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家長會時園長講話稿(精選3篇)
開家長會時園長講話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家長:
感謝各位家長在百忙中抽空來參加我班的家長會,首先衷心地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這次召開家長會的主要目的是向各位家長匯報您的孩子從開學至今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同時通過本次家長會進一步增強家園聯系,聽聽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和意見,促使我們不斷改進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質。
下面就學期的教育和保育及有關家長關心的問題向家長匯報一下。
一、教育任務
首先還是要做好保育工作,在這里每個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和各位家長一樣有共同的責任和義務來保護和教育好這些孩子們,保證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照料他們的生活供給以及幼兒生長發育的必要營養,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預防疾病和事故的發生。
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
⑴早上來園:晨檢工作,早上我們的晨檢工作是一問,二看,三摸,四查,要求走讀生的家長不要讓孩子帶危險物品入園。(如:打火機,小刀,指甲剪,雪糕棍子等),還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幼兒有生病的跡象,以便及時治療。 ⑵膳食的安排:我校的飯菜搭配還是很科學的,特別是對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更是很照顧,經常給我們小朋友做小鍋飯,早上是米粥、豆漿、八寶粥、辣湯、
點心有雞蛋糕、油條、燒餅、麻團等換著吃。中午則是三菜(兩葷一素)一湯,營養搭配。晚上則是米粥,餅和一個菜。飯菜由食堂兩名工作人員和我們兩位教師協助打好,送到幼兒面前。
進餐的習慣培養方面:保證幼兒每天吃飽,吃好,不挑食,飯前洗手,吃飯時不講話,保證桌面、地面、衣服三干凈,正確使用勺子。有些家長擔心自己的小孩在園吃不飽,其實大可不必,我們這里請各位家長放心。
⑶休息方面:每晚7點生活老師準時把幼兒帶回宿舍,一個生活老師負責帶兩三名幼兒,對生活上也會照顧的更周到。
⑷衛生消毒工作:幼兒的餐具每天由后勤人員進行消毒,在宿舍里也實行一人一盆制,每隔一晚我們都會去醫務室領消毒水拖地,現在更是每晚都噴殺蟲劑,消滅蒼蠅和蚊子。除了消毒工作做好以外,同時也做好了疾病的防治工作和隔離工作,如在學校幼兒生病我們會把幼兒及時送到醫務室看病,也會同時打電話和各位家長聯系。
⑸保育方面:本班主要由我和孫麗麗兩位老師
負責,我們早上6點10分進教室,晚上7點半后離開教室,一天無論是進餐還是其他都對幼兒進行全程陪同,午休輪流休息。堅決保證幼兒們身邊不缺人。
二、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1、培養幼兒正確的書寫姿勢,教給幼兒正確的執筆方法,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2、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使幼兒身心健康得到保障,知道119、120、110代表的意思。
3、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衛生、不滾地,不隨地亂扔果殼和不涂墻畫壁的行為習慣。
4、安全工作,我們幼兒園把安全工作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走讀生沒有家長來接堅決不讓出校門,住校生有家長來接時還要本班教師親自送到門衛處打過招呼才可出校門。另外走讀生家長應把家中的危險物品放到幼兒夠不著的地方,以免幼兒帶危險物品入園。
三、教育工作
1、我們幼兒園的教育是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制定的,要求開展游戲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動,下面就我談談你們的孩子在幼兒園都主要學了哪些課程: ① 語言:語言包括講故事,學古詩兒歌,認字、拼音。②計算③音樂④美術⑸英語。每大周教學內容在幼兒每次帶回去的周周見上,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展開講)
四、家長提問題
我們的工作如果還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家長多提寶貴意見。
開家長會時園長講話稿 篇2
各位家長:
大家好!
