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局工作計劃
11.建立健全教師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培育學校公正公平的管理文化。從現實角度講,教師的工作樂趣多數注重于教學的創見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內在方面,因此要建立發展性的教師評價機制,健全“外在驅使”與“內在發展”相結合的激勵機制,采取多種激勵手段,為教職工提供實現志向和發揮才能的機會和平臺。對待新手教師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使其盡快在教學上入門;對待骨干教師,幫助圍繞學科建立短、平、快的科研課題,不斷提高其教學和科研水平;對待研究型教師和名特教師,則著重在幫助其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反思、總結其教育教學經驗,形成特色,發揮示范作用。各鄉鎮教管中心、學校要堅持“揚長避短”、“揚長補短”的原則,建立健全發展性的教師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學校要為每位教師建立師德建設檔案,記錄教師接受職業道德教育和表彰、獎懲、社會反映等情況,作為獎勵、晉級、晉職、聘任、交流等的重要依據。要按照《平川區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過關考評實施辦法》和《平川區普通中小學教學常規》認真扎實地開展好全區中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過關和專業知識過關考評活動。對教師的教學評價,要采取過程評價和終端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逐步形成具有各校特色的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進而形成抓學校管理的長效機制。要按照國家《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及省、市、區的實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好本學校、本教管中心教師績效工資發放的實施細則并抓好落實。
(三)依法治校,推動教育和諧發展
12.切實加強“三項活動”的開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課堂是學校實施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影響著素質教育的落實。目前,在常規教學中,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一是雖能超前備課,但教案的實用性、有效性不強;二是能認真上課,但教學方法不能很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的意識還不強,教學效率不高;三是作業的布置批閱比較及時,但作業布置的選擇性不強,設計凝練不夠;四是對學生的輔導傾向于競賽性、精英化,但針對學困生的個別化關注不夠;五是實驗教學、課外閱讀輔導、校本課程的開發雖然列入了教學計劃,但管理不規范,開展不正常,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發揮。針對以上問題,教育局決定2011年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以有效教學為主題的“課堂教學效益年”活動、中小學教師雙過關活動和師生讀書活動。通過“課堂教學效益年”活動的開展,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營造“向課堂要效率”、“向課堂要質量”的良好教學環境,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有特色、高效率的經典課堂,推動校本教研活動深入開展,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區教育局已制訂了全區《課堂教學效益年活動實施方案》,各鄉鎮教管中心、學校要召開“課堂教學效益年”活動動員會,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形成全區狠抓課堂教學效益的活動氛圍。通過讀書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完善師生的文化知識結構,豐富文化知識內容,培養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全體師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營造濃烈的校園文化氛圍,彰顯我區學校的整體辦學特色。為此印發了《關于在全區教育系統深入開展讀書活動的安排意見》,各鄉鎮教管中心、中小學要按照《安排意見》,把讀書活動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長期堅持,絕不能把讀書活動作為一般性工作,停留在口頭上,或者搞幾次活動,應付場面。要制定讀書活動長遠規劃和近期目標,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讀書活動。通過廣泛動員,周密安排,引導廣大師生把讀書變為人生的一大樂趣,確保讀書活動深入人心,取得實效。同時也要根據區教育局對中小學教師雙過關活動的要求,認真組織好有關教師的過關活動。
13.堅持依法行政、依章辦學。 推進依法治校,積極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大力加強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開展富有成效的法制宣傳活動,引導師生學法、懂法、用法,保障師生的合法權益。規范收費行為,嚴格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認真實行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三限”政策,切實減輕人民群眾的經濟負擔。強化審計監督,加強經費監管,嚴肅財經紀律,按照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高效實用的原則,科學合理安排好教育經費,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嚴肅請假審批制度,嚴肅查處教育系統的違規違紀案件。
學校要規范規章制度制定程序,牢固樹立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思想,抓好現有制度的落實,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體系,提高依章辦學水平。
14.重視安全工作,促進教育和諧發展,努力構建“和諧校園”。一是加強學校安全工作。進一步強化安全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無小事”的思想,切實做到安全之事常想、安全預案常備、安全督導常抓、安全警鐘常鳴。要認真學習貫徹教育部等七部委制定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完善安全制度和組織機構,落實學校安全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各鄉鎮教育管理中心、學校要結合近年來發生的個別事件,從中汲取教訓,引起高度重視,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工作方案》,定期開展自查自糾活動,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堅決杜絕校園暴力事件和校園傷害事故的發生。要加強對師生的安全教育,有針對性的開展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切實加強學校校舍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學生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認真做好飲食衛生管理和防疫工作,對學校食堂進行全面量化評估。建立健全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進一步加強學校師生和各類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進一步強化“甲流”預防工作,實行學校食品衛生事故責任追究制,強化衛生事故報告制度,杜絕校園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強化各級責任意識,提高防病、防爆、防火、防盜、防中毒、防校舍倒塌和各種意外傷害、意外突發事件的能力。主動協調各有關部門,組織集中整治行動,排查校園內外安全隱患,做好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確保師生安全。嚴格執行安全信息報送制度,堅決杜絕事故信息漏報、遲報、瞞報現象。二是進一步加強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中小學按照政策規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做到有教師、有教材、有教案、有課時,使其教育取得明顯效果。在規范體育教學基礎上,切實保證中小學生的課間活動和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各學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成立田徑、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體操等運動隊,科學訓練,常年堅持,改變我區學校競技體育水平落后的現狀。要充分認識美育的重要性,提高音樂、美術等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再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搞好校園藝術節,組織好藝術特長生的認定工作。要把勞動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抓實抓好,培養學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三是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校園的和諧主要反映在師生的和諧,學生的和諧以及教師的和諧上,特別是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在教學中要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努力構建人人參與,合作共享,平等對話的新課堂。對學生的過錯要能理解,能包容,有耐心,防止粗暴式、命令式、罰款式、武斷式的教育,堅決杜絕因學生犯錯將學生趕出教室和校門的事件發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似春風化雨,如涓涓清泉,將“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