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打造低碳生活講話稿(精選3篇)
勤儉節約打造低碳生活講話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打造低碳生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低碳生活是保護環境最直接的手段。今天我們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什么是勤儉節約,怎樣才是低碳生活。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世界,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
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弄丟了。出現了超越現實、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和斗富擺闊、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隨意浪費的現象也比比皆是。在我們中間,能看的浪費現象有:餐廳的垃圾桶里,經常會看到被咬了一口的饅頭、整個的雞蛋,大塊的米飯,還有不喜歡吃的青菜;教室的垃圾桶里,經常能見到還可以用的鉛筆、橡皮,還有一些沒有吃完的水果、牛奶,沒有分類的紙張等;洗手間里的衛生紙浪費現象也比較嚴重,有的同學洗手后用衛生紙擦手,有的同學過度用紙,隨意撕掉一塊丟掉;有時候教室里明明光線很好,卻還開著燈,大白天走廊過道上的燈還在亮著,所有的這些都是浪費。還有在我們同學中間,存在攀比衣服、文具的現象,鞋子比名牌,鋼筆用凌美。不把精力用在學習上,不去比紀律誰好,學習誰棒,字體誰寫的漂亮,而是追求所謂的牌子和高價,形成了不良的風氣,忽略了衣服、鞋子、文具本身的意義。
同學們,勤儉節約,可以減少能源的浪費,節約能源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可以更好的做到低碳生活,保護環境。我們是城市的小主人,是祖國的未來,節能減排我們責無旁貸,我們也一樣能做到。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建議同學們做好平時的細節:當我們離開教室時,要隨手關燈,關電;當我們洗手時,可將水龍頭開到小流量,打肥皂時,可以把水龍頭關閉;就餐的時候,吃多少盛多少,外出就餐,養成剩余飯菜打包的習慣,不要浪費一粒糧食;用過一面的紙,盡量留作草稿紙;購物時,不用一次性塑料袋,記得帶上環保購物袋;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外出時,能坐公交就不開車,能騎自行車,就不坐汽車,尤其是周末往返學校時,為了減少交通壓力,減少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我們盡量動員家長低碳綠色出行。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學會勤儉節約,做低碳生活的環保小衛士,讓勤儉節約,綠色出行在我們的校園蔚然成風。
勤儉節約打造低碳生活講話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以修身,儉以養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商隱曾說過,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歷史也反復證明了這個道理。從夏桀窮奢極欲而亡國到古羅馬帝國因貴族們的奢侈無度而衰敗,從滿清八旗子弟的蛻變之痛到前蘇聯共產主義貴族們的特權之禍,一個個政權的興亡史無不深刻地昭示我們: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勤儉使一個國家得以繁榮昌盛,勤儉使一個人得以自立自強。春秋季文子,貴為上卿,以儉為榮;五代李存審,贈簇教子,喚醒沉溺浮華享樂的孩子們。
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不僅是一句古訓,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當我們丟棄了勤儉的美德,也就忘記了生活的真諦。
勤儉是一個永恒的生活話題。勤儉,自然要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勤讓我們追求和創造財富,儉讓我們珍惜和積累財富。自古圣賢多節儉,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太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無不為我們留下了一份份勤儉自勵的珍貴遺產。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跡,更是彪炳千秋。是的,唯有勤奮,使人志向堅定,不屈不撓;唯有節儉,使人道德高尚,淡泊致遠。
作為新世紀的青年,作為新海園的學子,我們更應將勤儉二字落實到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在食堂點餐適量、不浪費糧食,不浪費手邊的一張紙、一支筆,不用水時及時關緊水龍頭,隨手關燈,不再出現長流水、長明燈的現象。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形成一種認識,那就是,節儉二字不只適用于物質,節儉的也可以是時間。每天爭取提前十分鐘起床,吃早飯時順便收聽清晨新聞,利用餐后散步的間隙多背幾個單詞,跑操信號響起后不磨蹭拖沓、盡快到達集合點諸如此類可列舉的有太多太多。看似尋常的小事積聚在一起便成了不尋常,而新海園學子的獨特氣質也從中顯現。
同學們,我們應當時刻銘記,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在世界勤儉日的這一天,讓我們問一問自己:我,踐行勤儉了嗎?
勤儉節約打造低碳生活講話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從你我做起》。
我想考一考同學們,10月16日是什么節日?——是世界糧食日。
為什么要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吁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節約糧食!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回響。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曾幾何時,一位偉人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自力更生。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那就我們先來看看在學校用餐的同學,絕大部分同學就做得非常棒,他們將所打的飯菜吃得干干凈凈,一點也不浪費,老師經常表揚他們!是啊,吃干凈盤子里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其實這不僅是一種節約,也是對農民伯伯,食堂工作人員工作的一種尊重! 更是一個人文明的舉止,美德的展現!有資料統計:大陸民眾一年平均倒掉六百億人民幣的剩菜和剩飯。這是多么可怕的浪費啊!同學們,其實節約糧食,就是不浪費,做起來很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像我們學校的飯菜,都是有菜譜的,就是說,飯菜的選擇是經過科學搭配的。大家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于我們身體的健康!當然,節約是多方面的,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節約不到一輩子窮。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說就好。愛糧,惜糧,節糧,不能是空洞的口號。“節約糧食為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尚不僅過去需要,現在需要,將來更需要!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只要!我們稍微關注一下的話,就會發現,很多舉手之勞就能節約資源,減少浪費。就餐時提倡光盤行動;出門時隨手關掉教室的電燈;洗漱時,水龍頭不要一直開著等等,就是最好的節約!衷心地希望每一位老師和同學都能自學行動起來,增強勤儉節約的意識,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節約每一餐飯,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讓每一個人都快快樂樂地生活在藍天,白云,綠水,陽光下!那就讓我們從今天起養成習慣——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句話:今天,我節約了嗎?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