你們的到來是對我們工作最有力的支持。謝謝!我國教育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特別是在學前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我們幼兒園的老師,更會以耐心、仔細、認真的態度,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作為家長,我們也感覺到了你們更加迫切地希望孩子學得多,學得好,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們這學期對課程進行重組和綜合,既體現課程的多元化和可選擇性,也體現了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因此,這學期我們計劃:孩子除了要完成市教委規定的必學教材外還必須創造性地學習一些新的、必要的知識,因而我們根據本園實際情況,增添一些教學內容,也就是使我們的園本文化教育。
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里已經生活了二個年頭了,再過一年,我們的寶貝即將上小學了了。從現在到孩子入小學前,或孩子入小學之后的一段時間,我們家長該做些什么?不該做些什么?對這問題,我想與各位家長達成一個共識,以便我們更好地為孩子入小學做好最佳的準備。
要說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來看看現在幼兒、小學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現狀。要說家庭教育,我們家長都有自己一套成熟或不成熟的教育經驗,家庭教育是很復雜性的。它不同于學校教育,有明確的課程計劃,各科課程標準,一系列的教育規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完全依賴于家長的教育意識、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如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著以下幾種心態:首先是“望子成龍”型的,這也是大部分家長的心態。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哪位家長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
設置,每周語文課七節,數學課三節半,音、體、美各兩節,英語三個半節(從下半年開始小學一年級將不開設英語課),其他的還有就是勞動、活動、興趣課了。從這兒看,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時明顯減少,何況也有教育專家提出,小學一年級將取消數學課,這也是有道理的,一年級數學課中的'十以內,二十以內加減法到學生進入二、三年級時,不教也會了。這樣看來,在幼兒園還有必要花很多的時間、精力進行數字、運算教學嗎?
順便插一點,看看我國的教育方式,明顯跟西方的國家不同,他們家長去接孩子的時候問什么?問的是:今天你玩得快樂嗎?今天你跟誰合作了?強調的是孩子本能的發揮,個性的張揚和與人合作的精神。提倡讓孩子主動的、探究性的學習,培養的是孩子的興趣和能力,讓孩子舉一反三的學。他們讓小學生開展課題研究,讓他們自己開展調查,收集資料,寫研究報告。小學生能寫出上萬字的課題研究報告,這對我們來說是有點不可思議的。
我說這些,那么在幼兒園是不是什么都不用教了呢?這也不是的,我個人認為,在幼兒園要適當的教些字詞和進行必要的、規范的言語訓練,也應該給孩子一些數的概念。但這些都必須在相應的實踐活動中進行教學,讓孩子生動、直觀、主動地接受知識,興趣盎然地學會知識。表面聽去,我好像是說給幼兒園老師聽的。其實不然,我是說給家長聽的,我們家長完全可以借鑒學校的教育方法,創設各種生活情境讓孩子動手、動腦、動口,拓展孩子的思維,同學校一道共同教育好子女。
說到這兒,有些家長可能還是比較擔心,擔心什么?別的孩子在入小學前都學會了不少漢字,會簡單的加減運算,如果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會,那能跟得上去嗎?這擔心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有失必有得,或許你的孩子在動手、動腦等方面已遠遠超過了其他同學,難道這不值得慶幸嗎?至于暫時的落后,也關系不大,只要孩子有學習的興趣,很快就能趕上去的。
所以作為家長適當的轉變一下教育觀念,了解一點當前的教育理念是很有必要的。平時,要更多的注意培養孩子對待事物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興趣和習慣將影響人的一生。我們應該從積極的一面去培養我們的孩子對學習、生活的積極性。這樣會讓我們的孩子受益一生。
進入小學后,家長切記不要隨意給孩子加重學業負擔。如現在小學一年級學生是不允許留任何書面家庭作業的,學生在校時間也進行了嚴格控制,一年級小朋友在一星期中,有三個下午是提前一節課放學的。在書寫方面,提倡只要學生能把這個生字記牢就好,絕不允許出現罰抄寫十遍,罰抄課文內容的變相體罰現象。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減輕孩子的課業負擔,家長最好不要與學校背道而馳。如果孩子確實有精力,不妨可以有選擇的發展孩子的藝術特長,讓他更全面的發展
開家長會時園長講話稿 篇3
各位家長:
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來到學校參加家長會,首先要祝賀您,您的孩子開始了小學學習生活的第一步。在這前三周的過渡期,孩子用飛快的速度學會了小學生應該知道的常規。體驗著學習的艱辛和快樂。這對孩子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對家長又何曾不是一個考驗了。忐忑不安的期待。默默無言的支持。我們的家長是優秀的,我們的孩子也順利的度過了這最重要的頭三周。我們班沒有一個孩子掉隊,雖然孩子之間是有差別的,有些會稍微落后一些,但是每一個孩子都在飛快的進步。這些差別也在很正常的范圍中。我和你們一樣分享著孩子進步的快樂。看這短短的十幾天,孩子能有次序的早讀,上課,午餐,我心里也充滿了成就感。
