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讓愛永駐心中演講稿(精選3篇)
初中生的讓愛永駐心中演講稿 篇1
著名作家冰心說過這樣一句話:“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頭,隨時播種,隨時開花”,當“構建和諧社會”的主旋律回蕩在祖國上空,當無數國民為實現和諧社會而熱血沸騰時,我總能記起這句話,也總是在不停地想,如果我們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路上,人人用真誠播下愛的種子,那我們的人生旅途也必將開滿鮮花。
有人這樣形容人生:
人生如歌,有了愛的歌聲便多了動人的旋律。
人生如畫,有了愛的畫卷便添了亮麗的色彩。
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有一位普通的煤礦工人,他就是用愛,在漫長的32年中,履行著對亡妻的承諾,他就是我們身邊的好黨員——。
32年前,妻子臨終生死相托,他跪地承諾,改劉姓為謝姓。
20xx年前,岳父患病住院,從得病到去逝,經歷了20xx年。這20xx年如一把道德的尺子,時刻丈量著謝延信的愛心。
為了這個家,他善待了所有成員,唯獨沒有他自己。一件襯衣陪伴了他10載,一雙涼鞋與他共度了6年。為省錢給老人治病,他幾乎忘記了水果的滋味;為了省3元錢路費,他騎著自行車走了300多里路去看望自己的老母親,一到家就累倒在床上再也起不來,心疼得母親失聲痛哭;為了省錢,至今他沒有坐過火車。32年的春秋更替,他從一個精壯的小伙熬成了一個滿頭白發、雙手不能合攏、記不得往事、口齒不清的中年人。
他有情、有義又有信。他以中華傳統美德為筆,以青春為墨,以32年的歲月為畫卷,書寫了一個自尊、自信、自愛、自強的“人”字。他心中涌動著的正是濃濃的愛,他用愛詮釋構建和諧社會的真諦.
同謝一樣,工作在我身邊的許多同事也都在用愛勾畫著他們心中的和諧社會。
你看那年近六旬的x老師,雖然頭發已經花白,但是為了追求和諧的教育理想,他仍像老黃牛一般,不知疲倦地忙碌著。張老師懷揣著醫院的住院通知,手背上還留著幾次輸液后的青色痕跡,就開始隨我們下鄉調研了;劉老師患椎間盤突出癥,針灸治療后貼上膏藥她繼續上班,腰上的肉被蟄的黑青發紫,爛肉牙叫人看了慘不忍睹,她疼的額頭冒汗,咬破了嘴唇,可她從未請過一次假……他們沒有驚人的壯舉,沒有耀眼的光環,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用愛心譜寫著一曲曲動人的樂章。多少個黃昏多少個深夜,他們伏案工作直至深夜——一燈如豆,四壁清輝,在漫漫的求索與執著的進取中,他們用研究描繪人生畫卷,勾畫著他們心中和諧社會的美好藍圖……
朋友,你心中的和諧社會也許是,是一支悠揚雅致的曲子,是一幅瑰麗多姿的畫卷,而我心中的和諧社會是一座宏偉的摩天大廈,它的建立,需要無數象謝延信,象馬老師、張老師、劉老師那樣堅不可摧的基石。
它需要取自黃河之源的鵝卵石。這是億萬顆炎黃子孫的赤誠之心,這里有掀起凈化心靈熱浪的洪戰輝,有用舞臺構筑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的叢飛,有從沒有穿過白大褂的赤腳醫生,還有不辭辛苦、連年奮戰,在生命禁區建設世界上最偉大鐵路的青藏鐵路建設者……它們顆顆簇擁,相互支撐,相互關愛。
它需要取自泰山之顛的花崗石。這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正義和平的化身。這里有中原大地上的女英雄——任長霞。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一個弱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不正是因為她對百姓那虔誠的愛嗎?這里有背負著草原人民幸福上路的的牛玉孺。為官一任,他給我們留下了激情燃燒的背影,他讓活著的人肅然起敬。
朋友們,《感動中國》的歌詞中這樣寫道:“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那么,就讓我們做紅礁石,做花崗石,做鵝卵石,把和諧社會大廈的根基打的堅實而深厚。讓愛的陽光灑滿每一個角落,滋潤每一顆心靈,讓愛的鮮花開滿生命的旅程,讓和諧永駐人間。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初中生的讓愛永駐心中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讓愛永駐心中》。
愛如一杯熱茶,天寒地凍之時,足以暖人心脾;愛如一句問候,傷心難過之時,恰恰慰藉人心;愛如一句批評,無知犯錯之時,剛好撼人心扉。
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懵懂無知到青蔥少年,再到長大成人,我們哪個不是在愛中長大的?即使行將就木,人也能體會到愛。
正如孟子所說:“人有四心——惻隱之心、羞恥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概述了人因愛產生的各種心理。不過,這些才僅僅是單調的、人與人之間的愛。而我接下來所說的,卻不是這些。
從出生起,我們就看到了人世間的蒼涼與繁華。白日里,太陽總是溫暖的照耀著世界的上的每一個生靈,不分大小尊卑,都未被忽略;而黑夜里,月亮同樣柔和的灑在這世上的每一處。我們也是生靈的一種,同樣的,我們從來到這世界上起,就被世界所愛。如宇宙包容萬千星辰一般,博愛的世界毫無吝嗇的愛著我們,為我們展示這一切美好。茂密蔥蘢的森林,湛藍的天空和無暇的云朵......
在我看來,其實世界大可不必這樣,他付出一切,只為給我們展示最美好的。而這些,會給世界帶來絲毫好處嗎?答案是否定的,同樣的道理,一切生命與世界來說皆有可能,亦無可。人類生活再美好,受益的,也并非是世界。宇宙萬物,變幻無窮。
謝謝大家!
初中生的讓愛永駐心中演講稿 篇3
印度人有一種捕猴的方法,特制一只木籠,籠中放進美食,猴子把手伸進木籠抓住美食,手便拿不出來,必須放下美食才能伸出手。但早已身陷囹圄的猴子絕不肯放下美食,因為它沒有放下的智慧。
每個人都應當擁有放下的智慧,但有的人在利益面前卻犯了糊涂,為了蠅頭小利干起了釜底抽薪的蠢事。
有的官員抱著權利不用過期作廢的想法,終日收賄受賄,燈紅酒綠,聲色犬馬,最終鋃鐺入獄。
有的商人為了眼前的利益,把青山鉆得千瘡百孔,把河流污染的臭氣熏天,讓我們的大氣層變得越來越薄,最終破壞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司馬遷在《史記》中如是說。逐利乃人之天性,本無可厚非,但應張弛有度,不可做得過分。不要一味做“焚林而田,竭澤而漁”的蠢事,只知索取,不懂“放下”,終將陷自我于萬劫不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