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防校園欺凌教育講話稿(精選7篇)
關于防校園欺凌教育講話稿 篇1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校園欺凌屢見不鮮,使我們不得不考慮,究竟是哪里出現了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校園欺凌是什么。校園欺凌主要是指在校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其他人員之間、甚至師生之間發生在校園內及校園周邊的具有敵意的欺凌、體罰、傷害等性質的欺凌行為。由于校園欺凌行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數是青少年在校學生,并且欺凌行為發生在校園內或校園周邊,故此慣稱其為校園欺凌。
然而一些同學在遭遇校園欺凌、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卻全然不知,以為校園欺凌僅僅是不禮貌行為;另一些同學在目睹校園欺凌時也無動于衷,以為只是同學間的“嬉鬧”。欺凌者的傲視,被欺凌者的輕視,旁觀者的漠視,都是校園欺凌事件頻繁發生的`原因。
校園欺凌打破了校園里原本的寧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這方凈土成為另一個“江湖”,我們應堅決向校園欺凌說“不”!在此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①不崇拜欺凌文化,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做咄咄逼人欺負者,不做弱小羸弱被欺負者,不做無動于衷旁觀者。
②不參與校園欺凌,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堅決不充當校園欺凌行為中的幫兇。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發展,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主動與他人溝通,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例如在球場上不做過分的挑釁行為,在平日課上課下的偶爾哄鬧中不對同學過分攻擊,語言藝術,點到為止。
④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由于欺凌事件的隨機性,許多同學會產生恐懼和焦慮,部分同學不敢將問題報與老師家長,更不用說報警了,甚至在問題嚴重后警方調查時也不敢出面作證,成為“沉默的羔羊”,助長了欺凌敗氣。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也要以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更要學會使用法律護盾來維護自己及他人的安全。
我們要記住:當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時不能輕言放棄,當他人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盡自己所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讓我們彼此努力,使欺凌遠離我們的校園,使我們的校園成為守護我們成長的快樂天地。
杜絕校園欺凌,守護生命成長。我的發言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聆聽。
關于防校園欺凌教育講話稿 篇2
親愛的同學:
校園是我們增長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該為欺凌事件的陰影籠罩,可據有關方面統計,全國絕大多數地區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區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絕大多數為像我們這樣的在校學生。
從80年代末到現在已出現了一個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國出現的校園欺凌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由于影視業的商業化,欺凌恐怖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充斥我們的視野,許多作品中對于犯罪過程細節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園又成了他們“付諸實踐“的理想場所。
校園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響的絕非個別學生,我們全體青少年都會受此不良影響。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的凈土,但屢見不鮮的校園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傾向十分令人擔憂。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冤冤相報何時了?“
校園欺凌同時也體現出人際交往問題,人際交往需要風度,風度就是用溫柔去對待倔強的人,用寬容去冰凍苛刻的人,用熱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學說認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開始只是一個萌芽,而且它隨時會遭到私心雜念和外界誘惑的'摧殘。這萌芽要成熟、長大,就需要特別的守護和滋養。提高德性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修養過程。游戲人生,看起來固然瀟灑,可如此泛泛而過又能找到什么樣的人生感覺?生命是單程線,沒有回頭的機會。
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單純的冤冤相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現在校園里出現了校園欺凌,鬧的同學們都人心惶惶。
影視作品、書刊對我們青少年犯罪的誘導作用十分嚴重,在我們身心發育過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較弱,是與非的界限比較模糊,很容易在覺得新奇好玩的心態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這是極需引起全社會關注并著手解決的。
校園欺凌事件雖然發生在學校里,發生在我們這些學生身上,但這也是社會大環境的一個縮影,全社會都應引起高度關注,并采取相應措施,共同努力,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在校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校園欺凌問題引出一個問題,就是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一次生命的鄭重承諾。人生是一次選擇,選擇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順流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航船則能勇往直前,鵬程萬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是你舉步艱難,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渦永遠打翻而深沉海底。選擇,是一次對人性的不斷完美。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拒絕校園欺凌!
