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中學教師愛崗敬業演講稿(精選3篇)
重點中學教師愛崗敬業演講稿 篇1
人們常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精神雕塑家"、"手執金鑰匙的人"等閃光的詞句來形容和贊譽教師,這些美喻鞭策和鼓勵著教師努力進取,甘愿吃苦,樂于奉獻,形成了人們常說的"教師精神".這種精神鑄成了教師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氣度與對講臺的一往深情。講臺,浸透著教師對學生的多少情和愛;講臺,凝聚著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比自豪和執著的深情。這正是師德、師魂之所在!我們不妨說,這正是師德的基礎和前提。
記得還是在師大念大學的時候,天天聽著、看著師大校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就下定決心要以此為目標,做一個受孩子愛戴的好老師。兩年前,我從學前教育院校畢業,躊躇滿志地從大學校門里走出來,滿懷信心地踏進了這滿是孩子們的天堂。
有人說兒童是一本書雖然要讀懂這本書并非易事,但要成為一位出色的教師就必須去讀它,并且打算讀一輩子。有人說,兒童是花木,教師是園丁,園丁悉心照料著花木,但需要尊重它們自然地成長。實際上,兒童比花木要復雜的多,教師的工作比園丁的工作也復雜的多,盡管他們擁有著共同或共通的規律。
當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時,我發現,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也不是詩人,不能用優美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但是我是教師,一名從事教育事業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奧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擷如花的詞句,構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我愛我平凡的事業,我愿青春在這片熱土中閃光!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當我每次面對孩子們時,我感到神圣與自豪,因為我從事著綠葉的事業,我是人民教師!
然而,社會的發展和人性本身的弱點使我的物欲不斷膨脹。不斷膨脹的物欲必然帶來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帶來精神的空虛,物質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長期的,揮之不去的。我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無際中看不見一絲陽光而苦惱,我為自己無心再單純地對待每一張渴望知識的臉龐而羞愧。當我看到仍然有數不盡的教師們無怨無悔,像春蠶、像蠟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這個職業的圣潔時,我如夢初醒。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著我們這些后來人,這些同行們,讓我們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熱愛這個工作。因為,生命的意義遠不止于功利。"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生活中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永恒。
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剛剛起步!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就在鋪路!不管漫長的路上荊棘叢生或是布滿沼澤,我都一如既往,絕不退縮。兩年的風風雨雨酸甜苦辣,為人師者的種.種滋味嘗遍過后,我愈來愈感覺到,自己離不開這個職業,這個職業也需要我。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嘔心瀝血,以教為重的精神教育著我;現代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教幾十年,始終安于"粉筆生涯"的獻身精神、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懷激勵著我,增強了我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我愛我平凡而又神圣的職業。我愿作紅燭,我甘為人梯,我愿在這個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辛勤耕壇。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林;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塑造靈魂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我慶幸命運賜給了我這個職業。
重點中學教師愛崗敬業演講稿 篇2
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為雋永,那就是師魂。我們某某市藍天幼兒園的全體教師,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形成了一個“愛滿天下教人求真”的良好氛圍。我們的教師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教師的風采。
每天清晨,當我們迎著美麗的朝霞走進幼兒園,當孩子們牽著大人的手蹦跳進幼兒園,總有一張燦爛的笑臉等待著每個人,總有一聲甜甜的問候迎接著每個人。她就是我們的保健老師——李醫師。