今天,我很希望能利用這個平臺交流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共同創設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大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我們這一代的家長也是新型的家長,素質很高。在開學第一天接到新生名單的時候,我從孩子的名字里就讀出了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我也希望學校的教育能夠伴隨您孩子快樂的成長,成就您的理想。我也把對孩子的教育思路在這里和家長做一個匯報。
(一)教育就是習慣。習慣養成,終身受益。
在這三周里,我們的教學工作基本放在了第二位。因為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成功的前提。在上小學前,孩子主要以玩為主,上了小學,就要有“作業意識”孩子回家要自覺寫作業,即使做的不好或者有錯誤,都沒有關系,但孩子一定要有寫作業的意識,哪怕這天沒有寫的作業,也要自覺的看看書,回憶一下當天所學內容。或者向家長復述自己的學習經過。家長不要過于關注孩子寫作業的對錯,更多的關注孩子學習的方法和認真的程度。一個好的習慣養成需要21天,壞習慣一旦養成,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改。所以在孩子剛開始走上學習之路時,還是需要家長的督促和引導。到了孩子會認識一些字,養成了好的作業習慣,家長就可以適當放手了。
生活習慣也是要注意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時間意識”,不管是吃飯穿衣還是做別的事,都要有一定的時間限制,不要養成拖拉的習慣。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不好的生活習慣往往會影響到學習。
(二)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永遠支持孩子,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和障礙。
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不要只是從表面上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大人不能伴隨孩子一輩子,孩子要有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不能發現問題就不問原因責怪孩子。家長是孩子的依靠,要從心理上去幫助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時,首先要表示理解,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引導孩子學會學習的方法。
學習方法很重要,所以我一再強調,不要過度關注孩子做題的對錯,考了多少分,當然這些很重要,但是這只是一個參數,更多的是要觀察孩子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和老師都是要引導孩子提升這種能力。其實,學習就是學走路,孩子已經邁出了蹣跚的第一步,后面該怎樣教孩子走,影響著孩子一生的學習方式。這里仍然和家長分享一個故事《父親的腳后跟》
案例2:父親的腳后跟
小時候我曾住在豐原東邊的山里,父親常帶著我入城。這條路很長,走起來總要兩三個鐘頭。每次父親走在前邊,我跟在后頭,他的'步伐大而且快,我必須兩腳不停地劃,眼睛不停地盯住他的那雙破舊的布鞋,一路不停地趕。
有一次,天色向晚,路過一道鐵橋,一根根枕木的間隔比我的步子還寬。平常父親總會歇下來等著我爬過去,或索性抱著我過去,但那天他心里不知牽掛些什么,等到我爬過橋,抬頭一看,他已經“失蹤”了。
突然,我涌起一陣恐懼:“這條路來回已跟著父親走過二三十趟了,怎么一下子變得如此陌生?”
我哭著等在橋端的田埂上,幾個鐘頭在黑夜里又餓又怕。我甚至分不清家的方向。我苦苦思憶,但呈現的總是父親那雙不停晃動的布鞋。午夜時分,總算由遠而近,傳來了母親苛責父親的聲音。后來我才知道父親回到家竟還不知我早在半途就已丟失。
我深深相信,當時父親如果像趕牛一樣讓我走在前頭,出城的時候便用手指明家的方向,然后問我:“吳厝的大榕樹,舊厝的土地廟,阿公溪上的鐵橋,南坑阿婆家后的小徑……。你認不認得?”而在我點頭之后,叫我逐一帶路走過。我必定在走過一趟,回到家之后便十分熟悉整條路徑。
如果父親是最最上乘的教育家,也許他在指明家的方向后,便要我帶路,他在后頭寧可隨我多走一點冤枉路,一邊加以修正。其后并畫圖比較近路與遠路,如此我不只會熟悉家城之間的路徑,城東郊的地理我必也在走過一遭后便了如指掌,再也不愁迷路,甚至可以常常代我父親跑腿辦事。
可是我不敢苛求,我仍該感謝父親,畢竟他不會抱著或背著我走,使得我尚有一絲鎮定,能在漫長的四五個鐘頭里守在同一個地方等著他與母親回來找到我。
“學走路”可以作為一條經典的教育隱喻。這意味著學習是自己的事,別人只能提供幫助,但無法代替。成人在某個時候可以“牽”著孩子的手往前走,但這種“牽手”也是需要克制的,在必要的時候需要“放手”。
希望在以后的交往中,我們能夠經常溝通和交流,也歡迎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參與班級的建設,為我們多提好的建議。(10月中旬我們學校會有家長開放日,歡迎家長參與孩子一整天的學習生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也許會有一些分歧,但是這沒有關系,因為老師和家長的角度不同,家長關注的是自己孩子的成長,而老師要關注整個班級的建設。只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風和學風,每一個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有一些分歧也是正常的。只要能夠及時的溝通和交流,我想,我們一定能夠達到共識,因為我們懷著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讓孩子快樂的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