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評課稿(精選3篇)
體育評課稿 篇1
劉老師的課是一節二年級足球課:趣味足球熱身,腳背內側趣味運球等都是本節課的亮點。適合低端孩子們的認知特點,將足球的專業知識灌輸到孩子們的趣味活動中,循序善誘,課堂氛圍也很好。熱身,學生在游戲中“玩球”,充分調動了每一位孩子的參與積極性,學生不僅肢體充分活動開了,還熟悉了球性。
在講到運動要領時,劉老師示范、講解。為了突出和突破重難點,老師采用了分層練習,學生練習由簡到難,練習形式也多種多樣,學生在愉悅中得到了提高。
游戲環節設計業很新穎,采用了親子運球,接球,不光鞏固了剛才所學,還讓整個課堂在學生的積極、融洽、開心的氛圍中順利完成。
整節課下來,學生不僅玩到了,鍛煉到了,同時也學到了,非常適合低齡兒童足球活動的開展。
聽完這節課,我也在思考,體育課已經從原來單純的體育練習轉換到了游戲、活動中體驗,鍛煉。我們的科學呢,是否可以有提取精華的方式,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如果每節課都成為孩子們自愿參與,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主動性,相信我們的孩子在每節課都將提升更多更多。
體育評課稿 篇2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改后,在體育課上教師不是主角,教師扮演的是一個指導者,一個引領者,通過教師的組織教學和語言,調動學生對這節課內容感興趣,讓他們愿意去學,愿意去練,這點很重要。在課的開始,解老師用了一個游戲,并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游戲,一起活動,師生互動,其樂融融;解老師讓學生感到親近,沒有距離,師生關系密切,充分做到了教師是學生的大朋友這一重點。
二、獨特的組織教學
這節快速跑的課,以游戲為主,解老師利用游戲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在課的開始,準備活動就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喊數抱團讓學生歡笑不斷,充分起到了熱身作用;基本部分,解老師利用了讓學生最有興趣,最能調動學生學練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手段,那就是比賽、接力跑比賽。學生希望在老師眼里表現突出,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老師看,得到老師的表揚,得到大家的歡呼,而接力跑比賽完全具備這些條件,無論何時學生對于接力比賽都充滿熱情,有了這種熱情,才能使整個課堂氣氛顯得活躍,激情洋溢。
三、體育課堂與差異教學的結合
每個學生普遍都存在著差異,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在個性上都不一樣。
解老師這節課采用了差異教學,尊重了學生,讓每位學生從不同層面上得到了提高。在進行跑步練習之后,向老師經過觀察,發現男生身體素質明顯比女生好,跑的比女生快。通過精煉的語言引導,向老師組織了學生第二次練習,但是要求與形式都不一樣了,男生依然跑同樣的距離,而女生的.距離縮短了,解老師將女生的起跑線向前調整,從而使每位女生都跑了比男生短1米的距離,因此女生有了很大的獲勝的可能,她們就會更加努力,跑的更加快,爭取贏得勝利,同時,這樣也給了男生很大的“威脅”,男生們需要跑的比以前還要快,想要繼續贏得比賽,只有奮力拼搏。差異教學的結合,很明顯,學生的激情瞬間就被調動了起來,參與比賽的欲望更為強烈。解老師的這節快速跑的課,讓我看到了解老師精煉的語言調動,獨特的個人魅力,以及精湛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我從中受益匪淺。
幾點意見:
本節課既要學生掌握快速,又要學生體驗30米快速跑整個過程,跑動有些過多,建議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應根據學生、教材特點,力圖體現科學性、操作性、適切性。
體育評課稿 篇3
成都高新區劉瑛潔老師這節《快樂“巧固球”》將代表成都高新區參加25屆中國“十城市”體育課堂教學研討會小學體育錄像課展評。本課是高新區推行課例研究后,教研員肖玉美老師對小學體育老師對體育課堂觀察進行了培訓,并積極引入課堂觀察的手段對體育課進行多輪課例研究,本課通過多輪的研究最終得以完美呈現,獲得了成都市小學體育賽課特等獎,最后錄制成錄像代表高新區參加全國“十城市”體育賽錄像課展評,是成都高新區推行課例研究后率先取得的教學成果。
本課無論從教材的選用、教學的設計和課堂生成的效果都非常好,教師以扎實的專業基本功、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富有特色的教學風格,詮釋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活動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課堂教學。本課營造出了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抓住了兒童心理特點,巧妙地設置了教學活動,有效地實施了教學策略,使學生得到了最適宜、最充分的發展,凸顯了教師在教學中靈活的應對課堂教學中“生成”的教學能力。
課中以“巧固球”的傳接球技能學習為主線,以身體練習活動為載體,把不同環節、不同要求的學練活動,串聯組成具有梯度目標的環節板塊,以此來推動教學進程。從兩人合作傳接球,到四人互動傳接球;從四人一球傳接球到四人兩球傳接球,再到四人迎面跑動傳接球,最后拓展到全組上“網”傳接球,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充分享受“巧固球”運動的樂趣中,掌握了如何傳球、如何接球的技能,嘗試性地體驗了“巧固球”比賽方法和得分技巧,在達成本課的技能教學目標的同時,還讓學生對“巧固球”運動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各環節之間環環相扣,既有各自的獨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梯度、有層次,又有整體目標感。另外,授課教師根據“巧固球”傳接球的要求和技能教學目標,合理、有效地運用了易記、易背,瑯瑯上口的自編口號、口訣,使復雜的技術講解得到簡化,很好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解決了教與學中的實際問題。
劉老師親和力強,情緒飽滿,富有感染力,課堂語言簡潔、干練、指導性強,課堂氣氛被有效營造,學生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和調動;學法指導新穎、有趣、實用,既注重整體又關注個體;教學目標設置準確、具體、梯度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可觀測性。
本課是高新區推行課例研究的成果,指導教師是成都高新區小學體育教研員肖玉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