李醫師走上工作崗位已有25年多,在瑣碎而又漫長的歲月中,雖然她每天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平凡而細微,但這些小事卻足以融化頑固的心,足以催開冰封的希望。
每個清晨,無論炎熱還是寒冷,無論陰天還是雨天,李醫師總是在醫務室里,穿上自己的工作服,一絲不茍地準備好晨檢的必備品,以滿腔的熱情和溫暖的笑臉開始她新的一天的工作……每天中午,李醫師都是急急忙忙的吃飯,放下飯碗后一個班級一個班級的給需要在園吃藥的孩子喂藥,生怕孩子趕不上吃藥的時間。可以說這么多年來,李醫師沒有吃過一頓安穩的中飯。
有一次,班里一位孩子額頭磕在椅子上,破了一道口子,我一下子緊張得不知怎么辦,叫來李醫師,她沉著的指揮:“保育員阿姨先到門口叫車子,孩子要送醫院縫一下,班內一位老師通知家長去醫院,一位老師跟我去醫院。李醫師一邊指揮,一邊已經用干凈的紗布幫孩子處理了傷口。到了醫院,只見李醫師一會兒掛號,一會兒請醫生,還不時安慰孩子,等孩子的事情處理好,李醫師的鼻尖上早已布滿了汗水……
李醫師不僅對待工作如此認真負責,對待我們每一位同事也是熱情,友好。記得有一回,孩子們都接走了,我發現李醫師的辦公室門還開著。她怎么還沒回家?平時這個時候她應該已經回家為高三的兒子準備晚飯了呀。我有些納悶,來到了她的辦公室,“你怎么還沒回家呀?”“哦,有兩位老師說過會兒要來取水果,我在等她們。”原來單位里發了一些水果,臨時存放在李醫師的辦公室里,“都這么晚了,你讓她們明天再拿也無所謂呀。”“呵呵,沒關系的,等等就等等吧,再說水果吃得越新鮮越好,你也要記得拿回家哦。”多樸實的一句話!沒有任何的修飾,沒有一絲的埋怨,但我聽了,心中不禁涌上了一陣感動。
有一位名人說過:把平凡的工作堅持做好就是不平凡,雖然李醫師不是老師,但她同樣具有高尚的師德。師德,是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閃光的。一個人的光亮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們所有人的光亮簇擁在一起時,就是一輪照亮明天的太陽。
重點中學教師愛崗敬業演講稿 篇3
20歲那年,我帶著我的夢想,帶著那一股子的豪氣,踏上了講臺,成了一名語文教師。確切地說還只能算是一個充滿幻想、稚氣未脫的大孩子。在我的心目中,語文課應該是飛揚著激情,應該是燃燒著理想,應該是閃爍著青春,是一個教師張揚個性展示才華的地方,而我的教鞭也就如神話中的魔棒,只需輕輕一點,便是一幅桃李滿天下的悠然境界。
記得我第一次公開課,課堂上座無虛席,聽者鴉雀無聲,不用說我的那些學生,就是那些聽課的老師也仿佛被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演講鎮住了。我心中那份得意無法用語言表達。但是校長的一番話為我敲響了警鐘,他的話似乎現在還在我的耳邊回響,“教學不僅是教的問題,更是學的問題呀!只有讓孩子們主動活潑地學起來,才是成功的教學啊!”也許當時我有些委屈,但是現在真心感謝那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校長,是他在我踏上教師生涯的第一步時給我有益的指導和最大的幫助啊!
終于,新課程昂首走進郊區,首當其沖給教師帶來了挑戰,每一位教師都經歷了一場蕩滌舊觀念,催發新思潮的頭腦風暴。我開始學習新的教育理念,開始真正領會教育的真諦。開始冷靜回顧自己走的路,使我有勇氣說出自己的不足。漸漸地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我與孩子共同成長、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這時我更理解了一句話:“只有能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課堂,才是成功的教育。”新課程的改革引領教師們走入了新的科學天地,讓他們正確地發掘新課程的內涵,整合地理解其要義,變通地實踐其要求。給學生烹調出豐盛的“營養套餐”。我們的課堂在改變。首先是課堂教學的目標變了,不但關注知識的傳授,還要關心學生是怎么學會的,他們學的過程有什么樣的個性化感受、體驗。其次課堂活起來了,傳統教學中的較為普遍的“悶課”不見了,教學過程開放了,形式靈活了,情景逼真了,學生得到了解放。
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少了,學生的問題多了。一雙雙小手舉起來了,一張張小嘴說起來了。教師走下講臺,學生上臺表演。《群鳥學藝》孩子們帶起頭飾,高興地表演起課本劇。口語交際課,我把辯論帶入課堂,孩子們各方有理有據、斗志斗勇。中央電視臺的經典欄目也是我和孩子們的老朋友,開心詞典、幸運52、正大綜藝、實話實說,讓學生自己去策劃,自己去組織,自己去實踐,自己去獲得。多樣性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可以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合作中學習。孩子們的識字量明顯增大,交流表達能力提高了,老師們都說:“現在課堂上經常被學生難住,學生真的了不起”。
這時,孩子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博學多才的老師,更是一個出色的導演,一個和他們對話的大朋友。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是課改,讓每個學生快樂地參與著、學習著;是課改,讓每個教師快樂地創造著、合作著。
看著孩子們的進步,我既感到欣慰,又感到一個教師肩上的責任之大。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勢在必行。是誰這樣說過“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師”。是泥土,可以燒成磚瓦;是礦石,可以百煉成鋼;是金子,就應當綻放出光彩。為了讓每一顆金子都閃閃發光,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我們就應不斷去學習,大膽去探索,將課改進行到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這樣的一條路——一條無數教育者艱難跋涉的希望之路。