人幫她約束一下。而我這時候呢,也改變了一些,不像以前那么急、那么兇了,所以她又想讓我來幫她。
她的主觀愿望是她改變的內在動力,我的管理教育是外在支撐,應該說這是個比較幸運的、比較好的配合。這幾個月的時間,她的生活作息、學習習慣等等都改了不少,也表現出來一些效果。整個人的精神面貌、精神狀態比以前要好。
當然,她身上還是有一些東西,很頑固的、沒有改掉,比如說——粗心,我也頭疼,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幫助她改。現在嘗試著做的是讓她“安靜”,就是有那么一會兒你要保持安靜的待在那里,什么都不用做,慢慢地讓心沉下來;這樣子堅持幾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看看是否有效果。
小孩子貪玩、偷懶,是出于他們的天性,所以家長的敦促、教育是必要的,目的是逐漸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自律、自覺,從而不再需要家長的監督。這個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會有很多的反復,這應該是一個螺旋形上升的過程,要有這方面的認識和心理準備。
強調一下,這個過程當中,家長的表率作用很重要。你要求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事情要規律,而自己卻隨隨便便,沒有章法,那效果估計不會好。比如說你想養成孩子睡覺前看會兒書的習慣,要么你跟她一起看,要么你陪著她各自看各自的也行;但是你不能要她看書,自己卻在那看電視、電影、打游戲……等等。有個灰色幽默這么說的,一個爸爸罵他兒子是只笨鳥,他兒子反過來嗆他爸爸說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第三種是自己飛不動,在窩里下個蛋,讓下一代使勁飛的。這個示范作用,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