關于防校園欺凌教育講話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杜絕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
四時最好是三月,風華正茂惟少年。菁菁校園,本該是一方凈土,是人才培育的搖籃,然而“校園欺凌”誅心四字,為安寧美好的校園生活帶來了大片陰霾。學校是我們榮辱相伴的整體,在這個團結協作的集體中,不容暴力滋生!
校園欺凌,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凡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屬于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帶來的惡劣后果不容忽視。特別是對于受害者,他們心理受到創傷,學習成績下降嚴重,甚至由于受到嚴重傷害不得不住院治療或者休學,正常的學習被迫中斷。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單純的冤冤相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校園欺凌須嚴格防范、及時制止,否則待到悲劇發生,為時已晚。
儒家學說認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開始只是一個萌芽,而且隨時會遭到私心雜念和外界誘惑的摧殘。這萌芽要成熟、長大,就需要特別的守護和滋養。提高德性、培養正確的三觀是十分艱難的修養過程。順流的航船能夠勇往直前,鵬程萬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使你舉步艱難、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永遠打翻而深沉海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弘揚美德,傳遞正能量,不做校園欺凌的施暴者,亦不做旁觀者,不要在怯懦里默不作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和生命的行為。
對于杜絕校園欺凌行為,現提出以下倡議:
第一,不能“怕”字當頭,遇到霸凌現象及時上報。在遇到校園欺凌時不能害怕,要敢于抗爭。這些施暴者大多和受害者同齡,他們所實行的第一次攔截往往是一種試探。如果此時在心理上就被對方壓倒,任其欺壓,那么這樣的第一次妥協就會成為縱容、鼓勵,帶來更不良的后果。但是在“不怕”的前提下與校園欺凌抗爭,并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遇到校園霸凌后,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絕對不能逆來順受,或者以暴制暴。第一次遇到欺凌后的表現尤為重要,無論對方目的是否達到,如果一味忍氣吞聲、不想宣揚,無形中會長了對方的氣焰,導致新的欺凌事件發生。
第二,處理好人際關系,強化保護意識。懂得寬容友愛、平易近人、不卑不亢,保持良好心態,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通過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增強保護能力,防范校園暴力帶來的侵權侵害。同時要注意慎重擇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對已經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而不宜鼓動或煽動其找人來報復,以免引起更大的爭端。
第三,堅決不做施暴者。施暴者損害了他人的身心健康,違背了中學生守則,要承擔治療及賠償費用,將受到學校嚴厲的通報處分,情節嚴重者需要對違法行為負相應的刑事責任。未來走上社會,這些人的行為再難獲得認可。因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嚴守道德底線,堅決不做校園欺凌行為中的幫兇。
明善惡方能伸正義,知榮辱才可凈心靈。做為新時代文明中學生,杜絕校園欺凌,提升文明素養當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遵規守紀,提高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共同創建和諧美好的校園環境!
關于防校園欺凌教育講話稿 篇4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最近一段時間來,全國各地和中國留學生在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一些嚴重的校園欺凌事件。如:山西應城一名學生由開始被罵、后來被打,最后被打死的事件。有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因為欺凌其他同學,被法庭判刑14年等不良事件。
我們石中一直提倡同學們做高素質的人,號召大家團結友愛,大部分同學做得很好,能夠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同學之間發生矛盾也能友好的解決。這是一個人能力的表現,也是一個人素養的表現,更是我校良好校風的一種表現。
那我們學校同學之間還有沒有校園欺凌呢?非常肯定的說:有!一直以來,政教處都嚴肅處理各種校園欺凌行為。但是目前還有一些校園欺凌沒有被發現。所謂欺凌,一般來說是指個人或者團體,對另外的個人或者團體故意的攻擊性行為。這些行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身體欺凌,打,推搡等“,二是“言語欺凌”,包括惡意取笑、起侮辱性外號、辱罵等,三是“關系欺凌”。還包括通過惡意造謠或者讓其他人不理他行為的社會排斥等形式,使受害者處于不利處境。
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更堅決地對校園欺凌說“不!”
