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稿怎么寫三分鐘(通用3篇)
講話稿怎么寫三分鐘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做一個文明之人》。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愿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講話稿怎么寫三分鐘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
追逐四月的和風,沐浴初夏的陽光!今天,我們~~小學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季田徑運動會。
今天的~~,風含情,水含笑,花兒更妖嬈。
今天的~~,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群情激昂,英姿勃發。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正邁著堅實的步伐,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邁進。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黨的要求,也是人民的希望。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更是每一個人工作和學習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體育教學工作已經擺在學校教育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位置。
本次運動會以文明、友誼、拼搏、向上為宗旨,共有~~個代表隊參加~~個項目的角逐。他們將以拼搏奮進,勇攀高峰的精神和參與第一、健康第一、團結第一的比賽風尚,充分展示~~小學拼搏進取的精神風貌:
迎著絢爛的萬丈陽光,懷著熱切的成功欲望,我們相聚在這青春的世界,相會在這活力的海洋。
讓眼淚流淌在心中,讓汗水揮灑在賽場。
讓豪情燃燒,讓生命放光。
龍騰虎躍,看幾多健兒摘金奪銀,風和日麗,喜三千吳鉤射雕攬月。
我們,需要更多的劉翔、刑慧娜、王軍霞,我們需要頑強拼搏、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
讓我們共同祝愿運動會取得圓滿成功!
講話稿怎么寫三分鐘 篇3
黨支部書記上黨課,是黨的一項優良傳統。現階段,黨支部書記上黨課,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形式,是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載體,是交流思想、分享經驗、互相學習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敦促黨支部書記履行黨建主體責任,解決基層黨建工作虛化淡化弱化問題,不斷提升基層黨支部組織力,切實發揮好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近日,光山法院16名黨支部書記結合人民法院工作,立足崗位實際,聚焦具體問題,回應群眾關切,紛紛在各黨支部上了一堂精彩的黨課,干警反響強烈,活動效果明顯。現將各位黨支部書記講黨課的視頻及文字材料在網上公開展播,以供各位干警學習。
(民四行政黨支部書記 潘倫皓)
作為全國兩會的重要內容,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即將生效的《民法典》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協調一致。《民法典》共七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計1260條。《民法典》正式頒布實施后,我們耳熟能詳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將廢止,退出現行有效的法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匯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關。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權利保護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不僅能統一民事法律規范,消除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而且可以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__年民法典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著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以“人民至上”絕不動搖,為“人民幸福”保駕護航。
從生活的雞毛蒜皮到人生終身大事,更新服務零距離。從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結婚登記、夫妻債務等,從細節中為人民群眾的“錢袋子”“米袋子”保駕護航,為人民群眾打開幸福之門提供有力保障。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驅動下的創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從一個人懵懂時為游戲充值,再到初入社會時網貸平臺的“利滾利”,再到見義勇為時不慎造成的損害,再到接到無數垃圾短信的維權,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卻記錄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程,展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完善,體現了中國社會矛盾的轉化過程。在“小明”生活的點滴中,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果展現。民法典讓社會更加公平發展,讓群眾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