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講話稿之尊老愛老(精選3篇)
升旗講話稿之尊老愛老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老新風”。
不少同學都知道,明天就是農歷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為什么叫重陽?因為在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數字的九”與“長久的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東漢時期,民間在這一天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今天的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在這個屬于老年人的節日里,我們祝愿所有的老人健康長壽!
記得有人說過,童年是一幅畫,少年是一個夢,青年是一首詩,中年是一篇散文,而老年人則是一部歷史、一面旗幟、也是一道風景。在他們年青的日子里有過美好的愿望與崇高的理想,他們嘔心瀝血,任勞任怨,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無私的奉獻,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這種勤奮向上,只求奉獻,不圖回報的精神是他們一生的寫照,我們為有這樣的老人而感到自豪。
尊敬老人的學生是進步的學生,尊敬老人的學校是文明的學校,尊敬老人的家庭是和諧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會是發展的社會。尊老愛老助老,我們責無旁貸。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見,尊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多年來亙古不變的倫理道德。古往今來,我們有許許多多尊老愛老的故事: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王祥臥冰求鯉、孟中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昔日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生命的規律誰也無法抗拒,在進入老年期后,人的生理、心理都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我們應給予理解、寬容。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我們一定要積極地創造條件下為老人做好事。一聲真心的問候,一句美好的祝福,一個燦爛的微笑,幫他們倒一杯水,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在公共汽車上主動讓座,過馬路時的牽手呵護,常回家看看,談談家常,散散步,聊聊天。
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盞燈;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只有這樣才能讓老人感到世界的溫馨與美好,遠離寂寞,遠離孤獨,欣慰地讓他們走完屬于他們的人生旅途,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老年人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尊敬、關心、幫助身邊的每一位老人,說一句敬老話,讀一本敬老書,做一件敬老事。把尊老、愛老、敬老、助老容在我們生活之中,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在天高云淡、秋風颯爽的季節,讓我們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升旗講話完閉,謝謝大家。
升旗講話稿之尊老愛老 篇2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古代思想家孔子說:做子女的能活下來,是因為有父母的養育;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老人,還要孝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
在我們中國有個傳統的節日,就是;重陽節。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又稱為敬老、愛老的日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于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弘揚敬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20~~年9月12日是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中秋節,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長大成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都懂得孝敬老人。尊老愛老要蔚成風氣,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也是良好的社會風尚。說完,他深深地鞠躬向老人們行禮。是啊,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敬老、愛老,是一項神圣的使命,它傳遞著陽光,讓溫暖撒到老人的心。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維護老人,敬老愛老這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美德更顯得重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夕陽的幸福要朝陽的回報,讓我們用一顆真誠的敬老之心、感人的助老之行影響全社會,使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樂”。
作為一名農村的孩子,我親眼目睹一幕幕敬老愛老的動人場景,隔壁的王大爺是一位五保戶,我的媽媽時常照顧他,送吃的,做穿的。一開始村里人都說我媽傻。媽媽總是笑著說:對待自己的老人要好,對待身邊的老人也要好。慢慢的在我們村掀起一股敬老愛老的風氣。更令人可喜的是,現在村里六十歲以上都有補助,這難道不是體現國家敬老愛老的表現嗎?
然而,社會上有些不懂反哺之恩的人,卻做出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父母老了,他們把父母當成了包袱,隨意扔掉。甚至出現了虐待老人的現象。真令人心寒啊。同學們,當你看見那街頭蜷縮的身影,難道你會熟視無睹嗎?當你聽見空蕩的房屋里回蕩著為你擔心的嘆息,你難道不會感到心酸嗎?當你看到那彎曲的身體還在田里勞作,難道你不會上前幫一把嗎?那些終日在垃圾箱門口徘徊等待揀拾垃圾的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婆,路過時難道你就沒有同情之心嗎?老人對我們的愛,博大而無私;我們對老人的關心,渺小而稀少。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所以讓我們現在開始愛護老人、孝敬老人吧!敬老愛老我們現在最能夠做到的是用心學習,用優秀的成績換取長輩們那滄桑的臉上欣慰的笑容,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師生祝普天下的老人健康長壽,平平安安!我們衷心的希望“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永放光彩!
所以,尊老、愛老、敬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尊老、愛老、敬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尊老愛老敬老,就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升旗講話稿之尊老愛老 篇3
老師、同學門:
大家早上好!
不知各位是否曾聽過任長霞的名字,身為河南省--市公安局局長,是什么讓她獲得了萬千百姓的愛戴,是什么使她贏得了蒼蒼眾生的熱淚?在職三年,她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噓寒問暖,扶危濟困,一直支持著任長霞的正是她始終如一的責任感。
雛鷹深知自己守衛藍天的職責,于是振翅高飛,譜寫出搏擊長空的壯闊;梅花明白自己點綴寒冬的職責,于是頂著霜雪,向世人綻放笑容。
責任與生命同行,才使原來短暫的生命閃耀光輝。
當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責任便隨之而來。當我們在人生旅途中奮力拼搏時,責任在你我耳畔輕聲叮嚀,為我們指出人生的道路。不同的人生決定了每個人不同的責任,不同的人生階段又造就了每個時期的不同責任。許多時候,責任與磨難總是如影隨形,叫我們沮喪、焦慮,卻又借此為我們的記憶頻添色彩。
大學剛畢業的徐本禹用自己年輕的肩膀扛住了大山深處那個傾頹的教室,扛住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可以不屬于他的責任。
捐腎救母的田世國用自己的行動回答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一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在我們記住他名字的同時,更記住了那對家庭的責任!
如果把社會比喻成一座大廈,那么每個公民的責任感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有了責任感,才會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了責任感,才會時刻準備著伸出一雙援助之手;有了責任感,才會將個人融入到社會中,充分發揮個人的才干,將素不相識的人們凝聚成一個整體。
此刻,身為中學生的我們,無須闊談保家衛家舍身求義,不必奢談拼命硬干地專攻科技,也不必為家人的生活四處奔波操勞,但我們同樣有著自己的特定責任——學習。
專心聽好每一堂課,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按時做好每一回值日,細心關懷每一個家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應負的責任。當我們從新審視過去時,不防捫心自問:“我是否真的已在認真對待自己的職責?”
或許有人反駁:“學習是我個人的事,根本不需要對誰負責!”可當我們說了這句話時,又可曾想過:父母為我們提供衣食住行,提供學費是履行了他們的責任;國家給予我們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履行了社會的共同責任。而我們在享受了責任給予的這種權利之后,難道不該向父母負責,向國家和社會負責嗎?
背好行囊,拾起原先遺漏的責任心,讓責任伴隨你我一同上路!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