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敬老節活動講話稿(精選3篇)
社區敬老節活動講話稿 篇1
鄉親們、朋友們:
今天有幸參加~~村舉辦的首屆孝道文化節,在此,我代表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對~~村孝道文化節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向有志并注冊成為~~村的志愿者們表示由衷的敬佩!向獲得“好媳婦”、“好少年”榮譽稱號的村民表示熱烈祝賀!
百善孝為先,孝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村孝德文化根基深厚,群眾尚孝道、重孝德、行孝義,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村委順應時勢,在鄉風文明建設中,以道德建設為重點,以傳統文化傳承為突破口,大力弘揚孝德文化,認真挖掘孝德文化內涵,不斷注入新的內容。從最基本的尊老、敬老、養老,到親親、愛人、愛國,從“小孝”到“大孝”,從“小愛”到“大愛”,從家庭到社會,倡導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從生活到工作,倡導舉止文明、誠實守信、舉孝興廉、擔當責任。這一舉措深得民心,增強了情感維系,使在外人員感受到家鄉的溫情,聽得見鄉音,記得住鄉愁。
希望~~村把孝德文化從家庭文化、家族文化、鄉村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提升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上來,提升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層面上來,提升到打造“一鄉一品”鄉村特色文化品牌、開發孝德文化產品上來,提升到創新社會管理、增進人民福祉層面上來。強力推進孝德文化村、特色產業村、精神文明村、平安和諧村建設。通過孝德文化建設,解決農村社會管理中出現的各種難題。通過孝德文化建設,孝德之星評選,讓這些平凡而樸實的人物,唱響時代主旋律,演繹人間真情大愛。
最后,祝~~村公民道德建設一年更比一年好!祝全村的父老鄉親身體健康!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強!
謝謝大家!
社區敬老節活動講話稿 篇2
敬早在戰國時期“亞圣”孟子就有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優良文化傳統,在這秋風送爽,丹桂飄香的時節,我們迎來了第XX個敬老節的來臨。首先,我謹代表向你們致以節日的問候。祝你們以及全區所有的老年人節日愉快!也祝愿你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敬愛老人、關愛老人,不僅是對我國優良傳統美德的一種延續,更是一個人佇立于世的根本和最起碼的道德所在。敬老節又稱雙九節,是取自與長長久久的“雙久”同音,同時九為數字最大,本身也有長壽的含義。九九重陽是對數千年來泱泱華夏這種“老吾老”的民族風范和精神的一種凝聚,這種濃厚的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情感也已經蔚然成風。國家將九九重陽這一天定為“敬老節”、“老人節”或“敬老日”、“老年節”,即是促進大家積極開展關愛老人的活動,為老年人送上一段溫馨的祝福,送上一份溫馨如意,為他們多辦事、辦好事,這也是對這種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延續做一種宣揚,讓大家都能意識到敬老愛老的必要性,投身到敬老活動當中。老人是孤獨的,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夠安度晚年,是我們的義務也是責任。“百善孝為先”;“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古往今來,古人用各種語句不斷詮釋著孝道的重要性,更明確的說明為人子女孝敬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法則。在周朝的時候,“至圣”孔子的弟子子路因為家里貧窮而不得不去外面摘取野菜當做食物,之路極盡孝道,為了奉養父母雙親讓他們不致挨餓,子路經常要從遠大數百里開外的地方背米回家,為大家所廣為稱道。直到子路的雙親去世了,他來到楚國,因為自己的學問和人品孝道受到楚王的看重而加官進爵,自此富有充裕,極盡富貴。然而子路卻常常想念父母嘆息說到:現在哪怕是希望回到以前吃野菜、百里外的地方背米贍養父母的日子也不可能如愿以償了。有詩這樣贊到: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qú)勞。古人們尚且知道孝養父母的重要和心懷感恩,然而現今許多人卻往往是偶爾的一個電話代替了走動,銀行卡上按月的轉賬代替了關懷,缺乏對老人真正的關懷和照顧。伴隨著現今物質生活的日漸豐富,老人最需要的并不是什么保健藥、營養品,他們更需要的是親人的關懷和兒女的陪伴,需要的是精神的慰藉。經常陪著老人嘮嘮家常,這遠比送任何物質禮物更能讓老人們感到滿足。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不要等到已經無法盡孝時才想到父母,關愛父母,關愛老人,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在生活中多看一看父母,也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和今后的生活當中多陪伴父母,尊敬老人。最后,再次衷心的祝愿各位老人節日快樂,愿你們健康長壽!
社區敬老節活動講話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領導、老前輩: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在老人節到來之際,我謹代表向你們并通過你們向全縣廣大老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祝你們和全縣老科技工作者節日愉快、身體健康!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九九重陽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的濃濃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風范。今天,在我們這個欣欣向榮、國泰民安的偉大時代,敬老、尊老已蔚然成風,國家將重陽節這天定為“敬老日”、“敬老節”、“老年節”、“老人節”等,積極開展尊老敬老活動,為老年人辦實事、辦好事,道上一聲祝福,送上一份安康,吉祥而溫馨。
關愛老年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提上了全黨的議事日程。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占全國人口的10%以上,中國已逐步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關心老年人、切實維護好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是各級黨委、政府,也是社會和諧相處的重要內容。
老干部尤其是老科技工作者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長期以來,大家把自己的畢生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在革命戰爭年代,前赴后繼、出生入死,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共和國的昨天,溶入了艱辛的血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辛勤工作、艱苦創業,為祖國繁榮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共和國的今天,鐫刻著你們不變的忠誠。現在,大家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廣大老領導、老前輩壯心不已,仍然關心著黨和國家大事,關心著大化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關心著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為穩定大化、發展大化不遺余力,奉獻余熱,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廣大老干部的長期英勇奮斗,就沒有大化今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你們的功績,黨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大化人民更不會忘記!
老干部工作是我們黨的整個干部工作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歷來十分重視老干部工作,特別是近年來,我縣各級各部門認真宣傳貫徹《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切實加強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基本形成了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尚;通過開展對老年人的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組織老年人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建立和完善各種社會保障機制,基本上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百行孝為先,讓老干部、老同志過得更好、活得幸福,是我們的向往和追求。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個不能”要求,對廣大老同志的歷史功績和巨大貢獻永遠不能忘,對老同志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精神永遠不能丟,尊重、學習、關心和愛護老同志的政策永遠不能變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老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要求,進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切實做到政治上關心老同志,生活上照顧老同志,工作上虛心聽取老同志的寶貴意見,充分發揮老同志的作用。并認真研究解決老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為老干部辦實事、辦好事,創造條件、積極主動地開展各項活動,不斷解決老干部的實際困難。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此,我們也懇望各位老領導、老前輩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大化的改革開放和建設事業,在“三個文明”和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老領導、老前輩節日快樂、健康長壽!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