有校園欺凌的學生,首先要意識到,欺凌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欺凌行為是無能的表現。其次不要故意攻擊其他同學,無論是比你弱小,還是他做錯了事,還是你看不順眼,這些都不能成為你攻擊他的理由,要學會通過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學會寬容。中國有一句古話叫:‘謠言止于智者’。核心是“聰明和智慧的人能夠將壞事控制住,不讓它繼續發展。”
被欺凌的同學也要站出來說:“不!”當你被其他同學欺負時,首先你自己要勇敢反擊;如果你還控制不住,或者對方太強勢,要學會保護自己,然后尋求合理的'幫助和解決問題,不要讓他蔓延。讓欺凌你的人得到有效的教育和處理。同時如果你有不恰當的行為,也要進行控制。我們就發現有的同學在網上發表不合適的語言,而受到其他同學的欺凌。
我們也號召,其他同學擁有正義感,見到有欺凌的現在站出來說不。控制事態的發展,尋找合理的幫助。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校將開展一系列的懲治校園欺凌活動。
同學們,人與人之間友好地相處,是我們終身要學習的一門最重要的功課。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差異,就會有矛盾,同學們讓我們用我們的理智、我們的愛心去化解這些矛盾,成為更加和諧和積極向上的大家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在這個家庭里,少一些摩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我們更有價值的學習和發展的活動中去!
關于防校園欺凌教育講話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杜絕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
校園本應該是陽光健康的地方,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孕育夢想的沃土,然而近年來,一些影響惡劣的校園欺凌事件卻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中,校園欺凌也漸漸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和我們關心的話題。眾所周知,“欺凌”不但會傷害一個人的身體,還會使一顆純凈的心靈走向彎曲,更會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相信在同學們的心中,校園是充滿陽光的地方,這里有著我們和藹可親的老師和朝夕相處的同伴,承載著我們的歡聲笑語和美麗夢想,但如果這片純凈的土地因充斥著暴力而變得沉重,因存在著欺凌而變得黑暗,那將是何等的悲哀!
我們的學校一直把“杜絕校園欺凌”作為安全工作的重點之一并通過班主任會、主題班會、國旗下演講、觀看視頻、繪制手抄報、舉行簽名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全面教育,為的是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校園欺凌對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嚴重危害以及對社會的惡劣影響,同時教導我們如何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一般包括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語言暴力:指學生經常用污言穢語對其他學生進行攻擊,從而產生矛盾;二是身體暴力:指借助身體的優勢打擊比較弱小的同學;三是心理暴力:指不斷地用語言、行為等方式給其他同學精神或心理施加壓力,使其出現不良表現。
在了解了什么是校園欺凌之后,我們也要掌握一些面對危險的應急方式。
第一,在威脅與暴力來臨之時,首先要告訴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壓正,千萬不要輕易向惡勢力低頭,一旦內心篤定,就會散發出一種強大的'威懾力,讓對方不敢冒然攻擊。
第二,要大聲提醒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甚至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并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聲呼喊求救。
第三,如果受到傷害,一定要及時向老師反應、向警察報案,不要讓不法分子留下“好欺負”的印象,若是一味縱容他們,只會導致自己頻頻受害,最終陷入可怕的夢魘之中。
同學們,為了我們個人的健康成長,為了家庭的和諧幸福,為了這榮辱相伴的整體,讓我們攜手共筑思想和行為的安全長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博大胸襟,學會換位思考,以情相知、以禮待人,在校園里形成“校園和諧靠大家”的濃厚氛圍,從小事做起,從你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共同譜寫一曲屬于青春的和諧樂章,在燦爛的陽光下逐夢遠航吧!
