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研會講話
教育部《關于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學業考試的命題應根據學科課程標準,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杜絕設置偏題、怪題。”因此,中考數學試題內容非常重視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雙基)的結果和過程的評價;重視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發展狀況的評價;重視對學生的數學認識水平的評價。綿陽市決定初中08級畢業、升學考試合并進行,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會更加突出的體現《指導意見》評價理念,中考命題時既要關注大面積學生初中數學學業畢業,也要為高中升學評價提供依據。因此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標準》中的“內容標準”,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降低重心,夯實雙基,狠抓落實,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處理好知識梯度,面向全體學生,培養能力,提高質量。今天就我們在平時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談談體會。
一、認真學習、準確把握《課程標準》要求,降低重心夯實基礎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準確把握各知識領域中的知識與技能,不擴展范圍,不隨意提高要求;準確領會《課程標準》對各章節知識不同層次的要求:哪些內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靈活和綜合運用。在此基礎上精讀深鉆教材,仔細剖析各章節所蘊涵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能力,準確而靈活的體現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中。如若教師忽略了對教材的這種研究,很容易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拔高或降低知識的難度,影響教學效果。如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就 的化簡而言,教材是從幾個具體實例很直觀的得到公式,在整個教材內容中,從例題到練習再到復習題的設置上來看,只有最簡單的數和字母的化簡,沒有出現諸如 之類的化簡,補充講解的例子到這個程度應該就可以 了。完全沒有必要涉及到復雜的如當x>2,根號下 - 的化簡結果是多少?再如-a 的化簡,這樣的老教材里面的題型根本不需要出現。但在很多的資料和試卷上這類題目還是不少,真的有必要人人都要會做這類題目嗎?我們認為,對學有余力的同學,做做有益無害,但對中等程度及以下同學來說,這樣的拔高很容易讓他們感覺吃力,喪失信心和興趣的。
二、課堂教學合作互動,基礎知識人人過手
課堂是學生獲得雙基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考試時,常有這樣的情況,很多同學連書上的例題和習題作業做過老師又講過的原題也不會做了,這就說明平時的教學沒有落實,練習題做而不會或會而不熟。我們近幾年來采用合作學習、分層落實的方法,收到很好效果。把學生按照層次分成4人一小組,組長由成績優秀又有責任心的同學來擔任,他就負責這個小組的數學學習。每一周用一節自習課,由組長組織,把上周所學的內容,主要是書上的習題, 4人一組知識過關。一人講幾道題,主要講出思維過程和解題步驟,其他成員參與評價,要求聽者能發現他思維方法的正確和錯誤,語言描述中相關數學知識的準確與否。基礎不扎實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得到補充與強化,會的同學經過講解可以讓自己的思維更加嚴密。初三學生課業多,課余時間少,要想出成績,只能向課堂要質量。這種分組分層的合作互動的方式就更加適用。做完練習,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點評,而學生程度參差不齊,點評過程中有少數反應慢一點的同學就被忽略了。若讓學生相互檢查發現錯誤用紅筆勾畫出來,再讓同學講解,這樣會比老師點評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