關于防校園欺凌教育講話稿 篇6
親愛的同學:
所謂“校園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強凌弱。有些同學總是惡語相向、出口成臟;有些同學總是橫行霸道,欺凌弱小;有些同學常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干戈,用暴力解決問題。這些現象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陰影,埋下了安全隱患。要知道,沒有和諧的校園,就沒有我們安寧的學習環境;沒有校園的和諧,就沒有社會的和諧。
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讓老師、家長的心情都很沉重。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校園欺凌”不但對“受害者”造成傷害,而對“欺凌者”自身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于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對同學缺少同情心,如不及時反省及改正,難免會誤入歧途,最終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對“受害者”的傷害更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同學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并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
我們學校,有關心和關愛我們的老師,為我們的安全保駕護航。所以,受“欺凌”的同學應該堅強勇敢,當受到欺凌時報告班主任或者家長,讓老師和家長來共同處理,使“欺凌者”受到相應的懲罰而改掉自己的過錯。
“校園欺凌”違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友善,“友善”是人際交往中必須具備的道德規范,如果人們都能以“與人友善”的態度去處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我們的生活都會充滿陽光。如果你想做一個愉快的孩子,讓自己的身邊都充滿歡樂,就用你一顆友善的心去對待他人。那么,在和別人打交道時,如何做到“與人為善”呢?
首先,要學會寬容。寬容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時能充分的理解他人、體諒他人,擁有寬闊的胸懷。同學們生活在一起,產生一點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時生活中,應該學會說:“對不起”。你可別小看這三個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處理同學關系時有著出奇的效果。但是矛盾發生后,應該學會忍、包容、體諒他人,不能斤斤計較,應該讓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友善待人,使自己的周圍充滿歡樂。
其次,學會正確處理同學間欺凌現象。寬容友善不是無原則的饒恕和縱容,當你發現別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時,應該及時尋求家長、老師甚至警察的幫助,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同學間的矛盾和沖突,把“校園欺凌”轉化為“校園和諧相處”,讓友善的微笑常掛同學們的臉上。
同學們,為了你們的健康成長,為了家庭的幸福快樂,為了校園的寧靜和諧,讓我貌同筑起思想和行為的安全長城,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拒絕校園欺凌。從你我做起,從大家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互愛互助,團結一致,在校園里快樂地成長。
關于防校園欺凌教育講話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一(1)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拒絕校園欺凌,保護少年的你》。
校園欺凌,一直是個沉重的話題,它是指有意造成他人身心傷害的行為,包括言語威脅、戲弄、辱罵、制造謠言、社會排斥等,也包括身體方面的打、踢、推搡、抓、咬以及勒索、搶奪物品。近年來,愈漸嚴峻的校園欺凌事件,讓我們的心頭蒙上了陰影。
在大多數人心中,校園應當棲居著溫暖明媚的青春笑靨。在校與師生相處,其實與父母、親友相處類似。人際正常交往需要互相理解、寬容、推己及人,同時進行良好的溝通。如果家庭生活中,父母滿是爭吵、謾罵與不合,孩子也不愿和父母進行正常溝通,那彼此肯定都會受到傷害,尤其可能給孩子造成諸多的心理問題。正如《少年的你》中施暴者魏萊,校園霸凌的主導者,往往因為家庭中愛的缺失或父母教育不當,才會成為冷酷的施暴者,釀成諸多慘劇;被施暴者的懦弱和不敢反抗,也與家庭環境有著很大關系。
當然,社會中負面因素的影響、法制教育弱化、學校引導不夠以及針對未成年人校園暴力行為管教執法力度不足等,也是造成校園欺凌事件的主要原因。此外,學生個性張揚中的偏狹自私,價值取向錯覺,對暴力游戲與灰色文學的認同等同樣是重要誘因。
因此,讓校園里充滿和諧的音符,需要我們堅決抵制施暴行為,更需要我們提高自身修養。下面我向同學們發出幾點倡議:
1、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積極參與校園活動,豐富學習生活;
2、多交益友,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加強與老師、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
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弘揚美德,傳遞正能量;
4、不做傷害他人的施暴者;遭受欺凌時也勇于向家長、老師反映,尋求法律保護。
同學們,明善惡方能伸正義,知榮辱才可凈心靈。校園是學習文化知識的一方凈土,而文明則是點綴校園的閃閃明星。整治校園欺凌,提升文明素養當是我們每位同學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還校園一片朗朗晴空,拒絕校園欺凌,保護“少年的你”。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